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喫方便麪問題,既是難題,也非無解

由 譚浩俊 發佈於 熱點

'25-07-20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帖稱,高鐵車廂對方便麪的食用有相關提醒:旅客在乘車期間,不要食用榴蓮、方便麪等有濃重氣味的食品。7月19日,這一話題引發熱議,登上熱搜第一。

高鐵上能不能喫方便麪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支持禁止者有之,反對禁止者有之,有希望出臺禁令的,也有反對出臺禁令的,爭來爭去,仍然有不少人在高鐵上食用方便麪,從而引發一些乘客的不滿,呼籲鐵路部門應當禁止在高鐵上喫方便麪。

說實在的,此事讓鐵路部門非常爲難,甚至有點尷尬。方便麪作爲快餐食品,不僅方便,而且便宜,更重要的,還味道不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喜歡。如果在高鐵上禁止食用方便麪,反對的聲音是比較大的。而如果繼續允許在高鐵上喫方便麪,又會因爲高鐵是封閉空間,令一部分乘客不滿,對鐵路部門的形象產生不利影響。

對高鐵上能不能喫方便麪問題,我的觀點是:不針對、不提倡、不限制,理思路,優服務,通過“三不”來平息爭論,以新思路解決高鐵上喫方便麪難題,用優服務提升鐵路部門形象。

不針對、不提倡、不限制,是基於高鐵的封閉現狀以及乘座高鐵人員的不同情況,所採取的一種既寬容、又理性、還靈活的政策手段。高鐵作爲封閉空間,如果食用味道較濃的食品、物品,確實會給其他乘客帶來比較大的影響。一旦有對這種味道比較敏感的乘客,就有可能引發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提倡喫方便麪等帶有比較濃的味道的食品,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但是,不提倡,不等於要針對和限制。因爲,方便麪是很多乘客,特別是年輕乘客和經濟條件較差乘客的重要選擇,禁止喫方便麪,會令這部分乘客不滿,會對鐵路部門的形象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不提倡的同時,也要不針對、不限制,尤其不要把方便麪單獨拿出來作爲案例。比如榴槤,就可以做出明確限制,但對方便麪不能如此,它事關相當一部分乘客的切身利益,如果做出針對和限制,負面影響是比較大的。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這是無解之題呢?也不是,可以採用理思路、優服務的方式。先來看理思路,筆者的建議是,如果無法禁止乘客食用方便麪,又要充分考慮其他乘客的需要,那鐵路部門就應當明確規定,只能在每輛高鐵的餐車上食用方便麪,而餐車則準備充足的泡麪所用的開水、喫泡麪時的坐位等,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食用添加劑,以便於吸引喫方便麪的乘客到餐車使用。如此一來,既解決了想喫方便麪者的生活,也不會因爲喫方便麪影響其他乘客。

就優服務來說,鐵路部門在高鐵上提供的食品,尤其是飯菜等,能否也像日常生活中的小喫一樣,品種多一點、價格親民點,不要動輒價格都在40、50、60元,如果再配備一些價格在10元、15元左右的食品、飯菜等,或許喫方便麪者就會越來越少了。因爲,對絕大多數乘客來說,火車餐是爲了抗飢,而不是改善生活。如果鐵路部門只是爲了賺錢,那就很難讓乘客不喫泡麪了,難題也就會比較難以解決。

從總體上講,高鐵喫方便麪的問題,是一道難題,但非無解。關鍵就看,鐵路部門有沒有解決的內在動力和想法。要是想解決,辦法是有的。

#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