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爲何這麼熱?江蘇會出現極端高溫嗎?專家:高溫強度或接近去年

由 揚子晚報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揚子晚報7月15日訊(記者 萬惠娟)16-17日,江蘇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水過程。15日夜裏到16日,淮北和江淮之間地區陰有陣雨或雷雨,東北部地區雨量中到大,其他地區多雲到陰。氣溫方面,16日我省西部地區最高氣溫約38℃,其他地區在36~37℃之間。

目前,一場大範圍、高強度的高溫熱浪正在影響我國,多地熱到破紀錄。7月15日,高溫最強時段開啓,20餘省區市將遭受高溫“烤驗”,影響範圍約佔國土面積三分之一,部分地區40℃高溫不熄火。

江蘇高溫繼續發展增強,進入近期鼎盛時段。預計16日,江蘇省最高氣溫可達36-38℃。今年爲何如此炎熱?江蘇會出現極端高溫嗎?這樣的高溫還將持續多久?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蔣薇。

她表示,目前高溫呈現出持續時間更長的趨勢,不僅開始時間更早,結束時間也更晚,造成高溫日數不斷增多,強度也不斷增強。“大家覺得今年夏天特別熱,首先這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密切相關。還有一個原因是,今年6月入梅後,整個6月後期的氣溫較常年略偏低,因此在7月初出梅後氣溫升高時,大家會因前期基礎溫度較低而感覺突然變得很熱。”

蔣薇還提到,研究發現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梅後往往需要幾天時間,高溫的強度和範圍纔會逐漸發展,但進入21世紀後出現了新特徵,即出梅後到極端高溫的過渡期大幅縮短,氣溫會迅速升高。她解釋,這一現象與當前影響高溫的主要環流因子——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年代際增強特徵相關聯,主要由特定的天氣系統空間分佈型導致。

今年高溫來得較早,蔣薇解釋,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跳異常偏早,入梅和出梅時間都比往年明顯提前,目前雨帶位於我國北方地區,江淮地區在副高控制下形成晴熱少雨天氣。對於江淮地區而言,出梅後通常會進入一段高溫伏旱期,今年出梅後不久,部分地區就出現了較爲極端的高溫天氣,氣溫達到38℃甚至更高。

蔣薇提到,根據目前的預計,今年七八月份的高溫天氣依舊偏多。不過,現階段考慮極端最高氣溫在38℃到39℃左右,是否會出現40℃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還需要臨近時參考天氣預報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本週末入伏,伏天到來後,天氣會更熱嗎?蔣薇表示,高溫天氣與“三伏天”之間並沒有特別直接、具體的關聯。當前更受關注的是七八月份颱風活動和目前處於北方的雨帶南落可能帶來的影響,通常當颱風活躍時,其過境過程能有效緩解高溫,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例如之前的颱風“丹娜絲”,雖然它在登陸後主要向西移動而非北上,但也波及到了江蘇,帶來了明顯的風雨天氣。

關於極端高溫的強度,蔣薇認爲,今年可能與去年接近,考慮不會超過去年的情況。

校對 陶善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