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九號成功對接中國空間站!明明2小時能交會,爲何要用3小時?

由 環球科學貓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天舟九號成功發射,並且已經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整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這一次我國空間站又要添加不少“寶貝”了,到底有些什麼呢?有什麼好東西?

同時,不少人也看到了,我國天舟貨運飛船這一次也採取的3小時對接模式。

這讓很多人比較疑惑了,覺得奇怪了,明明我國此前有更快的,可以實現2小時對接模式,爲什麼還用3小時進行對接呢?的確也是,那到底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天舟九號成功對接空間站,這一次帶了什麼?

對於天舟九號攜帶的物資大約6噸,我國也是公開說明了,這是支持我國神舟二十號,二十一號兩個航天員乘組的重要物資。

當然,在這些物資之中,我國爲了航天員的安身體問題,還上行了1套全新的核心肌肉鍛鍊裝置,有助於航天員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避免肌肉萎縮的問題,不得不說,這也再次說明了我國是以航天員爲中心,建立在安全係數最高的級別下執行太空任務,爲什麼這樣說?

原因非常簡單,我國執行航天任務最爲關鍵的點就是把航天員放在首位,此前也給大家說過,比如:如果太空任務之中,我國航天員遭遇了需要返回地球的情況。

這個時候無論是太空有飛船等待待命返回,在地面我國還有待命救援飛船,隨時爲航天員們保駕護航,只要遇到了任何緊急情況,需要返回,我國都會採取措施,將航天員帶回來,這種發一備一的航天策略,在全球範圍之中都是沒有對比性的。

所以,這會增強身體方面的設備,其實也進一步擴大了航天員在身體方面的改變,在不斷提升之下,或許未來航天員在返回地球之後,可以更快的進行亮相,因爲這些設備可以保證航天們在太空之中的身體變化減弱。

所以,這個設備相當不錯,除此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國這一次上行了兩套全新的艙外航天服,這兩套在能力上再次提升了,其從最初的3年使用15次,已經變成了4年20次,這說明了我國在艙外航天服技術上的提升明顯。

這兩套艙外航天服到底在哪個乘組上開啓使用,暫時不明確,但從我國3套艙外航天服的使用情況來看,應該是進行紅色、藍色兩套,這兩套艙外航天服已經遠超設計使用壽命。

所以,應該是進行更換,得不得在我國神舟二十號乘組身上使用,就看我國具體的安排,如果進行再次出艙活動,很大概率會穿上一套,具體以我國航天中心爲準,到時候肯定也會看到新的艙外航天服上有什麼改變,有的話,就來給大家說明,如果沒有的話,就繼續等待吧,反正運輸上去了,就會進行艙外航天服的調整,期待一下就行。

這其實也說明了我國每次在太空任務執行之下,都進行了相關性的技術提升,這一點相當不錯,這必然也可以推動我國下一代艙外航天服的再次研究,提升其實力,可以確保我國航天員在出艙活動的時候,再次提升安全級別,這就是天舟九號的一些情況。

後續天舟九號將承載我國太空各種任務,包括實驗,進行在軌廢棄物收集等等,這些都是它後面要進行支持的。

我國明明2小時可以對接,爲何天舟九號要用3小時?

的確,對於中國天舟貨運飛船來說,其實還有更快的對接方式,那就是在2022年11月,我國執行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創造了2小時對接奇蹟,這相對於最初的2天,變成了2小時的轉變,也實現了我國空間站運輸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然而呢?每一次進行天舟貨運飛船對接的時候,都是我國一次又一次的挑戰,無論是最初的2天,還是天舟五號的2小時對接模式,這個改變過程都少不了,然而,天舟五號的改變,達到2小時的對接模式,這驚人的速度對接,是我國地面團隊24小時無休的軌道精算,這樣才實現的。

可以說,這背後說明了實現2小時對接,並不容易。

而且,也就是在天舟五號之後,我國通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測試運輸時間變化,最終確定3小時方案爲最優解,3小時的對接模式,不僅可以保證效率,又降低對火箭入軌條件、測控精度的要求,提升任務可靠性。

當然,在天舟六號上沒有運用,我國採取了一次6.5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而在天舟七號其,我國就逐步進入到了3小時對接模式,並且天舟八號也是採取的這種方式,過後直接確定了我國3小時交會對接模式,將成爲貨運飛船的標準交會對接模式。

也就是說,我國3小時對接模式將是最佳對接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那肯定這種對接方式也就進入到了常態化的模式了。

所以,天舟九號採用3小時交匯對接,這完全就是正常的情況了,什麼樣的對接模式有效,又好,還可以滿足各種任務需求,那必然就採用什麼是吧?這就是其背後的原因。

當然,在進行對接模式之下,還有發射窗口,空間站軌道細節等問題技術,這些都是支持採用該策略的關鍵,這就是基本情況。

未來空間站貨物運輸將“大變”

的確,對於中國空間站的未來,我國貨運運輸格局也會迎來轉變,因爲除了現階段的天舟貨運飛船之外,兩款新的飛船也要來了,第一款就是“輕舟”貨運飛船,計劃2025年首飛,採用一體化單艙構型,冷鏈運輸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第二款就是“昊龍”航天飛機,它採取可複用設計,可以實現太空貨物運輸的緊迫性運輸,這對我國空間站未來的常態化,不定時貨物運輸來說,將是一次革命性的改變,,所以,這兩款飛船出來之後,中國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即將上線。

到時候我國就有三款飛船可以進行運輸了,都可以在不同時候,實現我國空間站貨物運輸的轉變,中國空間站的貨物運輸體系將迎來大變化。

而這兩款飛船的標配火箭就是力箭二號,朱雀三號,這兩款火箭在今年也進行了相關性的測試,爲推動整個系統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當然,這兩款火箭最終也是要走向可重複使用的局面,這也是很多人嚮往的可重複火箭之一,我國的可重複火箭真的太多了,都在全面迎接爆發。

一旦出來的話,可能中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又是佔據了世界第一位置,因爲是真的多,除了他們,還有天龍系列,星雲系列等等,以後可能真的是用不完了?只能說,爆發期即將上線,拭目以待吧。

#上頭條 聊熱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