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航母剛湊到一起,情報系統就報警,最難纏的中國電偵船來了

由 航空知識王亞男 發佈於 熱點

'25-07-14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謝絕轉載

根據外電消息,中國海軍1艘815A型電子偵察船正在南下南太平洋。航跡直指澳大利亞北部。外界認爲此船的目的應該是監控美澳兩年一度的護身軍刀演習,以便掌握美軍及盟友第一手信息資料。

按照外界的說法,2025年護身軍刀演習將會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19個國家35000名軍人蔘加。美國海軍參演兵力以美國號兩棲戒備大隊爲主力、英國皇家海軍則派出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羣,而日本海上自隊參演艦艇以伊勢號直升機驅逐艦爲核心。

(中國海軍815型電子偵察船)

護身軍刀演習兩年一次,分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舉行。雖然演習距離中國遙遠,但是演習內容就是針對中國。

美軍認爲未來臺海之戰,他們可能守不住第一島鏈,甚至第二島錠,可能需要退到澳大利亞重整旗鼓,企圖捲土重來。

對於這樣的演習,我們當然不能等閒視之。由於澳大利亞距離我們本土遙遠,陸基電子戰偵察系統、電子情報飛機肯定是鞭長莫及,太空衛星倒是可以進行偵察,但是存在連續偵察時間短,重訪時間長等缺點。

電子偵察船航程遠,能夠抵近到演習區附近偵察,並且還能長時間在演習區附近活動。

(美澳護身軍刀演習)

由於電子偵察船空間大、載荷能力強,可以配備多種偵察器材,具備全頻率反應能力,可以獲取多頻譜信息,據此對目標進行更好的識別和分析。

因此從2017年起我們就派出電子偵察船抵近監視,2021更是派出2艘電子偵察船,以便覆蓋更大的範圍,獲取更多的信息。

國產電子偵察船是解放軍執行遠洋偵察的主要手段。

外界認爲解放軍幾乎沒有海外基地,難以在強敵軍事集結地周圍部署電子偵察系統,因此電子偵察船就成爲我們遠洋電子偵察的主要手段。

現代戰爭電子戰貫穿全過程,而電子戰獲勝的前提就是戰前能夠拿到對方電磁參數,否則電子戰獲勝就是無源之水,美軍長年對中國進行高強度電子偵察活動就是這個原因。

客觀上的地理條件限制,無法對美軍後方基地進行偵察,勢必會影響解放軍在未來戰爭的電子戰能力。而美軍就抓住了這一點,以澳大利亞爲戰略支撐點,引入盟友的海軍作戰力量,特別是施壓北約盟友加入,以便形成對中國遏制與擠壓態勢。

(國產電子偵察船是我們海外偵察的主要手段)


有消息說今年護身軍刀演習,遠在北歐的挪威空軍,都可能會派出8架F-35隱身戰鬥機參加。

國產電子偵察船列裝解決了這個問題,國產電子偵察船配備先進、完善的電子偵察系統,能夠前出到美軍後方基地周圍執行電子偵察任務,獲取其電子設備信號,通過對這些信號處理、分析,判斷其電子設備技術水平,性能指標使用特點等,進而對熱點地區的態勢、發展進行分析,爲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通過這樣的行動,我們能夠持續積累電子情報數據庫。而電子情報數據庫平時可以爲國產電子戰研製和發展提供寶貴的依據和參考,戰時也可以是我們進行電子戰行動的關鍵依據。

(我們終於有了監控美軍電子設備發展的能力)


因此外界認爲中國海軍未來將會常態化在第二島鏈外側部署電子偵察船,同時擴展到太平洋、印度洋,重點監控美軍軍事基地、訓練場、通信中心、海軍編隊、演習海域等。

中國海軍電子偵察船將會利用船上偵察系統持續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掌握美軍兵力部署與調動、從而分析其態勢與意圖,從而爲我方科學決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