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基辛格預言:若三戰爆發,敢進攻美國本土的國家,只有這3個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9

基辛格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美國外交界的老江湖,活到一百歲,經歷過二戰,冷戰,各種國際大事。2023年5月27日是他的百歲生日,那天他沒閒着,接受了不少採訪,談了談他對世界局勢的看法。其中有個說法流傳挺廣,說他預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打起來,只有三個國家敢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去,這三個國家是俄羅斯、朝鮮和日本。這話一出,網上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靠譜,有人說誇張了點。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基於可靠的資料和歷史事實,分析分析爲什麼會提到這三個國家,順便說說基辛格的背景和這個預言的來龍去脈。不是瞎編的,全是查過的實打實的東西。

先說基辛格本人。他1923年生在德國,猶太人家庭,1938年納粹上臺後全家逃到美國。那時候他15歲,很快就適應了新生活,1943年入美國籍,還去當兵打二戰,在歐洲戰場上幹情報工作。戰後上哈佛,拿了博士,專攻國際關係和核戰略。1969年尼克松上臺,拉他當國家安全顧問,後來1973年又當國務卿,一直幹到1977年福特下臺。期間他推動了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他就在旁邊出力。離開政府後,他開公司做諮詢,寫書,出訪,到處演講。2023年生日前後,他接受經濟學人採訪,談了中美關係、人工智能風險和全球衝突。那個預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傳出來的,不過查資料發現,這不是他原話,而是基於他觀點的解讀和延伸。真實採訪裏,他更強調避免大戰,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網絡上加了些戲劇性。

這個預言的核心是,如果三戰真爆發,美國本土不是誰都敢碰的,只有少數國家有能力和動機去試試。爲什麼是俄羅斯、朝鮮、日本?

這得從軍事實力、歷史恩怨和戰略位置說起。俄羅斯排第一,沒啥爭議。它軍力全球第二,核武器多,常規部隊也硬氣。普京上臺後,俄羅斯對外政策就強硬,面對美國製裁從來不低頭。2022年2月俄烏衝突開始,俄羅斯沒出全力,就用部分部隊和導彈頂住了北約援助的烏克蘭。這顯示它有底氣。歷史上,俄羅斯和美國糾葛深。

1867年,俄羅斯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才720萬美元,當時覺得是荒地,後來發現石油金礦,戰略位置關鍵,俄羅斯後悔了。二戰後,美蘇冷戰,蘇聯解體1991年,美國推北約東擴,俄羅斯覺得被擠壓。現在北約邊境離莫斯科不遠,經濟制裁層層加碼,兩國關係冰點。如果大戰起來,俄羅斯有手段打美國本土。空軍有圖160轟炸機,航程上萬公里,能從遠東起飛直達美國西海岸。陸軍薩爾馬特導彈射程1.8萬公里,速度20馬赫,帶多彈頭,防不住。海軍核潛艇在太平洋大西洋潛伏,能發射巡航導彈。這些都是公開數據,不是猜的。

朝鮮是第二個,實力不如俄羅斯,但膽子大,決心強。金正恩領導下,朝鮮對外從來不慫美國。1968年普韋布洛號事件,美國間諜船靠近朝鮮海岸,被朝鮮巡邏艇抓住,船員投降,美國最後道歉才放人,那船現在還擱平壤博物館裏。

從那時候起,朝鮮就發展核導,2006年第一次核試爆,2017年火星15導彈試射,射程覆蓋美國全境。現在美韓軍演多,朝鮮就回射導彈,2023年還測試了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爲什麼敢?因爲歷史,美國在朝鮮戰爭1950到1953年轟炸朝鮮,殺了很多人,後來經濟封鎖,朝鮮覺得生存靠自己。核武器是底牌,如果美國先動手,朝鮮說不定真用導彈打關島或本土。實力有限,但遠程導彈和核頭夠用,夠狠。

日本是第三個,看起來奇怪,因爲現在是美國盟友,日美安保條約綁得緊,日本有美軍基地。但歷史恩怨沒消。1853年佩裏黑船來航,美國逼日本開國,結束閉關。1941年珍珠港,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殺了2400多人,拉美國進二戰。

