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中,俄羅斯表面上看輸了,而實質上是贏大了

由 文城觀點 發佈於 熱點

'25-07-05

近期,出現了俄羅斯實際上已經輸了,其實,是從表面上看到的,實質上,俄羅斯贏了,贏大了。

認爲俄羅斯輸了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是認爲深陷戰爭泥潭:傷亡慘重,死傷數十萬人,還導致俄本土遭受到襲擊,連俄羅斯後方的彈藥庫,大橋,煉油廠,機場都不安全了。

二是俄軍的特別軍事行動沒有能阻止北約東擴,芬蘭 、 瑞典 加入北約,而且,稱中日的瑞士凍結俄羅斯資產,靠近西方陣營,此外,俄羅斯被排除在歐洲主流安全體系之外。俄羅斯要對抗強大的北約。 此外,敘利亞也一夜變天,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遠離俄羅斯。
三是俄羅斯經濟崩潰,IMF 數據顯示,俄羅斯2022-2023年經濟連續萎縮,2024年微增但未恢復戰前水平,總經濟損失預計超1萬億美元。
四是與烏克蘭背靠西方有強大的支援相比,俄羅斯在國際上被孤立,其國際信譽將長期受損,戰略空間進一步壓縮,國際影響力降低了。

五是俄羅斯雖然佔領了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半島,但克里米亞經常遭受襲擊,俄羅斯作 佔領的烏東四州領土是一片廢墟,重建時還要耗費鉅額資金。

六是俄烏戰爭引發社會動盪和政治局勢不穩,俄羅斯出現了部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加劇的局勢,還出現了某些地區的地方官員對中央政策陽奉陰違,甚至開始私下尋求與西方國家合作的狀況。普京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一些民衆因爲戰爭而對特別軍事行動是否必要產生質疑。他的支持率雖然在官方數字上看起來還算可觀,但實際上不少民衆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得不說,從以上幾個方面看,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似乎是輸了,普京發動對烏特別軍事行動,似乎讓俄羅斯不但喫虧了,而且還使俄羅斯面臨嚴峻的局勢。不過,這只是從表面上看到的現象,從實質上看,普京關於對烏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的戰略決策絕對是正確的,俄羅斯在這一場對北約支持的烏克蘭的戰爭中,已經贏了,其勝利成果將具有持久的影響,並且宏觀的、戰略層面的勝利。

首先,俄羅斯已經控制了烏克蘭的烏東四州大絕大部分地區(其中盧甘斯克已經全境解放)以及克里米亞半島,這些區域是烏克蘭東部重要的工業區、礦產資源區,以及其中好包括重要的產糧區,而且,還是烏克蘭東部的戰略要地。尤其是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不僅經濟價值顯著,還爲俄羅斯提供了軍事防禦屏障。具體看,俄羅斯掌控了烏東大片黑土地,這是全球罕見的肥沃農田和豐富礦產資源集中區,被形象稱作“金疙瘩”。這一大片區域不僅是烏克蘭的糧倉,還是重要的工業基地。

烏東四州示意圖

比如,於2025年6月控制了烏克蘭 頓涅茨克州舍甫琴科鋰礦 ,這是烏克蘭重要的鋰礦資源。據分析,烏克蘭鋰儲量約爲50萬噸,大部分在烏東俄佔領區。除了鋰礦,烏東地區還蘊藏鈹、鉭、鈮、鈦等軍用級稀有金屬,其儲量可滿足俄羅斯軍工複合體未來十年的高端武器生產需求。再如, 俄軍已經控制了頓涅茨克地區的阿夫季夫卡焦化廠,該廠在蘇聯時代是歐洲最大的焦化廠之一;還有盧甘斯克煤炭基地,其煤炭儲量佔烏克蘭全國的30%;還有波克羅夫斯科耶煤礦等也基本被俄軍控制了。美國專家認爲,烏克蘭若失去烏東這些地區,將元氣大傷。

可見,俄羅斯佔領烏東四州,能說是隻是佔領一片廢墟嗎?能說是喫力不討好嗎?除了以上分析的礦產資源和工業生產基地之外,俄軍佔領這一大片區域,能爲俄羅斯提供了廣闊的軍事緩衝區,使俄軍的防禦區從原來的俄羅斯邊境推進到的東部地區,甚至可能推進到烏克蘭的第聶伯河東岸,這一大片區域將成爲俄軍繼續打擊烏軍的新的後勤補給基地。

