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口上“慢半拍”的人,反而跑得更遠,我眼中的薇婭老公

由 是史大郎 發佈於 財經

'25-08-03

在杭州,每天都有人講“顛覆”“裂變”“all in”,語速快得像4G變5G。薇婭老公董海鋒卻像個“異類”,他談吐沉着冷靜,決策從不草率。可回頭看,謙尋從一家小直播機構走到行業頭部,每一步都踩在了節拍上。不是最快的,卻是最準的。

說他“穩”,先講一件小事。2019年,直播電商行業正瘋狂燒錢搶流量,同行一天換三個玩法,他卻關起門來做羚客系統,把選品、招商、合規、物流全搬上雲端。當時有人笑他“不務正業”,但他跟他們公司員工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合規”,這是一切的基礎。

因爲直播電商行業長期靠“人力密集”的方式完成信息對接,效率相對低下,而且在對接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信息誤傳。通過羚客系統鏈接商家、主播、機構三端,才能讓平臺和機構更加合規、高效。

從2019年開始到2025年,羚客沉澱了將近10萬個商家入駐到這套數據系統,累計直播時長超過1300萬分鍾,引導成交訂單數超10億單。穩,不是不做,而是提前把坑填平。

說他“靠譜”,得看公司員工。謙尋員工多爲90後、00後,許多人將謙尋視爲職業生涯起點。薇婭老公在公司營造了允許試錯的環境,“問題早些暴露,才能早些解決”。這種包容性管理,既降低了創新試錯成本,也讓員工在快速迭代的直播行業中保持創造力。

當然,真正讓董海鋒跳出“只會穩紮穩打”刻板印象的,是他的前瞻。前幾天的新電商大會,他把“AI”掛嘴邊,“AI Agent(智能體)將成爲謙尋下一階段的關鍵詞。”

不少人以爲他追熱點,其實早在羚客系統上線那天,他就留好了數據接口,等着今天的大模型。就像他當年提前三年佈局數字化,如今又提前三年佈局智能化。快一步是先烈,早半步纔是先鋒。

拿杭州這片土壤來看,董海鋒不是孤例。從馬雲到丁磊,再到街邊做SaaS的90後老闆,大家信奉“先試水、再深潛”。政府不瞎指揮,只搭臺:直播電商協會、AI訓練中心、跨境合規服務站,缺啥補啥。董海鋒的“慢”,在這裏反而成了優勢。當政策窗口打開時,他已經把內功練好,直接“拎包入住”。

所以,當外界把謙尋的成功歸結爲“薇婭效應”時,我更願意把它看成一次“長期主義的勝利”。董海鋒身上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只有算賬的鉛筆和熬夜的表格。他也證明了,在杭州,你可以不靠驚天豪賭,靠提前半步、說到做到,也能把生意做成事業。

風還沒停,但董海鋒已經不看風了。他在看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