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度高溫又回來了!今夏史上最熱?拉尼娜、厄爾尼諾都出現反常

由 環球科學貓 發佈於 熱點

'25-07-13

如今沒得40度,好像都跟“熱”不掛邊了,因爲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如今的高溫基本都是超過了35度,這所謂的“高溫界限”怕是也要往後面轉移了。

然而呢?我國的熱也是極其離譜,南北區域都出現了高溫活動在,雖然在臺風,颱風胚胎的發展之下,我國南方區域接受了一波涼爽的天氣,但這堅持不久。

40度高溫又在我國大範圍區域迴歸了,我國已經發布了預警,持續性高溫來了,這可以說熱又變成了常態化。

超40度高溫又回來了!今年是史上最熱夏季?

的確,我國不少區域夏季以來,就不斷出現高溫,甚至還出現了“超長高溫時段”,而且不僅熱,還非常幹,部分區域有“桑拿天”,但是相對來說,熱是最爲主要的。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今年副高還是有點異常,很早就深入到我國北方區域,南方區域雖然也有影響,好歹還有颱風來降降溫,北方可以說基本沒有,要是沒有冷渦發展,這就是一直熱,看看河南,山東等地,基本上就是“特板燒”了。

這不,看到了降溫的希望,北方冷渦在波動,但也有更加絕望的到來,那就是超40度高溫又回來了!

我國已經發布了預警,中東部將現大範圍高溫天氣,在17日前強度逐漸增強,預計在14日至16日爲高溫鼎盛時段,河南、山東等近10個省市或現40℃以上的酷熱天氣,看到沒?又是極強的高溫,這怕是不少區域將在7月之中創造熱的歷史,這真的是太瘋狂了。

而且,不少人也知道,這個時間還沒有進入到三伏天啦!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今年雖然是屬於近10年來最短的三伏天,只有30天(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但是很明顯,這熱已經堪比“三伏天”了。

所以,看到這樣的高溫,真的不敢想象,三伏天會不會更熱,畢竟說得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時候。

那麼,建立在常態化,理論的基礎上來講,肯定是熱的,難道今年是史上最熱夏季?

對於夏季來說,我們常態化說得月份就是夏季6月、7月、8月,而從已知的數據來看,6月我國已經打破歷史了,全國平均氣溫21.1℃,較常年同期偏高0.9℃,與2022年並列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

而從7月的這個趨勢來看,怕是也不低了,我國長時間的高溫活動,一波接一波的發展,而且很多時候的預警都在發佈創造歷史的趨勢,這說明什麼?這可能也會繼續熱。

加上這一年之中最熱的“三伏天”又要來了,雖然是一個短板三伏天,但這如今已經是類似於三伏天了。所以,依照這種趨勢,要是8月沒有看到緩解,那我國今年夏季可能真的是史上最熱夏季,只不過,具體的數據只有在結束才知道,反正大家注意高溫的應對措施就行,這不是好的現象。

高溫對大家來說完全是難以應對,除了在空調房,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這對上班族,工人等來說是更加需要警惕的。

當然,對於我國今年熱多久,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常年的高溫一般持續到8月底,有些地方有“秋老虎”,可能持續到9月。10月高溫活動在歷史上也有,如果今年真的出現了,大家也不要意外就行。

爲什麼會這麼熱?

其實對於我國高溫的發展趨勢,最爲直接性的問題,就是來自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其籠罩力度太強,並且是穩如泰山的模式,所以,這導致高溫完全難以消停,它不走,那就沒有辦法。

而從最爲根本性的問題來講,大家也知道,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就是最爲根本性的因素,雖然也看到一部分人說,並不是全球變暖帶來的高溫現象,我還是那句話,世界大部分科學家,科學機構的共識,這是經過長時間的數據,科學論證,更多的實際性證據給出的,而不是一兩句話直接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而且這些年大家也看到了,隨着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增加,其全球變暖的趨勢更加瘋狂。

2023年,2024年人類也是連續創下了史上最熱一年的極值,而接下來,在2025年是否突破這個極值,還不好論證,這還跟後續的氣候變化存在關係。

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已經發布預警了,在未來5年之中,人類都有可能再次打破史上最熱的界限,這也意味着人類可能再次刷新1.5度氣候臨界點的界限,那也說明了更加的熱,這下明白了吧?全球變暖帶來的問題只會更加嚴峻,更加強,人類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留給人類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而且有一個新消息,那就是大家一直期待給地球降溫的氣候因子出現了變化。

拉尼娜,厄爾尼諾都反常了

對於這兩種效應,其拉尼娜對地球具有“短暫”降溫效應,厄爾尼諾是具有“短暫”增溫效應,恰好是相反的,而在2025年初的時候,人類經歷了一次拉尼娜現象,本來可以帶來一點氣溫的轉變,但這效果看上去不明顯。

而在拉尼娜消失之後,以爲厄爾尼諾就要來了,結果在幾輪快速的數據顯示之下,其2025年可能再次出現拉尼娜,形成我們說的“雙重拉尼娜”現象,這不,這讓很多人覺得這是反常現象,因爲正常規律來說,這兩個都是“輪換”而來的,然而呢?

在7月新一輪的數據之下,其雙重拉尼娜現象也在變化了,這是什麼情況?都不來了?

的確,這一次的數據顯示出了拉尼娜,厄爾尼諾都反常了,從最初的循環規律上發生改變,再到雙重拉尼娜出現,這會看起來兩個都不太可能來了。

其美國氣象預測中心在7月中旬表示,2025年北半球夏季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ENSO)中性狀態,8月至10月出現的概率約爲56%,這意味着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天氣現象的出現可能性較弱。看到沒?都可能不出來。

這變化有點意思了,當然,其實不出來也算是好事情,因爲中性狀態,沒有了更多氣候因子,那就沒有那麼複雜,要是他們出現,反而擾亂了更多氣候轉變,這可能加劇其複雜性了。所以,也算是好事情,沒那麼壞。

只能說,氣候因子越多越不好把控,如今全球變暖的一個問題,都足夠折騰了,而且它也在改變其拉尼娜,厄爾尼諾趨勢。

今年4月《自然-通訊》雜誌就說明了,與當今條件相比,在更暖的早始新世氣候適宜期(EECO),ENSO表現出明顯更長的週期性和更大的振幅,早始新世時期,熱帶太平洋比現在寬闊了大約1.5倍,這改變了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方式,導致了比如今觀測到的更強、週期更長的ENSO。

這說明什麼?其實全球變暖也在改變他們的發展空間,所以全球變暖是根本,只有它變了,其他改變的概率就更大,這就是基本情況。

#上頭條 聊熱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