其次,俄烏之戰,使俄羅斯經濟增強了韌性,併成功轉型,有效應對西方的制裁,使俄羅斯“練成”了戰時堅挺的經濟體系。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極爲嚴厲,封殺金融渠道、凍結資產、限制出口、撤走投資等,原本,美西方試圖通過不斷強化的制裁來迫使俄羅斯經濟面臨崩潰的險境。然而,事實卻出人意料。2022年俄羅斯GDP雖有所收縮,但到了2023年卻已實現3%以上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俄羅斯2024年的經濟前景甚至給予樂觀預測,而事實也證明其預測是正確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2025年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GDP增長4.1%,名義GDP達到200萬億盧布的歷史高位,實際增速比初步預測高0.2%。

俄羅斯GDP增長主要源於俄羅斯軍工產業的“戰爭動機”效應。鉅額國防開支使得軍工廠全速運轉,從導彈到無人機、從裝甲車到電子戰設備,俄羅斯軍工業系統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激活。俄羅斯已經形成了戰時堅挺的經濟體系。與此同時,對應的是失業率降至歷史低位,經濟活力局部增強。

此外,俄羅斯能源出口成爲俄經濟的關鍵支柱。儘管俄烏衝突以後,美西方制裁俄羅斯,俄羅斯能源產品在歐洲市場嚴重萎縮,然而,俄羅斯迅速調整方向,向亞洲市場傾銷石油和天然氣。中國和印度成爲俄能源的最大買家,這確保俄能源收入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還能維持較大的能源出口的收入,此外,俄羅斯還加快推進與非洲等的合作,開拓新市場。而且,針對西方設立價格上限,俄羅斯通過“影子船隊”等方式繞開限制,保持了龐大的出口量。此外,由於戰爭帶來軍工產業的發展,軍工企業吸取了大力工人,增加了就業收入,還有,戰爭帶來的軍費津貼和撫卹金向國內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這刺激了部分地區的消費,形成了由戰爭驅動的特殊經濟循環,使俄羅斯經濟保持活力。

還有,俄羅斯積極應對戰時需要以及反擊西方的制裁,及時做出貨幣政策調整,在金融實施一系列新政策,保持俄經濟健康發展。一是通過印鈔和發行短期國債彌補財政赤字,雖然通貨膨脹攀升了,但基本維持戰時對貨幣的需要。還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如2022年通過國家福利基金購入黃金支持財政。二是限制資本外流、禁止黃金出口及外匯交易,以維持盧布匯率穩定。三是提高所得稅稅率(如2021年對高收入羣體實施15%稅率),增加財政收入。四是採取物資配給制,通過配給制控制糧食、能源等戰略物資短缺,緩解市場恐慌。五是推進國有化與反制裁措施,加強國內需求拉動,推動去西方化國際合作體系以應對制裁。

以上這些政策爲戰爭時期的俄羅斯軍隊提供了資金支持,練成了應對西方制裁的韌性經濟體系,使俄羅斯經濟不但沒有因西方制裁和戰時高耗損而崩潰,反而能保持經濟增長,能支撐軍費開支。

紅場閱兵,俄軍士兵氣勢宏偉

再次,表面看,俄羅斯在俄烏之戰中對抗北約,陷入持久戰,俄軍似乎陷入被動,沒有能如預期的迅速贏得戰爭,可是,俄羅斯以一國之力對抗支持烏克蘭的北約軍事聯盟,並使得美國採取從俄烏衝突中撤離的政策,使美國實際上接受了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已經佔據主動性的事實,其實是默認俄羅斯已經贏了。這使美國主導的北約從此以後不敢自信能在軍事上擊敗俄羅斯,使西方國家想靠軍事力量壓制俄羅斯讓俄羅斯順服或分裂的陰謀徹底落空了。西方國家通過俄烏之戰認識到一個真理:俄羅斯不好惹,想從軍事上擊敗俄羅斯是絕不可能的!這是俄羅斯贏的最重要的表現。

紅場閱兵,普京在觀禮臺上

表面上看,截至2025年7月,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與北約對抗似乎沒有獲得勝利,而且,還使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有所下降,比如,曾經在中東、外高加索和中亞頗有話語權的俄羅斯,如今似乎已失去一定的話語權,敘利亞遠離俄羅斯,靠向西方;東歐地區一些國家與俄羅斯關係變疏遠了,波蘭和立陶宛等等曾經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站在反俄羅斯的前列等,

