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佛羅里達軍事研討會上,美國空軍上將約翰·湯普森向馬斯克拋出終極拷問:"如何在軍事上擊敗中國?"

這位科技狂人的回答卻讓全場陷入沉默——"美國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自己的傲慢與停滯"。
一場顛覆五角大樓思維範式的對話,說透了中美之間的角逐。

【沉默時刻:馬斯克對美國的“死刑判決”】
從湯普森上將的這一發問可以看出美軍的焦慮。目前中國軍艦年產量超越美國232倍,導彈產能達到美300%,無人機規模是美國的5倍。
面對中美之間的巨大差距,湯普森上將代表美國軍方向馬斯克求策,不過他所期待的是傳統的軍事解決方案:某種高科技武器方案,或者某種軍事聯盟策略。
當美國將軍們還在盤算着如何用更多的航母、更先進的戰機、更龐大的核武庫來壓制中國時,馬斯克的回答像一盆冷水澆在了他們頭上。他說的不是某種新式武器,也不是某種戰術調整,而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美國自己正在拖垮自己。

這句話像一把刀,直接戳破了美國的戰略幻覺。美國早已習慣了用軍事霸權解決問題,但現在,它面對的對手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而是一個在科技、經濟、軍事上全面崛起的中國,而與此同時,戰爭規則正在被改寫。
湯普森上將還不死心,立刻拿出美國最引以爲傲的11艘核動力航母、F-35隱身戰機還有全球軍事基地網絡,想向所有人證明美國的軍事實力。但馬斯克緊直接有一次打醒了他:“有人戰機時代終結了。”

未來的戰爭不再是飛行員駕駛着戰鬥機在空中纏鬥,而是AI控制的無人機蜂羣、高超音速導彈、量子通信指揮系統。
美國還在造昂貴的航母,而中國已經在測試能自主作戰的無人機集羣。美國還在依賴F-35,而中國的殲-20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5%,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
更令美國畏懼的是,中國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太空技術上的突破,正在讓美國的傳統軍事優勢變得毫無意義。

美國的航母即便再強,能防得住幾千架自殺式無人機嗎?美國的核彈即便再多,能阻止中國先行一步在太空建立軍事優勢嗎?
隨後,馬斯克又說:“經濟規模決定勝負。”這句話讓美軍將領們更是心裏一沉。他的意思是:中國正在各方面碾壓美國。
此前有數據表明,中國的經濟規模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過美國,製造業佔比27%,而美國卻只有11%。

中國每年培養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等各領域的人才是美國的數倍,而且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還在持續釋放。
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美國建一座工廠要3年,中國只要10個月。中國車型的迭代週期是18個月,美國是42個月。中國的OTA空中升級已經能做到雙週更新,美國的車企還在爲年度更新一籌莫展。

這意味着中國的工業體系、創新速度、市場反應能力,已經全面超越美國。美國還在依賴全球供應鏈,而中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自主產業鏈。

【美國自討苦喫仍舊執迷不悟】
讓美國淪落這種地步的不是任何別的國家,而是美國自己。特朗普上臺後滿腦子都是“美國優先”主義,每天想約束這個國家,攪合那個國家,從來不做點實打實的事情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科技。這種傲慢的“霸權主義”態造成了美國自己發展的停滯。
現在的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美國的F-35戰機有70萬個零件,依賴全球供應鏈。偏偏這個節骨眼上特朗普還要挑釁中國,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後F-35戰鬥機生產線因缺鏑、釓等稀土停工,導彈制導系統和潛艇聲吶也卡殼了,六代機研發直接停擺。

而且美國國內政治存在嚴重的內耗。這導致了美國的科技政策被選舉政治綁架,5年計劃都難以持續,而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科技投入年增15%。美國的科技巨頭在裁員,中國的研發投入增速連續7年全球第一。
美國自始至終都不願放棄自己的“霸權主義”。當中國用“一帶一路”連接亞非拉時,美國還在用航母畫地爲牢。美國每年花萬億美元在軍購上,卻擠壓了基礎科研的投入,而中國在“新質生產力”上的投資已經反超。

當然,對此馬斯克也給出了翻盤的方法:激進創新。學中國搞軍民融合,開放星鏈技術軍用,降低科技研發成本;另外注重人才反哺,引進中印STEM人才,填補高級工程師缺口;搞能源重置,擴大核能投資,擺脫化石能源依賴;進軍AI軍備,砸錢搞自主無人機集羣。
可惜的是,對於馬斯克提出的破局之法,特朗普到現在還不以爲然,還想繼續靠封鎖打破經濟困局。可是現實已經打了他不少耳光。
封鎖中國芯片,結果中國7納米國產化率衝過70%,華爲新手機輕鬆用上國產芯。排斥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中國天宮空間站不僅自己玩得轉,還迎來多國合作實驗,美國那邊反倒老空間站零件老化愁維修。

之前美國施壓盟友搞"芯片四方聯盟",結果韓國三星偷偷加大在華投資,臺積電南京廠擴產不停。想卡中國新能源脖子,中國光伏組件佔全球80%產能,電動車電池技術反倒越封越領先。
連馬斯克都看得明白,要和中國搞好關係,不能打壓中國,越是搞封鎖,中國越是加速自主創新。因爲特斯拉上海工廠貢獻了全球一半產能,誰也不想跟龐大市場和創新活力過不去。

那天五角大樓的沉默,不是因馬斯克的答案太過震撼,而是他們突然發現:美國槍炮瞄準的假想敵,竟是鏡中那個日漸衰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