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系列艦載機是如何研製的?記者探訪

由 光明網 發佈於 熱點

'25-07-08

昨天(7日),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結束爲期5天的訪問活動返航離開香港。本次訪問活動中,國產新型艦載機殲-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對公衆開放,備受矚目。殲-15T與殲-15的展示講解區也成爲艦上的熱門打卡點。艦載機有何特點?殲-15系列艦載機是如何研製的?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總檯央視記者

獨家探訪殲-15T機庫

近日,總檯央視記者來到遼寧瀋陽,獨家探訪了殲-15T的機庫。

總檯央視記者李寧:這就是一架艦載彈射版的殲-15T,它在殲-15的基礎上對性能進行了提升。儘管從外觀來看,它和殲-15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體現了它彈射的一些獨特的設計。比如說,我們現在來到前起落架的位置,這就是一個彈射杆,和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進行連接。

殲-15T的T是漢語拼音“彈”的首字母,它是針對彈射起飛模式而研製的,那從外觀上如何區分這“兩兄弟”呢?答案就是這個裝置。

空軍特級飛行員、殲-15首飛試飛員李國恩:這就是殲-15T的典型特點——彈射牽引杆,它配合航母上的彈射機構,拉着它走,最後釋放就走了。

李國恩告訴記者,爲了更好地適應在航空母艦上的起降,起落架不僅增加了彈射杆,在整體強度上也有提升。加粗兩成的支撐杆、主起落架採用雙輪設計,可把降落時輪胎與甲板間的壓強均勻分散,降低甲板摩擦損耗,相當於重新做了設計。

空軍特級飛行員、殲-15首飛試飛員李國恩:因爲飛機的姿態是這樣的,然後等到尾鉤一掛上,前起落架就會砸到甲板上。一是對它強度的考驗,二是對前起落架吸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點,你可以看到起落架非常粗,工業水平整體現在我們也在進步,未來我們希望它結構要細一點、輕一點,飛機越輕,空中的性能越好。

艦載機的獨門絕技——尾鉤

作爲一款艦載戰鬥機,和別的戰鬥機不同,它需要在航母上實現起降,這是難度係數極大的一個動作。而實現這個動作的關鍵設備之一就是尾鉤,這也是艦載機特有的裝備。尾鉤長什麼樣?又有哪些獨特的本領?

總檯央視記者李寧:在殲-15T的尾部,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尾鉤。這個尾鉤跟我們想象中的鉤子還是不太一樣,它是一個溝槽的形狀。艦載機在着艦過程中會有一個下砸的動作,通過尾鉤來勾連航母上的攔阻索,從而實現減速的作用。

朱琳是專門從事飛機結構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她告訴記者,看上去尾鉤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設備,但它卻是艦載機成功着艦的重要裝置,在設計上要考慮諸多因素。

總檯央視記者 李寧:它的鉤其實不像我們想象中鉤子的樣子,它像一個槽。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所高級工程師朱琳:對,攔阻索就鉤在鉤頭裏面,攔阻索拽着飛機,把飛機給停下來。在設計上,它的耐衝擊、耐過載,還包括耐磨損,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且要考慮的因素。

朱琳解釋道,在艦載機降落時,尾鉤會從收的狀態快速釋放,狠狠地砸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通過與攔阻索的勾連,在極短時間內實現降速,這就要求他們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飛機的整體結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所高級工程師朱琳:首先從設計上會有一個整體的思路,先去預計我們要實現什麼功能,然後來進行設計、驗證,再優化迭代,實現最終的設計目標。

(總檯央視記者 崔霞 李寧 吳天白 陶嘉樹 柏清玉)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