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專家:解放軍雖擁有百萬陸軍,卻毫無用處,專家:一派胡言!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9

說起現代戰爭,有人總愛拿陸軍說事,尤其是美國那邊的一些軍事專家,總覺得陸軍過時了,沒啥大用處。比方說,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就曾經在公開場合點名中國解放軍的陸軍,說他們雖然有上百萬部隊,但面對高科技戰爭,基本派不上場,純屬多餘。這話一出,國內不少軍事分析人士直接懟回去,說這純粹是胡說八道,不瞭解實際情況。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從歷史到現實,扒一扒陸軍到底有沒有用,爲什麼美國人這麼看,又爲什麼他們錯了。

先說說這個觀點的來頭。拉姆斯菲爾德是美國政壇老江湖,2001年到2006年當國防部長,正好趕上美國打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會兒。他看問題總從美國軍隊轉型角度出發,強調空軍和特種部隊的作用,覺得大規模陸軍是老黃曆。爲什麼這麼說?主要源於阿富汗的兩場戰爭對比。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派了10多萬陸軍進去,後來高峯期達到15萬。蘇聯當時是超級大國,陸軍裝備齊全,但打了近10年,損失1.5萬多人,1989年2月灰溜溜撤軍。原因很多,阿富汗地形複雜,山多路窄,游擊隊熟悉地勢,用簡單武器就能拖垮蘇聯補給線。蘇聯陸軍依賴坦克和步兵推進,但容易中埋伏,傷亡大,經濟也扛不住。

轉到2001年,美國也打阿富汗。9·11事件後,10月7日開戰,美國沒像蘇聯那樣大規模派陸軍,而是先用空軍轟炸,B-52和F-16扔精確制導炸彈,摧毀塔利班指揮部和防空系統。然後派幾千特種部隊配合北方聯盟,兩個月內就推翻塔利班政權,喀布爾陷落。拉姆斯菲爾德拿這個說事,覺得陸軍在現代戰爭中作用有限,尤其對中國解放軍。他認爲中國陸軍人數多,但科技水平跟不上,類似於蘇聯老模式,在高科技環境下容易被空軍和導彈壓制,沒啥實際價值。

這觀點聽起來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問題一大堆。首先,兩場阿富汗戰爭時間差太大。蘇聯打的是上世紀80年代,科技落後,那時候沒無人機、衛星導航,陸軍打仗靠地圖和無線電,容易出岔子。美國打的是21世紀初,武器先進多了,精確打擊避免了地面糾纏。而且,阿富汗經過蘇聯那場戰,已經元氣大傷,塔利班力量沒那麼強,美國還得了北方聯盟幫忙,相當於撿了個便宜。拉姆斯菲爾德忽略了這些背景,就簡單下結論,說陸軍無用,這明顯片面。

再看中國解放軍實際情況。中國現役部隊總共約200萬人,其中陸軍佔大頭,大概97萬人左右。這數字不是亂編的,根據公開報告和軍事年鑑,陸軍一直是重點。爲什麼這麼重視?因爲中國地大,邊境長,地形多樣,從高原到平原,陸軍是保衛國土的核心力量。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海軍空軍強,但最後還是靠陸軍在地面決勝。中國陸軍那時就發揮關鍵作用,拖住了日軍進攻。戰爭結束,中國沒放鬆陸軍建設,早年部隊規模一度達600多萬,後來精簡,但質量上去了。

現在中國陸軍裝備啥樣?別以爲還是老步槍時代。99A式主戰坦克是主力,重量50多噸,裝120毫米滑膛炮,能打穿敵方裝甲,機動性強,在演習中能快速穿越複雜地形。紅旗-17防空導彈系統,專門對付空中威脅,射程遠,反應快,能攔截敵機和導彈。09式輪式步兵戰車,輕便靈活,載兵作戰,火力覆蓋廣。彩虹-3A無人機,不光偵察,還能打擊目標,屬於陸軍航空兵使用。W88式155毫米加榴炮,射程超40公里,精確度高,一輪齊射就能壓制敵方陣地。這些裝備都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高,陸軍兵種分18個,包括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特種兵等,各司其職。

