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炫,早就被資本做局了

由 愈姑娘 發佈於 熱點

'25-05-24

《歌手2025》第二期,林志炫被淘汰了。

我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這是他的宿命。

看完昨晚的直播,我一直在思考:

在資本的名利場,林志炫爲何總是當不了贏家?

曲高和寡只是一個原因,往深層次探究,我只覺得殘酷。

01

林志炫參加歌手拿出了百分百的誠意。

他曾公開表示,在節目組還未正式邀約他的時候,他就提前留出了四個月的空檔。

直播的形式對很多歌手來說是挑戰,但對林志炫來說正中下懷,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ONE TAKE理念,要求自己一遍過。

2004年他發佈的專輯《至情至炫》,就是演唱會現場的錄音,沒有任何修音。

從技術上講,林志炫無可挑剔,他演唱的兩首歌,《悟空》和《秋意濃》,我都非常喜歡,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對音樂的極致熱愛。

面對淘汰,我在直播鏡頭下沒有捕捉到他絲毫的失落和不甘,他非常坦然接受這一切。

不是他不在意名次,而是比起名次,他在意的始終是音樂本身。

林志炫身上有着老派音樂人的執着和認真,每一首歌都用小作文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悟空》他等了七年,《秋意濃》他研究了二十年。

他更像是一個藝術家,對作品的追求有着極度苛刻的要求,他對自己的理念也有着全然的相信,並且付諸百分百的努力。

這種個性支撐着林志炫走到今天的高度,但任何個性都是一體兩面的,能成就他的,也能困住他。

02

2021年,林志炫參加了《披荊斬棘的哥哥》,這檔節目我也追了全程。

透過真人秀的鏡頭,撥開藝術家的面孔,我窺探到林志炫性格里的弱點。

第一次組隊,他就和李響產生了矛盾,當時還鬧上了熱搜。

李響是專業舞者,但他想嘗試唱歌,但作爲隊長的林志炫不同意,他認爲從作品的呈現上來考慮,大家各司其職是更好的選擇。

其實這件事沒有對錯,只是大家的立場不同,可林志炫被網友罵得很慘。

他最大的問題在於對音樂和舞臺過分認真,認真到偏執的程度,以至於他忽略了人的情感需求。

當一個人只談專業不講人情的時候,他會讓人產生距離感,這種距離感不僅是隊友之間,也失去了和觀衆鏈接的橋樑。

記得當時胡海泉問他,如何看待網友評價他技巧大於感情?

林志炫的回應也很直接,“我把這首歌的環境和情景整個塑造出來,而到了最後感情的那個部分交給觀衆,你們自己去找那個畫面。所以不會在意網絡的惡評,只能說明彼此沒有緣分。”

他當然是非常強大的,內心有一套自洽嚴密的邏輯,並且這套邏輯是不被任何人撼動的。

我一直說,喫娛樂圈這碗飯,實力固然重要,但能完成觀衆的心理投射也很重要,這種代入感是稱之爲觀衆緣的東西。

林志炫他不在意這些,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他的歌很難打進觀衆心理。

聽他的歌,給我最大的感覺是,理性告訴我他唱得很好,但情感上卻很難被說服。

03

網上有一個提問,林志炫爲何成爲不了天王?

很多人說曲高和寡,是因爲他實力太強,普通人沒有音樂鑑賞的能力。

這或許是一個原因,但音樂到底是爲人服務的,所有能成天王天后的歌手,擁有最大的能力就是與觀衆共鳴的能力。

林志炫關閉了情感這扇窗,他用匠人精神去雕琢的歌曲,看起來很精美,卻少了人的溫度。

胡海泉曾評價過林志炫有很強烈的藝術追求,很難被說服。

林志炫的性格里偏執的部分,註定他不會被資本青睞。

不管是《歌手》還是任何節目,最終的訴求是賺錢,不能讓投資方虧錢了,所以爲了流量,節目組常常暗箱操作,這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祕密了。

歌手唱什麼歌,說什麼話,都是有提前預設的,有衝突,有起伏,纔會讓節目變得好看。

林志炫當然清楚這一切,但他未必會配合,他太在意自己的呈現,他根本不屑於迎合市場。

對資本來說,這樣的歌手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可以因爲實力給他機會,但想要更多也就不能了。

我還有一個感觸是,林志炫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他給自己構建的音樂世界是美好的純淨的,他沒能觸摸到真實世界的變化,也沒能適應時代的流動,所以他的音樂很難被年輕一代接受。

04

單依純、馬嘉祺這樣的00後站上歌手的舞臺,擁有超高的人氣,人氣就是真金白銀,資本逐利,怎能不給他們機會?

更何況在這個賺錢不容易的時代,資本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和耐心去扶持老牌歌手。

很殘酷,但沒辦法。

宣佈林志炫被淘汰的時候,何老師眼含熱淚,看着後浪推前浪,看着時代變遷把老一輩人落下了,他也有很多心疼和無奈吧。

不管怎麼說,林志炫還是幸運的。

他經歷過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留下過自己的痕跡,他的根系扎得足夠深,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依然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活得足夠自我,也足夠自由。

他被困住的,或許是他潛意識裏追逐的,他臣服於他的命運,求仁得仁,沒什麼不好。

所以也不必爲林志炫可惜。

倘若沒有那樣的偏執,就沒有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倘若沒有那樣的癲狂,就沒有經典的傳唱。

林志炫如此偏愛《悟空》這首歌,因爲他就是悟空啊。

悟空的內核是打破規則,不畏世俗,因爲不夠圓融經常被誤解和質疑,但他從不氣餒,揮舞一根金箍棒降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實現理想。

林志炫的金箍棒是,極致的信念和全然的交付,他揮舞着這一棒,將所有的流言和規則都擊碎。

05

林志炫的故事裏,給我最大的感觸是:

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規則融合,可以讓你飛得更高。

如若不能,捍衛自我,也能擁有自己的天地。

對總是被世俗洪流裹挾的普通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裏,留給自己一塊淨土。

猶如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分享的,陳果和魯豫對談的一段話:

“在無序的世界裏,活出自己有序的節奏。在不自由的環境裏,努力地在自己身上建立一種自由。”

“在非常動盪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心安,在不確定的變幻世事中,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確定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