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京鬧掰後,特朗普對俄打出“殺招”,實則卻是針對中國?

由 雷湘平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特朗普突然對俄祭出100%關稅"殺招",卻暗藏更陰險的"二級制裁",瞄準購買俄油的中印等國。這場看似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圍剿,實則卻是針對中國?

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北約祕書長時,突然對普京放出狠話:給俄羅斯50天期限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否則將祭出"100%關稅"的殺招。更狠的是,他還拋出了"二級制裁"這個危險概念,揚言要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同樣徵收100%關稅。明眼人一看就懂,這記重拳表面打向俄羅斯,實則瞄準的是中國和印度。


【特朗普威脅對俄加徵100%關稅】


讓我們先拆解特朗普這套"組合拳"的真實威力。美俄貿易在拜登任內已經跌入谷底,從2021年的360億美元暴跌至2023年的60億,2024年預計連50億都保不住。現在美俄之間就剩點鈦金屬、藥品之類的"剛需"商品還在流通。

這種情況下加徵100%關稅?除了製造市場恐慌,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實質殺傷力。難怪有分析調侃,這分明是特朗普在表演"對俄強硬"的政治秀。

但"二級制裁"這招就陰險多了。按照這個方案,中國、印度這些俄油大買家進口成本直接翻倍。數據顯示,中國包攬了俄羅斯35%-40%的石油出口,印度也拿走了30%-35%,兩國加起來就是近七成市場份額。

特朗普這招"隔山打牛",擺明了是要斷俄羅斯的經濟命脈,順便給中印這兩個新興大國點顏色看看。


【中國一直致力於能源多元化戰略】


不過這套戰術真的能奏效嗎?先看中國這個"硬骨頭"。這位精於算計的商人總統似乎忘了,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國了。而中國應對這種威脅的底氣,就來自多年來精心佈局的能源安全網。

中國一直致力於能源多元化戰略,積極拓展能源進口渠道。在石油方面,除了俄羅斯,中國還與中東、非洲、拉美等多個地區的國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能源合作關係。

例如,中國與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中東國家,在石油貿易領域合作緊密,同時也在加強與非洲國家如安哥拉、尼日利亞等的能源合作。

此外,中國還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年來,中國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領域的投資和研發,取得了顯著成果,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這不僅有助於優化中國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自給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和外部制裁,帶來的風險。可以說,真要拼能源韌性,中國手裏可打的牌多了去了。

印度處境倒是更尷尬些。莫迪政府這些年在俄油上嘗足了甜頭,低價買入加工後再高價轉賣歐洲,賺得盆滿鉢滿。現在特朗普突然要斷這條財路,新德里怕是急得跳腳。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揮舞"二級制裁"大棒。今年3月他就放過類似狠話,當時就被路透社評價爲"瘋狂大膽"。

中國外交部當時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恰恰展現了真正的大國風範。


【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戰宣告失敗】


事實上,經歷過貿易戰洗禮的中國,現在應對這種威脅早已駕輕就熟。能源多元化戰略就像一套"金鐘罩",讓中國能在驚濤駭浪中穩坐釣魚臺。

退一萬步說,特朗普真敢再次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嗎?這次貿易戰的慘痛教訓還歷歷在目:美國農民眼睜睜看着農產品爛在倉庫,製造業成本飆升,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取消大部分關稅。要是再來一次,恐怕特朗普的鐵桿票倉都要造反。

從更深層看,這場鬧劇暴露了美國戰略界的集體焦慮。眼看常規制裁對俄羅斯不痛不癢,對中國更是毫無作用,只好搬出"二級制裁"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昏招。


【中俄加強合作】


但世界早已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時代,中俄背靠背的能源合作,印度的左右逢源,歐洲陽奉陰違的暗度陳倉,都在宣告單邊主義的破產。

眼下這場博弈還在繼續,但結局已經初現端倪:當美國沉迷於制裁遊戲時,中國正穩步推進能源自主。當特朗普對盟友揮舞大棒時,"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加速"去美元化"。這場世紀博弈的勝負手,或許就藏在這些靜水深流的變化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