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暴走團阻礙3輛救援車通行,多方回應,媒體:這不是素質問題

由 博覽歷史 發佈於 歷史

'25-07-19

2025年7月15日晚上7點左右,遼寧朝陽市大淩河景區,一支百人規模的老年暴走團正在凌鳳大橋附近集結。

他們身穿統一紅衣白褲,頭戴白帽,隊伍整齊劃一,氣勢頗爲壯觀。然而,當三輛救援車駛入他們的視線時,這支暴走團不僅沒有避讓,反而穩如泰山地繼續前行,整齊的步伐與警笛聲形成強烈的對比。

道路寬10米,暴走團佔據了約四分之三的路面,留給車輛的空間少之又少。三列縱隊如長龍般橫貫在臨河道路上,車身試圖緩緩推進,人羣卻紋絲不動。

消防車被迫停在原地,救護車嘗試從側邊繞行,結果依然無功而返。場面陷入僵持,持續近兩分鐘,直到救護車無奈靠邊,才爲這支隊伍騰出通行空間。

這一幕被現場的路人拍下,視頻在7月17日上傳網絡後迅速引爆輿論。

網友們紛紛指責暴走團“霸道”、“無視規則”、“阻礙生命通道”

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暴走團不讓行消防車”、“生命通道不能堵”等詞條閱讀量破億。視頻中整齊劃一的隊伍與應急車輛的急促警笛形成鮮明對比,讓無數觀者感到憤怒又無奈。

面對洶湧的輿論,多方回應隨之而來。大淩河景區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確認了視頻的真實性,並表示暴走團爲民間自發組織,活動已有近十年曆史。

該團隊每天晚上七點至八點在景區臨河道路進行徒步健身。由於近期朝陽市舉辦“淩河之夏”活動,出於安全考慮,相關部門安排特種車輛每日備勤。

工作人員透露,早在2023年8月18日,景區方面就曾召開會議,要求各徒步團合理安排路線,避免阻礙通行。

然而今年並未召開類似會議,加之天氣炎熱、人流集中,才導致這一事件的發生。景區方面表示將約談徒步團負責人,以教育爲主,強調應急車輛具有通行優先權,任何健身活動都不得阻擋其前行。

更令人關注的,是當地公安派出所的回應。工作人員將事件定性爲“素養問題”,稱將聯繫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

這一表態引發新一輪質疑,不少網友指出,僅以“素養”二字輕描淡寫,顯然無法平息公衆不滿。許多人翻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三項,明確寫道: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通行,或將面臨罰款甚至拘留。

徒步團牽頭人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三輛車當時並未拉響警報,僅是備勤狀態,因而他們判斷不屬於緊急情況,加之考慮到人數衆多,爲了保障隊員安全,才未選擇讓行。如果真有火災或溺水事故發生,他們一定會主動避讓,甚至協助救援。

對於這樣的解釋,並未獲得廣泛認可。多個主流媒體發聲指出,即使是備勤車輛,也屬於執行公務,應受到尊重和協助。

人民日報評論稱,尊重是相互的,老年人健身無可厚非,但不能將公共道路當成私家操場。澎湃新聞則指出,暴走團行爲顯露出規則意識的嚴重缺失,公共空間是全體市民共享的資源,任何團體都無權獨佔。

事實上,暴走團引發的問題並非首次出現。此前多地就曾爆出暴走團佔道健身、擾民噪音、無視紅綠燈等事件。

有的因佔道釀成交通事故,有的甚至導致人員傷亡。此次遼寧事件,只是衆多類似現象中的一個縮影。問題的本質並非個體行爲失誤,而是羣體規則感的薄弱和監管機制的缺位。

景區方面表示,2023年曾召集所有徒步團長開會,規範路線與時間,效果一度明顯。然而管理未能持續跟進,導致今年問題再次爆發。

相關單位雖然表示將加強教育,卻仍未出臺明確的處罰措施。輿論普遍認爲,若繼續以軟性管理應對硬性問題,類似事件勢必再次上演。

公衆對暴走團的不滿,已不僅僅是對一次事件的反應,更是對規章制度長期缺位的警醒。不少市民反映,暴走團常年霸佔公共道路,影響正常通行,卻鮮少見到有效治理。

一些地方甚至因爲投訴無門,乾脆取消了暴走團的集體活動許可。這種“法不責衆”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暴走團的特權意識。

在這起事件中,還有一處細節頗值得玩味。三輛特種車輛體型各異,救護車相對較小,試圖從側邊繞行未果,最終選擇靠邊讓行。

換句話說,真正做出讓步的,是執行公務的應急車輛。暴走團沒有妥協,也沒有考慮是否妨礙了社會運轉。他們依舊高舉隊旗,步伐整齊地從警燈響起的車輛旁通過,彷彿那條路天生就屬於他們。

對於這一幕,有媒體評論稱,這不是幾位老人的倔強,而是一種羣體性的盲目自信。他們或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爲不僅影響車輛通行,更可能間接威脅他人的生命安全。真正的尊嚴,不在於固守隊形,而是在關鍵時刻的適度讓步。

從法律角度看,是否執行緊急任務,是判斷是否構成違法的關鍵。然而從社會責任角度講,看到警燈和警報,主動避讓應是每位公民的本能反應。不管是否拉響警笛,看到特種車輛在狹窄路段行駛,適度避讓不僅是禮貌,更是義務。

此次事件的處理走向,值得持續關注。一方面,官方需在制度層面補齊漏洞,制定明確規範,設定紅線,避免各說各話;另一方面,社會也應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羣體性健身活動迴歸理性與規範。

只有當所有羣體都意識到公共空間的共享屬性,才能真正實現秩序與和諧的共存。

暴走團原本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健身形式,是城市裏一道活力的風景線。但當健身演變爲佔道,熱情轉化爲霸道,就需要警覺了。

無論年齡大小,每個人都應受到規則的約束,也都應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真正的文明,不是集體沉默,而是關鍵時刻的主動擔當。

信息來源:

老年暴走團逼停消防車和救護車!牽頭人:沒拉警報不讓道

2025-07-19 06:21·海報新聞

馬上評|老年“暴走團”阻擋消防車,只是素養問題嗎

2025-07-18 20:33·澎湃新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