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上的情商,應對得好,你就是升職的種子選手
中國職場有個說不出口的真相:辦公室裏的事,很多都在飯桌上定了;崗位上的機會,常常藏在酒局後。
很多人一聽到“酒局”,要麼抗拒,要麼過度熱情。 但真正有情商、又混得開的人,懂一件事:
酒局不是戰場,是舞臺;你不是演員,是人設的設計師。
要想在一場酒局中,既不掉價,又能贏得信任與機會,這幾點,真的要練。
1. 展現友好態度:不是討好,是不讓人有戒心
剛入局,先收起你那套“我要表現”的急切感。
真正聰明的人,第一步永遠是讓人放鬆下來。
✔ 表情柔和,有眼神互動,不東張西望
✔ 坐姿別太鬆散也別太緊繃,輕微前傾表達關注
✔ 和誰碰杯就微笑致意,不搶話、不冷場
你不是去搶C位的,是去贏好感的。
2. 傾聽與回應:低級社交講自己,高級社交讓人講
別人講項目,你“哇真牛”;
別人講難題,你“能理解”;
別人講家事,你“不打聽但表示關心”。
但注意,你不能只“嗯嗯”聽,得“哼哼哈嘿”回應:
✔ 附和時別太假,挑一兩個點追問:“你當時怎麼想的?”
✔ 聽懂語氣裏的情緒,用一句話總結:“那段時間你肯定壓力特別大。”
✔ 遇到不懂的,也別裝懂,誠實表達:“這個我沒做過,改天向你請教!”
有些人就是贏在:聽得進去,回得出去。
3. 找到共同點:社交的第一通道是“我跟你像”
飯桌上最穩的鏈接方式,不是“我牛逼”,而是“咱倆相似”。
✔ 同校、同地、同齡孩子、同類工作、同愛好…都能破冰
✔ 會講點輕鬆的事,不說教,不尷聊,不急着提工作
✔ 提問題也別生硬,“我看你剛說那個項目,特別有意思,是怎麼推進的?”
別人願意繼續聊,是因爲:你讓人舒服,又不是透明人。
4. 適時提供支持:你值不值得深交,要看“你能給什麼”
別以爲飯局只能喝喝喫喫,你在別人腦海中能否留下印象,看你有沒有提供“有效信息”。
✔ 你能提供一手資源、一點靠譜的信息,都比講大道理強
✔ 你能主動幫忙介紹誰、跟進點事、發個資料,立刻加分
✔ 但別太急着“刷存在感”,不然會像“誰都幫,其實啥也不靠譜”
飯桌上的“貢獻”,從來不是賄賂,而是讓人覺得你值回這一頓飯的時間。
5. 掌握社交節奏:進退有度,比表現更重要
有的人一上來就巴巴聊到結尾,有的人局還沒熱他就溜了。
真正有sense的人,知道酒局不是一場馬拉松,而是節奏的博弈。
✔ 上半場“在場”感要強,別人講你聽、別人敬你敬
✔ 中段可以適當放鬆,拉近關係、交個心
✔ 尾聲看氣氛,要能“抽身而不尷尬”:“今天聽你們聊收穫好多,改天我請!”
注意:在飯局裏收場漂亮,是最高級的能力之一。
6. 適度自我介紹:會講自己,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沒人愛聽“簡歷式”自我介紹,也沒人願意聽你聊一路雞血成長史。
但如果你能自然而然地,用一句話講出你的角色和資源點,就很加分:
- “我在做內容運營,最近也在看跟你類似方向的案子”
- “我原來在體制裏,剛轉出來,還是很想多接觸你們這種項目的”
一方面顯得你不裝,另一方面,也給別人“能用你”的想象空間。
7. 推進關係:下了酒桌纔是人脈真正開始的地方
不要以爲你們喫完飯就熟了。
真正能把酒局關係變成資源的,有這幾點動作:
✔ 飯後加微信時,發一句“剛纔的XX話題我挺感興趣的,回頭聊聊”
✔ 第二天發個文章/資料過去:“你說的那個事我搜了下,有這篇還挺有意思”
✔ 見面三天內,有節奏地繼續互動,不緊貼,但保持熱度
能持續互動,纔有下一次深度鏈接。
酒局這事兒,很多人誤會了它的意義: 不是去證明你多能喝、多會聊,而是去打通彼此信任與價值連接的第一步。
真正能在飯桌上混得開的,不是最能喝的那一個, 而是——最讓人舒服、最能提供價值、最不讓人有防備的那一個。
願你下次飯局,不再躲、不再尷尬,而是開始練出你自己的飯桌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