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

2025年7月22日

闢謠:這則“警情通報”是假的!

詳情:近日,一則內容爲“昆明市金馬坊路段發生一起犯罪嫌疑人駕車衝撞行人的重大惡性案件,致13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337人受傷,其中41人重傷”的“警情通報”在網上流傳,引發社會關注。經覈實,該“警情通報”系謠言。真實情況是:7月20日13時16分,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路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經昆明市公安局查實,李某某(男,49歲,昆明市西山區人)駕駛一輛藍色小型越野車行駛至金碧路時,撞上正常行駛的電動自行車及行人,隨後駕車逃逸途中又與其他車輛及行人發生碰撞。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4人輕傷,5人輕微傷,受傷人員已送醫院救治,無生命危險。目前,公安機關已將李某某抓獲,已排除酒駕、毒駕嫌疑。初步查明屬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科普:今日大暑,警惕“熱中風”: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切勿自行診斷爲普通中暑
詳情:“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下出現的卒中事件。這種特殊類型的“中風”,其發生機制包括血液濃縮、血管失控及血壓波動等。發生“熱中風”時,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這些症狀和中暑有相似之處。區分“熱中風”和“中暑”,關鍵在於觀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經功能受損的表現(如偏癱),以及體溫是否異常升高。在高溫天氣下,一旦出現頭暈、偏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切勿自行診斷爲普通中暑,這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

提示: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最新風險提示!
詳情:近期,社會上出現以“快速致富”“無需償還債務”爲誘餌的“職業揹債”騙局,部分消費者因輕信此類虛假宣傳陷入困境。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風險提示,請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遠離“職業揹債”陷阱。
“職業揹債”陷阱的三重套路
一是虛假宣傳引誘。以“無需還款即可獲得高額回報”“只需貢獻自己徵信”“短時間輕鬆獲得高額酬勞”“不用本人償還債務”等話術爲誘餌,吸引目標人羣。
二是僞造材料騙貸。製作虛假職業證明、收入證明、銀行流水等資料,將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人包裝成“優質客戶”,騙取銀行貸款。
三是抽取高額分成。獲取銀行貸款後,不法分子抽取高額分成,將相關債務和風險全部轉嫁給揹債人承擔。
提高風險意識 珍惜個人信用
一是提高風險意識。切記任何承諾以個人名義貸款,卻聲稱“不用你還”的話術,本質都是騙局。面對“職業揹債”這類看似輕鬆賺錢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鋌而走險,貪小失大。
二是珍惜個人信用。信用記錄是個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第二張“身份證”,要合理規劃收支,按時償還各類債務,不隨意爲他人擔保,不參與任何形式的騙貸或信用卡套現。發現信用記錄異常,及時聯繫金融機構覈實處理。
三是審慎對待“代辦”業務。在面臨資金需求時,警惕非法中介虛假宣傳,務必選擇正規、可靠的渠道辦理業務。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不輕易將個人證件原件交由他人“代辦”業務,避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在任何合同上簽字前,務必仔細閱讀條款,明確自身權利義務。
四是遇到可疑情況及時求助舉報。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監管總局正在聯合開展金融領域“黑灰產”違法犯罪集羣打擊工作,依法嚴打騙取貸款、貸款詐騙等犯罪活動。如公衆發現有人兜售“揹債賺錢”門路,或身邊有類似僞造材料、騙取貸款行爲的,一定要堅決拒絕,並及時向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舉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一旦不慎捲入騙局,要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尋求法律幫助,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