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了北京的邀請函,歐盟還公開報復中國。與此同時,在沉默了兩週之後,中方開展對等反制。歐盟到底是如何報復中企的?中方又究竟展開了怎樣的反制?
此前,有外媒報道稱,歐盟已經取消了本來定於7月24日到2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因爲他們認爲,在貿易問題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討論毫無意義。很顯然,從歐盟的這一做法來看,北京發的邀請函,歐盟可以說是直接拒絕了。

不僅如此,歐盟委員會決定,限制中企參與價值超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招標,歐盟委員會表示,這是對中國對在華歐企採取限制性措施的回應。如此明目張膽的報復中國,這其中的針對意爲,明顯已經不言而喻了。
與此同時,在沉默了兩週之後,中方開展對等反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就在日前,中國商務部公開對外宣佈稱,“我們注意到,歐委會近期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採購。中方於7月6日發佈通知,決定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採取相關措施。”

有專家分析稱,歐盟取消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這一行爲,凸顯其在中歐貿易問題上的短視與浮躁。中歐經貿關係源遠流長,貿易額龐大,雙方在衆多領域有着緊密的合作。而高層對話作爲重要的溝通協調機制,是解決貿易分歧、增進合作的關鍵平臺。歐盟以貿易問題無進展爲由拒絕對話,無疑是自斷前路。貿易談判本就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需要持續的溝通與磨合,一蹴而就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歐盟此舉,反映出其在處理中歐經貿關係上缺乏戰略耐心,更像是在向某些勢力展示姿態,而非真正爲解決經貿問題努力。
而歐盟限制中企參與醫療器械招標,更是公然違背自由貿易原則,盡顯貿易保護主義本色。歐盟聲稱這是對中國對在華歐企採取限制性措施的回應,但這種說法毫無事實依據。中國市場一直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歡迎包括歐盟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參與競爭。在醫療器械領域,歐盟企業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佔據重要份額,享受着中國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相反,歐盟此次公開限制中企,是典型的 “賊喊捉賊”。其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不過是爲保護自身企業競爭力而打造的藉口。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限制措施,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破壞了中歐醫療器械貿易的正常秩序,也給全球醫療器械產業鏈的穩定帶來了負面影響。

面對歐盟的不合理行徑,中方的對等反制是維護自身權益的必要之舉,也是對公平貿易原則的堅守。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在歐盟出臺限制措施前,中方多次表達了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歐盟並未予以積極回應。在這種情況下,中方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以捍衛中國企業的利益和公平的市場環境。
需要指出的是,從長遠來看,中歐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中歐作爲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中歐企業本可以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但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其自身產業面臨的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歐盟企業失去中國廣闊市場的機遇,阻礙中歐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中方一直倡導構建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希望歐盟能夠摒棄錯誤做法,迴歸理性,通過平等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共同推動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