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恐襲行動讓南亞局勢再次緊張到極點,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向衝突的邊緣邁進!據《環球時報》的報道稱,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怖攻擊,多名槍手在當地的一個觀光重鎮發動攻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死者多爲印度遊客。

南亞局勢突變,印巴關係再度緊張
這次的恐襲行動讓新德里非常憤怒,莫迪政府面臨非常大的壓力。經過一番調查,印方認爲活躍在巴基斯坦境內的武裝分子是元兇,巴基斯坦作爲所在國應該對此負責。
隨後莫迪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報復手段,包括宣佈召回駐巴防務人員、縮編駐伊斯蘭堡使館、關閉兩國唯一陸路通道,並中止實施超過60年的《印度河水域條約》等,同時印度還將巴基斯坦駐本國的國防顧問列爲“不受歡迎人物”,限期驅離。
看到印度這麼多舉動,估計有朋友可能會認爲,這裏面最嚴重的莫過於外交層面的舉動,因爲這些做法已經接近要和巴基斯坦“斷交”。事實上,導致局勢最緊張的並不是外交舉動,而是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外交規格降低,甚至“斷交”未必會引發戰爭,但印度的“斷水”舉動極有可能讓南亞戰事再起。當印度宣佈中止《印度河水域條約》後,巴基斯坦立刻強力反彈,直言將此舉視同宣戰。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爲何巴基斯坦會如此重視該條約?
據瞭解,該條約由世界銀行居中協調,兩國於1960年簽署。主要內容是針對印度河水系的水資源分配,依條約內容,印度可使用東部三條河流的水源,而巴基斯坦獲得西部三條河流的主要使用權。但值得注意的是,條約設有糾紛解決機制,並未賦予任何一方片面中止協議的權力,因此印度這一舉動屬於違約。

印度突然中止《印度河水域條約》,這直接升高局勢
雖然該條約合理分配了印度河水系資源,但在現實中,由於地理原因,印巴兩國佔據完全不同的地位。這6條河流的上游都被印度控制,印度只要在上游建造水壩,便能切斷下游的水源供給,進而造成巴基斯坦部分地區農業、生活上的用水危機。印度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一直以來都將水資源作爲對付巴基斯坦的重要武器,而後者也一直指控印度在上游興建水壩與攔河設施,影響下游水量分配。
儘管如此,該條約始終維持運作,更有意思的是,在兩場印巴戰爭期間,該條約也依然未被中止。但現在的情況則不同,印度做出了中止條約的決定。
短期內,印度缺乏足夠儲水能力,預期水量流向巴基斯坦不會立刻改變。然而,印度官員表示,中止條約後,印度將停止與巴方分享關於水壩泄洪與洪水的信息,也不再負有枯水期釋水的義務,這可能對巴基斯坦農業構成重大風險。
巴基斯坦農業嚴重仰賴灌溉,若水源變得不穩,將衝擊小麥、稻米與甘蔗等主要農作物,進而影響糧食價格並加劇農民生計困難。巴基斯坦一名高官坦言:該條約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如今根基已動搖。

這場恐襲行動帶來的後作用力很大
顯然,印度中止條約的做法已經觸及到巴基斯坦的根本利益。巴基斯坦總理辦公室已發出嚴厲回應:若印度阻斷或改道水源,這將被視爲宣戰行爲。而該國農民聯盟主席巴斯更表示,此舉等同“真正的戰爭”,氣候變遷本已導致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出現嚴重短缺,若再被印度切斷水流,情況將會雪上加霜。
話都說到了這一地步,毫無疑問,這次巴基斯坦已被印度逼到了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