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不知不覺距離三伏天已經不遠了,再過三天也就是7月20日,我們就要迎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天除了熱之外,更主要是潮溼,這主要是因爲三伏天雨水較多,地面聚集過多的熱量之後,突然遭遇雨水,就好比一盆水澆在火爐上,溫度可想而知。

三伏天從古到今人們都比較重視,因爲這關乎着夏季是否能過的舒服,所以在民間關於三伏養生的習俗數不勝數。其中就包括了這句“入伏要歇伏,不能牀上躺”,那麼這句民諺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什麼是“歇伏”
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所謂“歇”就是休息的意思,那麼歇伏就是三伏天需要休息。因爲在古時候人們往往從事體力勞動比較多,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那麼爲了避暑以及健康就要暫停一些常規活動,藉此機會讓身體和土地都“歇口氣”。

除了人們要歇伏之外,一些動物也需要。就好比農村養的雞鴨鵝,它們到了三伏天后也逐漸不再下蛋了,因爲高溫天氣也讓它們無法繼續“工作”。
該怎麼“歇伏”
歇伏不僅僅只是休息,更不能直接躺牀上,歇伏看似簡單的2個字,其實蘊含着許多生存智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避熱氣
三伏天歇伏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躲避熱氣,今年的三伏雖然只有30天時間,但似乎溫度要比往年高很多,尤其是中午的時候,溫度達到一天的頂點,熱氣也全天最高。所以中午的時候儘量避免外出。

2、避寒氣
三伏天人們爲了躲避炎熱,往往比較喜歡貪涼,除了躲在空調房裏之外,還經常的喫冷飲,冰淇淋,冰鎮飲料,冰鎮西瓜等等寒涼的食物,這些喫食雖然能讓人短時間降溫,但要是整個三伏天這麼喫,身體就會聚集太多寒氣,所以三伏天切記不要過於貪涼,早晚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排出寒氣。

3、避溼氣
三伏天高溫並不可怕,真正讓人苦惱的是潮溼,人們每天總覺得身上黏糊糊的,就好比是在“蒸桑拿”。身體溼氣聚集太多,就容易引發一些毛病,尤其是到了秋冬季節,可能會落下一些“病根兒”。所以三伏天祛溼也很重要,多喫一些山藥,茯苓,芡實,冬瓜等祛溼的食物。

4、避暑邪
老人們常說三伏要避“暑邪”,所謂暑邪指的是具有炎熱、升散、易挾溼特性的致病因素。三伏天人們喜歡吹過堂風,站在通風口乘涼,又或者牆下面等等,這樣的舉動往往如意讓暑邪乘虛而入,容易給身體帶來傷害。

5、避怒氣
《黃帝內經》有云:“春養肝,夏養心”,夏季是養心的關鍵時期。因爲夏季溫度高,人們往往容易煩躁,動怒等等,稍微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令人心煩意亂,甚至吵架動怒等等。所以三伏天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纔有益身心健康。

“歇伏”本質是天人相應的生存智慧,正如《黃帝內經》所言:“順其自然,則無怵惕之患。”在這個特殊的30天裏,讓我們放下“硬扛”的執念,用科學方法調和身心——避暑邪而不失活力,祛溼寒而滋養根本。如此“歇伏”,方能積蓄能量,待秋涼時精神抖擻,笑看天高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