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入伏,要懂忌嘴,多喫3菜,少喫2果,降暑消食,安穩過三伏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07-18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7月20日我們就要迎來三伏天了,雖然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時間,但高溫天氣卻持續不斷,甚至比往年的三伏更加悶熱。這對於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會帶來諸多影響。

三伏天由於悶熱,人們身體消耗也巨增,所以養生防暑就成爲了最爲關鍵的一件事情。按照老輩經驗,三伏天要懂忌嘴,多喫3菜,少喫2果,降暑消食,安穩過三伏。

多喫3菜

1、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含苦瓜苷與豐富維生素C,被譽爲“天然消炎藥”。其清熱之力可化解暑熱引起的口乾舌燥,苦味成分更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夏季食慾不振

推薦食譜【涼拌苦瓜】

2、絲瓜

絲瓜性涼味甘,含皁苷、木膠及維生素B/C,能清熱化痰、潤腸通便。其黏液蛋白可保護胃腸黏膜,緩解夏季便祕,維生素C則助力抗氧化。

推薦食譜【絲瓜炒蝦仁】

3、冬瓜

冬瓜含水量超95%,高鉀低鈉,可促進排汗排尿,化解溼熱水腫。其丙醇二酸抑制糖類轉化脂肪,膳食纖維增強飽腹感,堪稱“天然利尿劑”。

推薦食譜【冬瓜炒肉】

少喫2果

1. 冰西瓜

西瓜本身性寒,冰鎮後寒性倍增。短暫解暑背後,寒氣直中脾胃,抑制運化功能,導致水溼停滯,容易對腸胃造成不小的刺激。

替代方案:常溫西瓜每日≤200g,或改喫梨、蘋果等平性水果。梨潤肺生津,緩解暑熱乾咳;蘋果果膠調節腸道。


2. 李子

李子酸甘化溼,多食令脾胃運化失調。《隨息居飲食譜》明示:“多食生痰助溼,脾胃虛弱者尤忌之。”夏季溼熱交蒸時食用,易引發痰多、舌苔厚膩等等。

替代方案:可選藍莓、櫻桃等低糖高抗氧化的水果,或飲酸梅湯(烏梅生津、陳皮化溼)。

三伏飲食的精髓,在於以“清”化暑、以“暖”護陽。苦瓜之清、絲瓜之潤、冬瓜之利,是化解暑溼的天然食物;而遠冰鎮、避酸澀,則是守住脾胃的智慧之選。當季而食,忌嘴有度,方能借天力養人力,在溼熱苦夏中養出從容底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