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政策面臨調整

由 決策與信息雜誌 發佈於 熱點

'25-07-12

特朗普上臺後,對俄烏衝突的政策大變臉,認爲俄烏衝突繼續下去,並不利於美的長遠利益,他急於推動俄烏停火,從烏克蘭抽身,重啓美俄關係。但特朗普上臺已快半年,俄烏衝突仍激烈持續。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看法出現重大變化,讓俄烏迅速停火的努力已經失敗,未來特朗普政府對俄烏的政策將面臨調整。

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看法出現重大變化,讓俄烏迅速停火的努力失敗,未來特朗普政府對俄烏的政策將面臨調整


特朗普對俄烏衝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是衝突本可避免。特朗普多次表示,拜登政府對俄烏衝突的爆發負有一定責任,如果他是總統,俄烏衝突就不可能發生,普京也認可這一點,認爲特朗普“言之有理”。

二是衝突必須儘快結束。特朗普認爲“俄烏衝突傷亡慘重,大量年輕人戰死沙場,必須儘快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衝突”。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和上臺初期,多次表示他可以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衝突,“打幾個電話就可以”。上臺後,特朗普立即着手推動俄烏停火,和澤連斯基三次面對面會談,與普京六次通話。在特朗普的推動下,俄烏於5月中旬開始了直接談判。

三是認爲拜登政府對烏克蘭大量的援助是“愚蠢的”。特朗普聲稱,拜登政府過去援助了烏克蘭鉅額資金,他認爲這是“愚蠢的做法”。在美國的壓力下,烏克蘭與美國簽署了“礦產協議”,特朗普想把過去美對烏的鉅額援助逐步收回。

四是讓歐洲承擔更多責任。特朗普強調歐洲應對烏克蘭的安全負責,也需要爲歐洲的安全負責。在特朗普的壓力下,北約成員國多數同意了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5%的提議,特朗普想把烏克蘭這個包袱甩給歐洲。


2025年6月初,特朗普在談到俄烏衝突時稱,這好比“兩個男孩打得不可開交,根本拉不開,有時候最好讓他們再打一會,然後再說”。從“24小時解決”到“打架論”的提出,表明特朗普逐步意識到俄烏衝突的複雜性,讓俄烏儘快停火的想法也基本落空。2月12日俄美領導人通話後,雙方同意組建團隊,就俄烏衝突和俄美關係開始談判,俄美代表團在沙特和土耳其進行了多輪談判,特朗普中東特使威特科夫三次去莫斯科面見普京。

在特朗普的推動下,俄烏之間於5月16日和6月2日進行了兩輪直接談判,但讓特朗普失望的是,這些談判都沒有讓俄烏達成停火,俄烏衝突仍在激烈地進行,和談已基本停滯。5月底,特朗普罕見地公開批評了普京,稱普京在“玩火”。特朗普雖然沒有公開講,但據美媒透露,他曾希望能在執政百日之時,讓俄烏達成停火,後來又推遲到5月份。現在看,俄烏和談陷入僵局,衝突仍將持續較長時間,在特朗普預期的時間內,俄烏除了交換一些戰俘外,和談沒有突破。7月3日,特朗普在與普京最近的通話時表示,他對俄烏局勢“感到不滿”,承認和談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特朗普爲什麼沒能讓俄烏停火?首先是沒有看到俄烏衝突的複雜性。特朗普想盡快結束俄烏衝突,採取的策略是施壓烏克蘭,安撫俄羅斯。特朗普認爲烏克蘭“無牌可打”,俄羅斯在戰場上“不可能被打敗”,所以他想逼迫烏克蘭接受領土現實,接受美俄談判的結果。但烏克蘭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拖延或拒絕接受美方的要求,所以2月底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美高層公開爭論,不歡而散。同時特朗普想利用和普京的特殊關係,安撫俄羅斯。