不得不說,俄烏之戰爆發後,由於北約不斷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並採取各種措施,軟硬兼施地拉攏各國加入反俄援烏陣營,甚至西方國家還不惜花重金,搞誘惑,甚至在一些國家搞“顏色革命”,還以制裁和金融打壓爲手段,逼迫一些國家站在支援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立場上,比如亞美尼亞,最近幾個月就多次向西方靠攏,不再完全依賴俄羅斯的保護。所以,俄羅斯在俄烏之戰爆發後,其國際影響力似乎是變小了。

但是,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成功地抗擊了支援烏克蘭的北約,俄方曾經明確表示,俄烏之戰中,俄軍其實不是在與烏軍作戰,而是在與北約作戰,北約通過軍事援助(如“海馬斯”火箭炮、“愛國者”導彈、“ 天竺葵 ”自殺無人機)、政治支持(如《柏林宣言》表態)、經濟支持(美歐對俄的制裁)、情報支持(北約與烏克蘭情報共享)強化了烏克蘭的對抗能力,表面上看,北約雖尚未直接介入戰場,但對烏龐大的武器彈藥的支援,情報、顧問、培訓和外交等方面對烏克蘭的全面支持,以及軍人換裝以僱傭軍深入進入烏克蘭等,在很大程度上,北約已經參戰了。說俄烏之戰也是俄羅斯與北約之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俄羅斯與北約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存在顯著差距。截至2024年數據,北約現役軍人約339萬,其中美國佔135萬,擁有 F-35隱形戰機 B-2轟炸機 等先進裝備;俄羅斯現役軍人約132萬,裝備數量雖多(14777輛),但多爲蘇聯時期裝備,更新換代緩慢。在軍隊總數方面,北約成員國也超過俄羅斯,且分佈廣泛(涵蓋北美和歐洲多國),美國、 英國 法國 等核心國家軍力突出。在裝備水平方面, 土耳其 Kaan戰機)、英國(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法國( 陣風戰鬥機 )、德國( 豹2坦克 )等成員國裝備現代化程度高。 而且,北約在指揮體系方面有很大優勢,依託衛星和無人機構建的信息化指揮系統,情報處理效率更高。

與之相比,俄羅斯的2024年軍費僅720億美元,僅爲北約(1.2萬億美元)的零頭,武器更新速度慢。俄軍信息化不足,相比北約的聯合指揮體系,俄羅斯的信息化水平落後,大規模聯合作戰易出現協調問題。所以,總體來看,北約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具有絕對優勢,當然,俄羅斯擁有核武器方面的優勢,(5977枚核彈頭),但是,在沒有動用核武器的狀況下,俄軍敢與支持烏克蘭的北約硬剛,目前爲止,俄軍在幾個方面表現出獲勝了:

其一,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改變對於俄烏衝突的態度,策略變了,已經決定從俄烏衝突中抽身離開,近期,特朗普宣佈,停止對烏援助關鍵性的武器彈藥,因爲美國自己也缺了,美國更需要,其實是不想再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了,美國不想再爲烏克蘭耗費資金和武器。美國不支援烏克蘭,只想說服烏克蘭做出妥協,儘快與俄談判,達成停火協議。美國撤了,反俄援烏的陣營出現嚴重分離,僅僅靠歐洲支持支援烏克蘭,這援助的實力差多了。美國轉而與俄羅斯通話、會談,恢復合作,美國甚至開始撤銷對俄金融機構的制裁。這說明什麼?俄羅斯贏了,支持烏克蘭最重要的國家——美國撤退了。

其二,到目前爲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戰略計劃基本上被阻止了,不僅俄羅斯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且,美國和一些歐洲的一些北約成員國也不贊同烏克蘭加入北約,美國、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明確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所以,普京特別軍事行動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基本達到了。這表明,俄羅斯的國際話語權並非一味地在減弱,而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關鍵性的方面,俄羅斯的聲音還是很管用的。不僅北約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美國改變了態度,特朗普屢次與普京通電話,談恢復合作,而且,近期,北約和歐盟的重要成員國法國,其總統馬克龍也開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了,北約對於俄烏衝突的立場出現了重大變化,即便是北約歐洲成員國也在發出微妙的變化。