拿這些說陸軍無用?開玩笑。現代戰爭是體系對抗,空軍海軍重要,但陸軍是底線。敵人要佔領土地,總得落地作戰吧?海軍空軍只能攔截外圍,一旦突破,就靠陸軍守住。海灣戰爭美國空軍炸得猛,但最後還是陸軍推進,佔領伊拉克城市。烏克蘭衝突裏,俄羅斯陸軍推進雖慢,但沒了陸軍,啥都談不上。拉姆斯菲爾德的觀點基於美國全球投送需求,他們陸軍小,依賴空軍運輸,但中國是本土防禦,陸軍優勢明顯。

專家反駁這觀點時,強調地緣因素。中國周邊環境複雜,有高原、沙漠、叢林,空軍海軍覆蓋有限,陸軍必須強。蘇聯在阿富汗失敗,不是陸軍無用,而是戰略錯,補給線長,民心沒贏。美國在阿富汗初期勝,但後來打了20年,2021年撤軍時塔利班捲土重來,花了2萬億刀,損失2400多人。可見,單純靠空軍贏不了持久戰,陸軍佔領和控制地面纔行。中國陸軍學到這些,改革中加強聯合作戰,陸軍和空軍海軍協調,火箭軍支援。

拉姆斯菲爾德退休後,寫書反思,說美國戰爭決策有誤,但沒改對陸軍的看法。他2021年去世前,還堅持軍隊轉型方向。中國這邊,軍事專家如尹卓、杜文龍,常在媒體說,美方低估中國陸軍,是想誤導輿論。中國陸軍不光人數多,訓練嚴,實戰經驗從維和行動中積累,在非洲、南蘇丹派兵維護和平,建基地運物資,展現能力。

再說說陸軍在高科技時代的調整。過去陸軍靠人海戰術,現在轉智能化。無人機集羣、電磁武器、激光系統,都融入陸軍。99A坦克有主動防護系統,能攔截來襲導彈。工程兵用機器人排雷,特種兵用夜視裝備突襲。通信兵建網絡,確保實時指揮。這些變化,讓陸軍適應現代戰場,不再是拉姆斯菲爾德眼裏的“無用”。

歷史經驗也證明陸軍價值。二戰歐洲戰場,盟軍諾曼底登陸後,陸軍推進才解放法國。越南戰爭,美國空軍炸北越,但陸軍在叢林纏鬥,損失慘。伊拉克戰爭,2003年美國快速勝,但後續陸軍駐紮,應對叛亂,花大代價。中國抗日時,海軍空軍弱,日軍登陸後,陸軍在華北、華中抵抗,消耗日軍,最終反攻。

美國陸軍自己呢?現役約48萬人,全球部署,依賴盟友。中國陸軍本土爲主,效率高。美方專家說中國陸軍無用,可能有心理因素,想貶低對手,推銷自己模式。但事實是,中國軍費投陸軍比例高,效果好。2023年報告顯示,中國陸軍現代化率超80%,裝備更新快。

反駁這觀點,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於事實。陸軍無用論忽略戰爭多樣性。有些衝突是低強度,如反恐,陸軍靈活。有些是大國對抗,陸軍決勝。中國陸軍還參與災救,汶川地震、河南洪水,部隊衝一線,救人運物,社會作用大。

總的來說,拉姆斯菲爾德的言論有其背景,但對中國解放軍不適用。中國陸軍百萬規模,有先進裝備,多兵種協作,是國防支柱。專家說一派胡言,沒錯,因爲忽略了中國實際。未來戰爭,陸軍會更強,結合科技,守護國家。

再深挖點,爲什麼美國人總愛說陸軍無用?他們軍隊小,靠科技放大,但也暴露弱點。阿富汗撤軍亂象,美軍丟裝備,塔利班撿便宜。相比,中國陸軍穩紮穩打,改革後,集團軍調整,機動性強。2025年數據,陸軍演習頻,模擬多場景,準備充分。

陸軍兵種細說,裝甲兵坦克集羣,炮兵火力支援,測繪兵地圖精準,防化兵應對生化威脅。各部分互補,形成拳頭。美方看表面人數,沒見內在實力。

歷史對比,蘇聯陸軍失敗因政治干預多,士兵士氣低。美國初期勝,但長期失敗,因文化不適。中國陸軍本土作戰,民心支持,優勢大。

專家觀點,陸軍是戰爭最後防線,空軍海軍失守,陸軍擋入侵。沒錯,敵人總得落地。

中國陸軍國際作用,維和部隊超2萬,貢獻大,聯合國認可。

拉姆斯菲爾德言論引發討論,但事實證明,陸軍不可缺。中國繼續發展陸軍,確保和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