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南海這地方,從古到今就是個熱鬧地兒,尤其是仁愛礁那塊兒,總有各種事兒冒出來。
很多人一看中國在仁愛礁的處理方式,就覺得有點兒軟乎乎的,沒直接上手拆掉菲律賓那艘破船,而是圍着轉悠,攔着不讓加固啥的。可仔細琢磨琢磨,這策略真不簡單,看似沒下狠手,實際上在東盟圈子裏幫中國賺了不少分。
先說仁愛礁的來龍去脈。這地方在南沙羣島東部,長15公里,寬5.6公里,退潮時大部分露出來。歷史上,中國從漢代就開始在這片海域活動,早早命名並管轄。1947年,中國政府公佈南海諸島位置圖,把仁愛礁標爲仁愛暗沙,納入南沙範圍。國際上也一度認可,許多地圖都標中國領土。二戰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收回南海島礁,仁愛礁自然在列。菲律賓那邊呢,聲稱這是他們的專屬經濟區,但中國一直堅持主權。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把一艘二戰老登陸艦“馬德雷山號”擱淺在那兒,當成據點,派兵駐守,還定期補給。中國多次要求移除,但菲律賓不幹。2016年7月12日,海牙仲裁庭裁定仁愛礁爲低潮高地,歸菲律賓經濟區,但中國不承認也不參與。這事兒就這麼僵着,成了南海熱點。

轉到2023年,爭端開始升級。2月6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試着運補給過去,中國海警船攔住,用水炮噴射,菲律賓船退後。8月5日,又一波,菲律賓派兩艘民用船帶食品和建材,中國海警包圍,允許生活物資通過,但扣了建材。10月22日,衝突更激烈,中國用激光和水炮,菲律賓船轉向避開。這些行動顯示中國在維護權益,但沒完全封死路子,只針對建材不讓進。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公開指責,但沒調動軍艦大動干戈。中國外交部重申主權,還公佈新版地圖,把仁愛礁划進去。
2024年,事兒沒消停。3月5日,菲律賓船“Unaizah May 4”號靠近,中國水炮擊碎船窗,菲律賓船損退航。6月17日,轉折點來了,菲律賓海軍護送補給,中國海警圍堵,用冷兵器登船,發生肢體衝突,菲方8人受傷,但沒用槍。中國稱是爲防非法入侵,菲律賓譴責過度力。中國沒繼續攔,而是讓傷員回本土。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說不挑起戰爭,雙方剋制。7月21日,中菲外交談判達成臨時安排,菲律賓可運生活必需品,但需提前通報,中國保留覈查權。7月27日,菲律賓補給順利通過,中國監視檢查,沒建材。8月19日和25日,在薩比納淺灘又碰撞,中國部署大船“怪物船”停泊,菲律賓指責故意衝撞,中國說菲非法入侵。整體看,中國策略是堵建材,通生活,避免全面對抗。

進到2025年,局勢還在拉鋸。1月24日,中國海警允許菲律賓民船運生活物資,全程監管。3月4日,同類行動,又允許通過。4月9日,繼續監管。4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菲律賓聲明,重申中國主權,要求拖走軍艦,但從人道出發允許補給,不接受建材。國防部吳謙也強調立場。5月,中國報告指責菲律賓燒垃圾污染。6月11日,東盟外長會議,中國承諾支持東南亞無核化。7月15日,中國批評菲律賓“引狼入室”,淪爲孤家寡人。7月22日,中菲確認臨時補給協議,中國堅持主權,菲律賓維護權利,但協議緩解緊張。截至7月18日,“馬德雷山號”還在腐朽,中國巡邏常態,菲律賓依賴補給。
這麼一看,中國策略真不是軟,而是講究時機和力度。爲什麼不直接拆船呢?軍事上沒問題,但時機不對。直接動手,容易讓美國藉機攪局。美國總宣稱協防菲律賓,但其實最盼中菲擦槍走火,好把中國塑造成東盟敵人,打亂中國周邊外交。南海問題要是升格成主要矛盾,會牽制中國其他戰略部署,比如臺灣事兒。東盟在中國對外關係中地位重,中國和東盟互爲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國從東盟進口農產品2468.6億美元,增長21.3%,總貿易6.52萬億元,增長15%,佔中國外貿15.5%。2023年繼續增長,2024年東盟對華出口1480億美元,增長6.2%。關係搞砸,不光經貿受影響,還增加解決周邊問題的難度。
中國策略是硬軟結合。一方面,海警攔阻闖礁,公佈證據,維護主權。另一方面,留餘地,准許生活物品,避免急劇升級。同時,推動“南海行爲準則”磋商,在東盟峯會上談經貿,獲多數國家理解。2023年峯會,中國代表與各國外長會晤,討論數據,印尼、馬來西亞支持。2024年,博鰲論壇,中國強調和平發展。2025年東盟會議,王毅承諾無核化,呼籲共建命運共同體,批評美國關稅和制裁擾供應鏈。用經濟甜頭拉東盟,零關稅擴大到更多農產品,如泰國榴蓮、越南咖啡,加碼RCEP投資260億美元。

其實呢,這策略接地氣得很。國際鬥爭不能只顧眼前,得看長遠。只管局部,不管大局。直接拆船,短期爽,但長遠可能惡化環境,讓美國得逞。中國圍而不拆,掌控局勢,那艘船在潰爛,中國尋機解決。東盟國家多認可中國剋制,避免衝突波及穩定。越南雖擴張島礁,但沒公開對抗。菲律賓繼續親美,批准美軍基地擴權,2023年四個新點靠近南海,參與美日菲機制。但菲律賓出口依賴中國,2024年增長6.2%,經濟壓力大。小馬科斯平衡二邊,但仁愛沒永久加固。
話說回來,中國在南海的運籌成功在哪?挫敗美國挑撥,利用爭端推進準則。東盟貿易中國最大,2024年5206億美元,中國超十年。2025年,中國承諾零開東盟市場,拉近關係。相比,美國推動印太戰略,轉折點如仁愛,但中國外交穩住。未來,中國加強巡邏,推動準則,深化合作。菲律賓若挑釁,壓力大,但協議助緩。整體,中國維護主權下求穩定。

再深想,這事兒反映大國博弈智慧。中國不急躁,注重可持續。東盟國家看重發展,不想捲入對抗。中國用經貿綁牢,軍事上控力。結果,美國想分裂東盟的圖謀落空,中國周邊環境穩。仁愛看似小讓步,實際大局贏。菲律賓成不了氣候,美國協防喊得響,但實際介入南海常規戰,成本高。中國岸基力量強,海警專業,不需升級核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