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設定的關稅談判“寬限期”只剩五天,又一箇中國鄰國——柬埔寨,跟美國達成了貿易框架協議,同時,特朗普對華連退3步,而中方已收到通報。那麼,柬埔寨的舉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特朗普又對華做出怎樣的讓步?
當地時間7月4日,柬埔寨總理府發佈通報,宣佈柬埔寨與美國已就《柬美互惠貿易協定框架聯合聲明草案》完成視頻會議審議並達成一致,並將在近期正式對外公佈具體內容。

分析來看,對柬埔寨而言,這份協議確實具有現實迫切性——美國4月初曾宣佈對柬埔寨加徵高達49%的“對等關稅”,遠超越南、泰國等鄰國。如今,在特朗普設定的7月9日關稅暫緩期限僅剩5天之際,柬埔寨成爲繼英國、越南之後又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經濟體。
要理解柬埔寨,首先要看越南。在美越此前達成的協議中,美國雖然將原本威脅的46%關稅降到了20%,但越南爲此付出的代價巨大。除了被強行要求零關稅開放市場,還要承諾購買8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和29億美元的美國產品。
那爲什麼越南還願意籤這份明知喫虧的協議?答案不難理解,越南要比的就是“誰喫虧少”。周邊國家都在跟美國僵持,越南搶先一步籤協議,就能先一步在美國市場搶佔份額。20%的稅率雖然高,但總比被特朗普點名制裁來得輕鬆。而一旦中美貿易繼續僵持下去,越南也能繼續喫到轉口貿易的“紅利”。
換句話說,越南願意“喫眼前虧,賺長期利”。表面是向美國低頭,實則是想借機脫離中美博弈的夾縫,謀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路。這也是爲什麼,越南近期不僅要修法承認雙重國籍,還在國內推動市場化改革。這次籤協議,很可能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讓步,而是一次國家發展路徑上的戰略調整。

柬埔寨顯然也是想仿照這個模式,但問題是,一旦美國複製“越南模板”,柬埔寨將面臨類似的“零關稅+鉅額採購+開放市場”的三重要求。對一個本就經濟規模不大的國家來說,這種協議很可能是一場“飲鴆止渴”。
而特朗普的算盤更明顯,他不是要談平等協定,而是要用“先簽者當樣板,後籤者被懲罰”的方式,強逼全球各國“排隊來談判”。他甚至直言,不喜歡“談判”,更喜歡“發函”,因爲那樣“簡單多了”,這是赤裸裸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
如今,隨着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出現了局部緩和。特朗普在一邊對周邊國家施壓的同時,一邊也對華連退三步:第一,解除了通用電氣對中國出口噴氣發動機的禁令,恢復對C919、C909等國產飛機項目的配套供應;第二,取消對中國進口乙烷的限制,允許相關企業恢復運輸;第三,解除對EDA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管制,包括西門子、新思科技、楷登電子三家EDA巨頭的許可限制全部取消。
這三項撤退,不是偶然,它們都是中美日內瓦、倫敦會談後達成共識的具體執行。尤其在EDA領域,中方此前也加強了稀土出口的限制,相當於一來一回打了個“有來有往”的回合。此外,中方也對美方行動予以確認。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方已採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限制性措施,有關情況已向中方作了通報”。可以說,如今特朗普政府連退三步,標誌着貿易休戰正從共識轉向實操。

不過,也要當心特朗普的另一個暗招,就是對越南施加的“轉運條款”——任何被認定爲經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將面臨40%的額外關稅。而且,不止越南,美國可能將這個概念擴展到所有東南亞國家,甚至包括韓國、日本等對中國有依賴的經濟體。一旦“只要用了中國中間品就算轉運”成爲默認邏輯,整個亞洲都將遭受牽連。
這一舉動的核心目的明顯就是孤立中國。當然,中方並非毫無準備。7月3日,中方就相關問題做出回應,表明反對任何犧牲中方利益的協議,若情況惡化將堅決反制。外交部也強調,任何雙邊協議都不應損害第三方利益。從這一系列操作來看,特朗普正在打一場“邊打邊談”的貿易戰,一邊對周邊國家施壓籤協議,逼迫其疏遠中國;一邊對中國釋放緩和信號,爭取中方維持現狀、不加報復。

然而,全球經濟不是單邊決定就能玩轉的。美國對越南加稅,對柬埔寨設限,對中國挑釁,本質上都是用霸凌手段製造“美國優先”的假象。說到底,未來的關鍵不在於誰簽了協議,而在於誰在動盪中站得住、撐得久。中方早已看清局勢,接下來,是時候用更穩健、更堅定的策略去應對每一個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