美國雖然沒有正式公佈一個“美國方案”,但美方曾提出,俄烏沿當前交火線停火,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承認克里米亞入俄等提議,想以此說服俄停火,但並沒有成功。俄羅斯擔心停火會讓烏軍得到喘息之機,重新加強軍備。所以說特朗普一開始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俄烏衝突的複雜性,俄烏雙方對這場衝突的“押注”都很高,都沒有退路,因此儘管俄烏雙方都很疲憊,但似乎只有分出勝負後才能停止。


其次是美國沒想解決俄烏衝突的根源性問題。特朗普所關心的只是讓俄烏儘快停火,對於俄烏衝突的根源性問題,特朗普沒想過解決,也解決不了。俄羅斯始終強調,要解決俄烏衝突的根源性問題,希望達到“持久的和平”,而烏克蘭強調“公正的和平”,希望能加入北約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對於戰後歐洲安全的框架、俄羅斯在其中的位置等問題,特朗普並沒有明確的思路和說法。特朗普雖希望俄烏停火,但無法滿足俄烏雙方長期的安全訴求,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衝突。


第三是特朗普的立場也引發歐洲的擔憂,歐洲仍力挺烏克蘭。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立場和繞開歐洲與俄談判的做法都引發歐洲的擔憂。美歐在俄烏衝突上的分歧不斷擴大,歐洲仍堅定地援烏抗俄,歐洲和烏克蘭的高層也利用多個外交場合,力勸特朗普轉變立場。烏克蘭有歐洲的支持,在一些核心問題上拒絕退讓,這也是衝突持續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看,儘管和談沒有中斷,但俄烏衝突仍會持續下去,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政策面臨重大調整。特朗普可能有兩個政策選擇:一個是聽從歐洲和烏克蘭的勸說,加大對俄製裁,擴大對烏援助。歐洲和烏克蘭認爲,俄烏不能停火的主要責任在俄,俄提出的條件無異於最後通牒,逼烏投降。因此,必須加大對俄製裁,歐洲在醞釀第18輪對俄製裁,美國會也在討論對俄“最嚴厲制裁”,威脅要對購買俄能源的國家實行高額關稅,徹底封鎖俄能源出口,切斷俄油氣出口收入。

同時,烏克蘭和歐洲也希望特朗普能繼續對烏援助,即便不如拜登政府時的規模,但在防空系統、遠程導彈、情報支持等關鍵問題上堅定地援助烏克蘭。如果特朗普採取這一政策,等於重回拜登政府的老路,美國仍然無法從俄烏衝突抽身,美俄關係也很難重啓,所以美國可能不會繼續大規模援烏。但也不排除繼續少量援烏,繼續壓俄的可能。2025年7月7日,特朗普表態稱,美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主要是用於烏克蘭的防衛。


另一個選擇就是逐漸淡出。特朗普有可能對俄烏衝突感到厭倦,也不願意繼續將大力的外交精力投入到無望的調解過程,很有可能“撂挑子”。美國已經促成了俄烏直接會談,美國會把和談失敗的責任推給俄烏兩方,特朗普一直強調他與這場衝突無關。加之國內改革、中東等問題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所以特朗普很有可能減少對俄烏衝突的介入。美國已經將大量本應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運往以色列。今後,特朗普很可能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只在情報支持方面繼續援烏,烏克蘭如果想得到美國的武器,肯定得花錢買,還得看美國臉色。

對俄羅斯,特朗普不會推出最嚴厲制裁法案,避免破壞俄美關係。如果特朗普採取這一政策,俄羅斯也會盡力推動俄美關係改善。但這一選擇的風險在於,這相當於美國拋棄了烏克蘭,如果烏克蘭在戰場上不斷被動,或是被俄徹底擊潰,美國的國際聲譽和跨大西洋關係將面臨嚴峻挑戰。


當然,鑑於特朗普的個性和執政風格,美國對俄烏政策也將充滿不確定性,美國可能會隨時根據俄烏戰場內外形勢發展而不斷變化與調整。

來源:“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微信公衆號

作者:丁曉星

編輯:胡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