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國稀土出口量飆升至 2009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 人工智能學家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信息來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14/china-s-rare-earth-metal-exports-spike-to-highest-since-2009

彭博社7月14日,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中國稀土金屬的出口量在今年6月飆升至十五年來的最高點。這一出人意料的激增發生在北京政府對這些戰略性礦物實施嚴格出口管制僅兩個月之後,凸明瞭在全球技術和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政策的深遠影響。

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稀土出口量達到7742.2公噸,同比增長超過60%,環比增長32%。這一數字是自2009年以來的單月最高記錄。出口額也同步大幅增長,達到1.7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幅超過30%。這一增長與今年早些時候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此前,由於中國在4月份收緊了出口許可制度,導致全球稀M土供應急劇收縮,引發了國際市場的廣泛憂慮,特別是對汽車和電子製造業造成了直接衝擊。

政策急轉與市場反應

此次出口量的猛增,被市場普遍解讀爲北京方面在出口管制政策上的策略性調整。此前數月,中國以國家安全爲由,對包括鏑、鋱在內的七種中重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實施了更嚴格的出口許可管理。此舉一度導致全球市場,尤其是依賴中國稀土永磁體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然而,情況在6月份出現了轉機。據報道,中美兩國就稀土貿易問題達成了一系列協議,旨在緩解全球供應鏈的緊張局G。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也公開表示,正在依法依規加快處理企業的出口許可申請。儘管官方強調所有措施均符合法律和國際準則,但6月份出口數據的強勁反彈,清晰地表明瞭政策執行層面的顯著放鬆。

這一轉變立即在全球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國際買家,尤其是那些在中國以外爲數不多的磁體制造商,迅速行動以確保供應。來自日本、歐洲和東南亞的需求尤爲強勁。這些地區的經濟體在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消費電子等關鍵產業領域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產品。這輪搶購潮不僅推高了出口量,也反映出全球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個月的供應不確定性後,極度渴望重建庫存和保障生產線的穩定。

全球供應鏈的脆弱與重構

儘管6月份的出口數據爲全球緊張的製造商帶來了一絲喘息之機,但這一事件更深層次地暴露了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採國,更在精煉和加工環節佔據着絕對主導地位,處理着全球約90%的稀土產量。這種結構性的主導地位賦予了北京在關鍵時刻影響全球工業生產的能力。

近期出口政策的波動,已成爲推動西方國家加速供應鏈“去風險化”和多元化戰略的核心動力。美國政府已採取積極措施,通過提供補貼和價格保障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土稀土產業的發展。例如,美國國防部已向本國唯一的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提供支持,以期在未來幾年內建立和擴大國內的稀土加工和磁體制造能力。

同樣,歐盟和日本等經濟體也在積極尋求替代供應來源,並加大對稀土回收技術和新材料研發的投入。然而,建立一個獨立於中國的完整稀土供應鏈,無論是在技術、經濟還是環保層面上,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短期內難以實現。中國的規模化生產和成本優勢,使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

此次出口數據的劇烈波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貿易統計數字,更是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演變的一個縮影。它預示着未來全球稀土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圍繞這些“21世紀黃金”的戰略博弈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於全球所有依賴這些關鍵礦物的行業而言,如何在保障供應鏈安全與應對市場波動之間找到平衡,將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挑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