其三,北約一些成員國領導人或歐洲國家的政要公開站出來反對援助烏克蘭,主張恢復與俄羅斯的對話。

近年來,西方國家內部發生了多起反戰抗議活動,其中包括斯洛伐克、德國、捷克和法國等國。抗議者要求政府削減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資金,甚至不再提供武器。這些抗議活動再次引發了西方國家對於援助烏克蘭問題的討論,其中,作爲歐盟成員國及北約成員國,匈牙利是最堅定反對援助烏克蘭的國家。歐盟和北約在討論援助烏克蘭時,匈牙利經常站出來表示反對,匈牙利在援烏問題上,常使用一票否決權。此外,斯洛伐克起初是支持援烏的,但是後來在選舉中,左翼黨派領導人羅貝爾特·菲佐贏得選舉,宣佈反對繼續援助烏克蘭。斯洛伐克將成爲第二個反對支持烏克蘭的北約國家。今年6月,斯洛伐克總理羅伯特·菲佐反對歐盟升級制裁俄羅斯,他表示,若歐盟對俄羅斯的任何制裁損害本國利益,斯洛伐克將予以否決。

值得注意的是,就連於2023年才加入北約的芬蘭,其領導人也在改變態度。2025年4月1日,芬蘭總統亞歷山大·斯圖布在首都赫爾辛基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出了一句讓全球媒體譁然的話:“芬蘭需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迎接與俄羅斯政治關係的恢復。”這表態令人驚訝,也讓人感到,北約一些成員國的反俄援烏態度在發生變化。北約內部在援烏問題上已經嚴重分化,一些國家出現了“援烏疲勞”,因本國經濟疲軟和武器彈藥不足而不想再援烏了。俄羅斯硬剛支持烏克蘭的北約到現在,俄羅斯不但挺過來了,而且,讓北約開始退卻,這難道不是俄羅斯贏了嗎?

芬蘭領導人

最後,烏克蘭實際上已經失敗了,俄軍有用巨大優勢。

截至2025年6月,烏克蘭在俄烏衝突中其戰略態勢處於極爲被動的局面:

局面之一,烏軍在戰場形勢非常嚴峻,俄軍在2025年6月發動“夏季攻勢”,短期內推進迅速,但烏克蘭已經失去東線最後戰略緩衝區,而庫爾斯克戰線的崩潰使烏軍損失非常慘重,並且影響了頓巴斯前線的戰局,俄軍現在已經在三個方向展開猛烈進攻,其一,加強對頓涅茨克地區紅軍城的圍攻,烏軍怕是快受不住了,周邊定居點已經被俄軍佔領;其二,俄軍在蘇梅的進攻態勢獲得進展,俄軍正在擴大緩衝區;其三,俄軍開始攻入第聶伯羅州,並已經佔領了一個定居點,站穩腳跟了,俄軍首次攻入烏克蘭中部腹地,在平坦地區,烏軍沒有山地的堡壘,俄軍若進攻順利,將威脅到基輔的安全。包括單日最大潰退達5.8公里。但烏軍仍獲得F-16戰鬥機等西方援助,戰場呈現僵持狀態。

俄軍在圍攻紅軍城

局面之二,烏克蘭已經完全失去了在戰場上大反攻的能力,之前,烏軍還曾發起頗有摸樣的大反攻,比如,2023年6月4日:烏軍在南頓涅茨克的大諾沃西爾卡方向發起首次攻勢,標誌着“大反攻”正式開始。可是,現在烏軍已經無力在戰場上反攻,只能避開正面戰場,以無人機等來突襲俄羅斯本土,烏克蘭近期對俄羅斯本土發動代號爲 “蛛網”行動的突襲行動,以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攻擊。烏軍採用“特洛伊木馬”戰術,通過遙控卡車運輸無人機至俄境內並組裝,實現快速突防,使俄羅斯遭受重大損失。但是,這不但改變不了戰局,而且還招來了俄羅斯對烏克蘭全境的更大規模的襲擊,烏克蘭得不償失,損失更大。

澤連斯基很疲勞

局面之三,澤連斯基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從最初拒絕談判到後來接受多種形式的談判。2022年10月,澤連斯基簽署法令明確拒絕與 俄羅斯談判;而到了2025年2月,他表示“若談判是唯一和平途徑願坐下來談”;5月,他進一步明確表示,“只接受與普京會談”;到了6月初,他表示,可以“在任何地點會談”,並且,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在土耳其談了兩輪了,第三輪也快要舉行了。澤連斯基態度的變化表明,烏克蘭前線面臨彈藥短缺、兵員緊缺、軍事設施受損等困境,經濟和軍事支撐已出現崩潰跡象;而且,美國力勸他與俄方談判,澤連斯基爲了避免讓烏克蘭進一步陷入消耗戰,又無力挽回敗局,只能尋求通過談判爭取和平條件。澤連斯基已從最初的強硬立場轉變爲積極尋求談判,這明顯表明,俄羅斯已經徹底掌握了主動權,種種跡象表明,普京已經有了贏的籌碼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