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2天后訪華,中國和歐盟“約法三章”,希望歐洲說到做到

由 老高風雲 發佈於 熱點

'25-07-22

馮德萊恩2天后訪華,中國和歐盟“約法三章”,這幾點希望歐盟可以說到做到。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要來中國了。

【科斯塔和馮德萊恩即將訪問中國】


目前,中方已經公佈了部分日程安排。兩人將在7月24日訪華,並與中方見面。此外,雙方還將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隨着中方正式宣佈了上述消息,距離外界關注已久的這場中歐高層接觸開啓,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就在同時,中方也給歐洲人提出了一些要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期待歐盟方面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辯證以及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歐關係,並且深入總結中歐關係過去50年的經驗啓示,凝聚共識超越分歧,共同規劃下一個50年的合作。

相向而行這個話中方已經說了很多次了。中方會這麼講,關鍵就在於現在的歐盟在一些事情上,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中歐之間的一些問題也是由此而來。

而全面、辯證以及發展這三個詞,更是需要歐洲人真正聽進去。

【在歐盟領導人訪問中國前,中方給他們提出了要求】


全面指的是歐盟需要從整體上去把握中歐關係,推動雙方關係積極發展,而不是用狹隘的眼光盯着某一些歐盟自認爲“很重要的”的問題,並將之上升到影響中歐整體關係的高度。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烏衝突。馮德萊恩此前聲稱,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是影響中歐關係的所謂“決定性”因素。

很顯然,這種看法就是錯誤的。我們理解歐洲對烏克蘭危機的重視,但這並不能成爲歐盟把烏克蘭危機與中歐關係強行關聯到一起的理由。

至於辯證,則要求歐洲人既要看到中歐關係中的積極因素,也要承認雙方客觀存在的一些分歧。

現在的情況是,一些歐洲人爲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只盯着分歧來看,似乎中國和歐盟只是對手、只有所謂的“競爭關係”。

【馮德萊恩被認爲代表歐洲對華鷹派的聲音】


這種想法無疑也是錯誤的,中歐關係固然存在分歧,但雙方的共同語言、共同利益卻更加重要。中歐關係在過去50年取得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發展則要求歐盟在看待中歐關係的時候,更多要着眼未來。正如中方提到的那樣,中歐需要總結過去50年的經驗啓示,共同規劃下一個50年的合作。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斯塔和馮德萊恩這次的訪華,明顯有着承上啓下的意思。如果做得好,中歐未來或許能少走不少彎路,但如果歐盟沒有把握住機會,中歐關係之後可能要面臨更多磕磕絆絆。

可以看到,對於即將舉行的中歐峯會,中方還是希望以一個更加積極的態度去迎接,並努力營造一個更加積極的氛圍。

中方上面的這些話,也是給歐盟領導人提的要求。他們做得到,這次的中歐峯會就有機會取得巨大的成果。如若不然,這次的中歐峯會可能效果有限。

【中歐峯會即將在不久後舉行】


說到底,中方會提前給出這樣的提醒,其實已經說明如今的中歐關係,確實面臨着一些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指出,歐方的一些人不斷強化對華關係的“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三重定位、片面誇大經貿具體問題、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等做法,給中歐關係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擾。

而就在本月早些時候,馮德萊恩還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反過來給中方提所謂的“要求”,並在中俄關系、中歐關係等方面對中國提出了被認爲“迄今最嚴厲的批評”。

另外,就在中方宣佈歐盟領導人訪華日期的幾天前,歐盟纔在第18輪對俄製裁中把矛頭對準部分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

歐盟不可能不知道中歐峯會即將舉行,但卻在前夕就涉華問題採取了負面做法。

【馮德萊恩在訪華前,在歐洲議會上發出了對華強硬的聲音】


這一做法顯然是有意爲之,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向外界傳達一個信號,那就是即便中歐峯會到來,歐盟依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與中方相處。

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利於中歐關係的。

事實上,外界已經有人關注到中方這次的一些微妙措辭。中方提到,科斯塔和馮德萊恩的訪華,是經過中歐雙方的“商定”。

要知道,在一些其他外國政要訪問中國的時候,中方往往會用上“邀請”一詞。比如日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就是應中方的“邀請”。

“商定”和“邀請”的區別,相信大家不難體會到。中方這次用上了“商定”的說法,一些事情其實也在不言中了。

整體來看,如今的中歐關係確實有些微妙,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歐方身上。馮德萊恩等歐盟領導人,能否用一個更加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中歐關係,將是關係到接下來中歐峯會和中歐關係發展的關鍵。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