1945年美國扔原子彈,廣島長崎死傷幾十萬,日本投降。戰後日本經濟起飛,但1985年廣場協定,美國逼日元升值,日本經濟泡沫1991年破滅,很多日本人覺得被坑了。日本右翼勢力總想修憲,擴軍,自衛隊裝備先進,潛艇戰機一流。如果美國衰弱或大戰亂套,日本說不定翻臉,利用地理位置從太平洋打美國本土。二戰時沒人想到日本會那麼早動手,現在也得防着點。基辛格提到日本,可能因爲他預言日本五年內可能擁核,基於採訪內容。

這個預言不是空穴來風,但得說清楚來源。基辛格生日採訪裏,他談了中美競爭像一戰前歐洲,平衡脆弱,人工智能加劇風險。他警告中美必須共存,別打仗。但沒直接說“只有這三個國家敢進攻美國本土”。

網上文章多是中文自媒體,標題黨,基於他的觀點推測。英文資料如經濟學人採訪,沒提具體國家名單。基辛格更關注大國博弈,俄羅斯、中國、美國三角。他覺得俄羅斯和中國合作,但歷史有裂痕,中亞可能出問題。日本他提過擁核潛力,但不是針對美國進攻。朝鮮他沒重點說。所以這個預言是解讀版,不是原版。但邏輯上站得住,因爲這三個國家有動機有能力。

爲什麼不提中國?基辛格知道中國追求和平發展,不主動挑事。1972年他幫建交,瞭解中國立場。他晚年還訪華,2023年7月去北京見領導,談避免對抗。

預言裏中國沒列,因爲中國外交是防禦性的,不求霸權。其他國家如伊朗、土耳其,沒那麼大實力或恩怨。伊朗導彈射程夠中東,不到美國。土耳其是北約成員,不會輕易反水。

再說基辛格的整體觀點。他是現實主義者,信均勢外交,不搞意識形態。書裏如《世界秩序》,談大國平衡。他擔心人工智能失控,像核武器一樣,呼籲中美談控制。生日後,他繼續活躍,9月見澤連斯基,談烏克蘭入北約。10月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他評論移民政策。11月29日他去世,享年100歲。葬禮12月在紐約,移到阿靈頓公墓。他的遺產複雜,推動和平但也捲入越南、智利爭議。不美化,他決策時冷酷,優先美國利益。

這個預言提醒大家,世界不穩,三戰風險在。俄羅斯烏克蘭打着,朝鮮導彈飛着,日本軍費漲着。美國本土安全不是鐵板,歷史恩怨軍力決定一切。咱們普通人看熱鬧,但得明白,和平不容易,得靠外交努力。基辛格活一百年,見證太多,預言不是嚇人,是基於事實的提醒。俄羅斯有核潛艇巡邏,朝鮮導彈瞄着,日本潛伏潛力。如果真大戰,誰都不好過。希望大國理性,別讓預言成真。

再深挖點,爲什麼這三個國家特別?

俄羅斯是老對手,冷戰遺產。蘇聯解體後,美國沒收手,東擴到家門口,普京反擊。軍力上,俄羅斯核彈頭最多,6000多枚,能毀滅世界幾次。朝鮮是小國大志,美國圍堵它70年,它核導是自保。導彈試射上百次,技術進步快。日本是盟友裏的定時炸彈,二戰記憶鮮活,修憲呼聲高,2022年軍費超GDP1%,買F35戰機。基辛格預言日本擁核,因爲技術儲備足, plutonium多,能快速造彈。

預言傳播快,因爲接地氣,大家愛聊大戰誰贏。美國本土上百年沒打仗,珍珠港後就本土安全神話破了。現在導彈時代,本土不保險。基辛格的話像鏡子,照出國際矛盾。俄羅斯經濟遭制裁,但軍工強。朝鮮窮但核導優先。日本經濟大國,軍力隱形強。三個國家各有痛點,但聯合起來麻煩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