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2年2月,烏克蘭的寒風中戰火燃起,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震動全球。西方媒體頻頻將目光投向中國,猜測其是否暗中爲俄羅斯提供支持。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多次在國際場合點名中國,聲稱掌握證據,俄烏戰場的局勢似乎藏着答案。
真相究竟如何?中國在衝突中的角色是中立還是有所傾斜?這場戰爭的複雜博弈,遠不止槍炮聲那麼簡單。
事件咋發展的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羅斯軍隊越過烏克蘭邊境,坦克履帶碾過冰冷的土地,基輔上空升起濃煙。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迅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同時加大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
與此同時,關於中國是否向俄羅斯提供援助的討論開始在國際媒體中發酵。歐美媒體報道稱,中國可能通過出口無人機零件、電子設備等支持俄羅斯軍工。
2023年3月,《政客》雜誌披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自2022年6月起向一家與俄軍關係密切的公司運送物資,包括防彈衣和無人機零件。消息傳出,國際輿論譁然。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站在基輔的臨時指揮部內,面前擺放着地圖和情報文件。他在2023年7月的一次公開講話中,語氣沉重地提到,中國是“俄羅斯犯罪聯盟”的一部分,指責其持續向俄羅斯提供協助。
他提到,烏克蘭情報顯示,俄羅斯使用的部分彈藥和無人機包含中國製造的組件。2025年4月9日,烏克蘭軍隊在頓涅茨克地區俘獲兩名中國籍士兵,張仁波和王廣軍。
澤連斯基在新聞發佈會上展示他們的身份證明,強調俄軍中的中國公民數量遠超兩人,情報估算超過150人。
4月14日,烏克蘭軍方在基輔郊外一處破舊的倉庫改造成的會場召開記者會。張仁波和王廣軍身穿破舊的軍服,低頭站在麥克風前。
他們在鏡頭前表示,被俄羅斯的招兵廣告吸引,承諾高薪卻遭遇拖欠工資和惡劣待遇。會場外,烏克蘭士兵持槍警戒,遠處廢墟中仍冒着淡淡黑煙。
澤連斯基隨後發表聲明,稱這些事件證明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並非完全中立。他呼籲國際社會施壓,要求中國停止任何形式的支援。

然而,戰場上的證據並不完全支持這一指控。在頓涅茨克前線,烏克蘭士兵在清理俄軍遺留裝備時,發現大量彈藥包裝上標註着朝鮮和伊朗的標記。
俄羅斯的軍工體系在制裁下仍保持運轉,2023年以來,俄方將石油出口收入投入生產線,工廠晝夜不停地生產坦克和無人機。
在庫爾斯克地區,俄軍部署的無人機殘骸中,確實發現部分中國產芯片,但這些芯片廣泛用於民用設備,難以直接證明軍援。
2024年9月24日,澤連斯基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接受採訪時,指責俄羅斯使用中國衛星拍攝烏克蘭核電站,稱這是“核恐怖”的證據。他站在講臺上,手指敲擊桌面,強調將與盟友分享情報。
中國外交部迅速回應。2025年4月22日,烏克蘭外交部召見中國駐烏大使馬升琨。
會談在一間裝飾簡樸的辦公室內進行,烏方官員遞交了抗議文件,列舉中國公司涉嫌向俄羅斯供應無人機零件的證據。
中國大使搖頭否認,稱中方堅持中立,任何個人行爲不代表政府立場。幾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北京的發佈會上重申,中國從未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呼籲各方關注事實而非猜測。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更多依賴自身調整和非中國來源。2024年,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推進,士兵們在泥濘的戰壕中操作國產火箭系統,補給車隊運送的炮彈多來自朝鮮。
伊朗提供的自殺式無人機頻繁出現在戰場,殘骸散落在烏克蘭村莊的田野間。相比之下,中國出口的物資多爲民用產品,如電池和通信設備,這些在俄烏雙方均有使用。
2025年5月26日,烏克蘭情報部門進一步披露,中國向20家俄羅斯軍工企業供應物資,涉及芯片和導航設備。澤連斯基在基輔的總統府內簽署制裁令,針對三家中國公司,文件在桌上堆疊,他用鋼筆快速簽名。
國際社會對此反應不一。歐盟和美國對部分中國公司實施制裁,但證據多爲間接推測。2025年7月,歐盟將兩家中國銀行列入黑名單,指其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

澤連斯基多次暗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援助,2025年4月17日,他公開稱有情報顯示中國供應火藥和炮彈,並參與俄羅斯武器生產。
4月23日,他進一步指出155名中國公民爲俄軍作戰。戰場上,俄軍使用大量本土和朝鮮、伊朗的彈藥,中國的角色更多限於民用物資出口,缺乏直接軍援證據。中國外交部否認指控,強調中立立場。

結語:
俄烏衝突的複雜性讓中國的角色備受關注。澤連斯基的指控旨在拉攏國際支持,但戰場證據顯示俄羅斯更多依賴自身和朝鮮、伊朗的供應。
未來,中國可能繼續通過外交推動和平談判,避免被捲入衝突。澤連斯基將持續尋求西方援助,確保烏克蘭的抵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