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財經觀察 | 娃哈哈宗家內訌與國有資產流失

由 張捷財經觀察 發佈於 財經

'25-07-17

近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家族的繼承權風波持續發酵,除已知的獨女宗馥莉外,突然曝出的三名非婚生子女(宗繼昌、宗婕莉等)引發輿論熱議。這場看似家族內部的紛爭,不僅牽扯遺產繼承,更因涉及國有股份、關聯交易及海外資金流動等問題,引發社會對企業治理與國有資產安全的廣泛關注。

據新浪新聞等媒體報道,宗慶後非婚生子女的母親爲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目前幾人已通過法律途徑要求平等繼承遺產。工商信息顯示,宗馥莉、宗繼昌、宗婕莉與杜建英共同關聯多家企業,包括瀋陽娃哈哈榮泰食品公司(註冊於離岸島)、陝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等 12 家企業,四人在關聯公司中均擔任董事職務,涉及乳品、飲料等核心業務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並非純粹的家族企業。公開信息顯示,其國有股份佔比達 46%,另有員工持股,因此此次風波中,“是否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成爲焦點。有分析指出,宗慶後家族成員通過關聯公司開展的大量業務往來,在非婚生子女身份曝光前被視爲 “非關聯交易”,身份公開後則性質轉變爲 “關聯交易”,而這些交易的表決程序是否合規、轉讓價格是否公允,均存爭議。此前,娃哈哈商標曾試圖轉移至私人公司,因國資委否決而未果,如今關聯企業使用娃哈哈商標的授權細節、費用及銷售渠道共享等問題,亦被質疑存在利益輸送。

風波還牽扯海外資金流動問題。據悉,宗慶後的非婚生子女均爲美國籍,而宗慶後在海外設立的信託資金如何在外匯管制背景下流出,成爲輿論追問的焦點。此外,今年年初娃哈哈關停 18 家分廠的舉動,也被部分觀點認爲與內部財產分配爭議存在關聯。

回顧娃哈哈的發展歷程,其從街道小廠成長爲行業巨頭,早期作爲 “紅帽子企業” 曾依託政府信譽與集體企業身份發展,後經改制,個人持股比例約 30%,形成混合所有制結構。有專家指出,混合所有制企業需對全體股東負責,若家族成員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益,可能損害國有及員工股東權益。

目前,相關部門尚未就此事作出回應,但輿論普遍呼籲對娃哈哈的關聯交易、商標使用及海外資金流向開展審計調查。這場家族紛爭已超越家務事範疇,涉及國有資產監管、企業合規經營等多重議題,其後續進展備受社會關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