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4項前沿技術,中國領先57項,美國迎接中國衝擊2.0?

由 東方點兵 發佈於 歷史

'25-07-17

▲身爲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擅長與出奇招

自特朗普第一個任期開始,中美兩國已經在事實上開展了全方位領域的競賽,並且在拜登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以至於出臺了相關的人工智能禁令,避免中國獲取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哪怕是貨架產品也不得向中國出口。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人卻發現,這些限制,似乎並沒有阻礙中國進步的速度,反而造就了所謂的“中國衝擊2.0”,再次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顛覆性影響”。

什麼是中國衝擊2.0?

美國紐約時報在7月15日刊登了一則報道,作者爲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經濟學家戈登•漢森,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專家戴維•奧托,均爲經濟領域上的頂尖學者。

故而這篇報道非常的尖銳,光是在標題上就直言不諱的提到,如今的“中國衝擊”已經迎來了2.0,但美國卻還沉浸在“上一場戰爭”當中。

▲我國國內依舊不乏有低端製造業

在1999年到2007年期間,中國在低端製造業上全面發力,美國迎來了第一次“中國衝擊”,消滅了全美近1/4的製造業工作崗位,一些偏遠的鄉鎮企業到現在都未能恢復。

而如今,中國的低端製造業開始向海外轉移,新的“中國衝擊2.0”隨之到來,瞄準了美國現在的命根子:高端製造業與高科技。

報道指出,根據澳大利亞獨立智庫戰略與政策研究所的數據表明,在2003年2007年之間,彼時的美國依舊在64項的前沿技術當中,有多達60項領先中國,但在2019年之後中國卻實現了反超,在64項中的57項領先美國,美國僅剩下7項領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中國衝擊2.0,美國的回應方式卻非常的離奇,只是通過徵收大量的關稅而已,這種手段,即便是在20年前用來打貿易戰,也非常的喫力。

美國扛得住中國衝擊2.0嗎?

故而,特朗普口中的讓美國重振工業,或許會實現但重振的恐怕不會是什麼高端製造業,而是像網球球鞋,手機組裝這樣的低端產業,是純純的落後產能,這也是爲什麼說特朗普依舊是“活在過去”。

▲這樣的場景或許會出現在美國

因此,這兩位專家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了四個建議,分別爲:

1,美國必須與盟友簽署貿易協定,推動新的自貿體系建設,並邀請中企在美設廠。

2,美國應在發展工業上“複製中國經驗”,大規模投資並輔以基礎設施建設。

3,在美國能贏,以及絕對贏不了中國的領域長期投資確保產出。

4,美國必須避免下一次中國衝擊對美國自身造成重大打擊,推動公私合營與中國全球競賽。

從政策的有效性上來說,如果美國政府能夠落實這些專家的建議,將極大地提升其在未來國際競爭當中的勝算。

▲自由貿易體系的建設上中國已經走在了前列

但問題的核心在於,隨着債務問題的持續發酵,如今的美國恐怕沒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相關的科研活動當中。且在關稅問題上,特朗普的一系列強硬表態已經將美國放在了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上,如果選擇在此時對盟友進行妥協,簽署所謂的自貿協定,那麼相當於是自打臉,好面子的特朗普絕不會接受。

至於說美國的基建問題更是老生常談,儘管美國有大量的有識之士建議美國政府“抄中國的作業”,可核心問題在於,基建本身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且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有效的資金回籠,而隨着大美麗法案的通過,如今美國的國債總額已經突破了40萬億美元的上限,在這一基礎上,如果再進行大規模的基建設施投資,很有可能會導致下一屆的美國政府“兜不住底”,衍生出全新的政治問題。

▲美國的工業大國之夢最終變成了鐵鏽帶

而在製造業上,美國自身由於第三產業的高度發達,加上地方州政府具有一定的立法權,直接導致就算聯邦政府邀請中國企業入駐,具體的落地也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更別提中國如今的電動車電池等高端製造業本身很難達到美國的環保標準,中國臺灣省的臺積電搬遷美國之路就尤爲困難,更惶論其他的中國企業了。

背後體現出了什麼客觀現實?

實際上,如今美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很大程度上還是聚焦在兩個字上:沒錢。自千禧年之後,歷屆美國政府開始奉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加上黃金一代逐漸老去,導致精英階層難以扛起大梁,只能通過以貸還貸的方式來緩解財政缺口,同時歷屆美國總統也不乏有“雄心壯志之士”,想要在其任期之內大展拳腳,進一步加大了美國的財政壓力。

▲美國人也不知道究竟從伊拉克戰爭中獲得了什麼

特別是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幾乎可以算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養肥了美國國內的一衆軍工複合體,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美國科研能力大幅下降,甚至軍事武器裝備的換代,以及武器彈藥的補充,均要看軍工複合體的顏色,進一步限制了美國通過武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爲什麼特朗普在與伊朗的較量當中不敢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

▲人工智能技術的下沉造就人類的未來

相比之下,中國的發展路線就顯得健康許多,長期的大規模基建投入間接反哺中國產業鏈的跨區域整合,加上與周遭一些國家所簽署的相關自由貿易協定,讓中國的製造業從原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轉向爲高端製造業,過去美西方引以爲傲的高附加值半導體產品,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這一點從美國近期解禁對中國的AI芯片出售就可以看出來,並不是因爲說美國突然向中國釋放善意,而是因爲中國自身有了更好的同類產品,如果不在此時重返中國市場,那麼最終的結果只會是被中國以及這個時代全面拋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