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一場講話裏強調,俄羅斯必須發展自身工業實力,只靠油氣收入會喪失主權。話音剛落,俄羅斯一架老舊客機墜毀,印證了俄工業發展迫在眉睫。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24日,俄羅斯一架安-24客機墜毀在俄遠東阿穆爾州滕達市15公里的山坡上。地面搜救仍在進行,因發現飛機時,飛機就已經在燃燒,推測包括機組成員在內的49人遇難,飛機上還有一名中國公民,希望未來能發現生還者。

目前已知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是,降落時能見度差,機組存在操作失誤的可能。但墜毀的安-24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據觀察者網等媒體的報道,該客機在2018年就曾發生過事故,導致飛機受損。另外,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稱,自2018年以來該客機還發生過3起事故,基本是飛機系統故障或失靈。
更要提及的是,這個型號的客機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製造,於1959年首航,在1962年投入量產,是中短程客貨兩用飛機。而事故中的這架飛機機齡約有50年,可以說已經非常老舊了。該型號的飛機在不同的時間都曾有過事故記錄。
理論上說有重大安全隱患,早該退役換飛機,爲什麼俄羅斯還讓它繼續服役,甚至延長適航證有效期?原因大家心裏都清楚,俄羅斯的工業能力太差勁了。

該事故發生的前幾天,塔斯社7月20日報道,普京在一場講話裏剛剛說道,俄羅斯僅靠油氣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發展本國工業,將失去競爭力,繼而失去國家主權。他表示,有官員曾認爲,俄羅斯的汽車製造太落後了,市場需要物美價廉的車。這番話放在這場事故里,就顯得更加應景。
安-24機齡高、故障頻發仍持續服役,只因俄羅斯無機可換。俄羅斯自研了一款由蘇聯時期設計改進而來的Il-114-300客機,計劃在2023年替換部分老舊飛機,但在測試中發動機出問題。2021年曾測試墜毀。
而安-24飛機的零件和系統,因爲年代久遠和製造能力退步,無法制造出足夠的配件替換,導致風險持續累積,俄羅斯也沒法將它換下來。

Il-114-300
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俄羅斯的經濟其實面對巨大的問題。俄羅斯的國家開支裏,有一部分必須用在戰場上,那麼其他部分就必然削弱。再加上戰場需要兵源,戰爭已經持續三年,俄羅斯境內能爲經濟發展做貢獻的人也在減少。
這種內憂外患下,俄羅斯更加迫切地需要發展工業,然而也正是這種環境,讓它幾乎沒法發展工業。蘇聯時期,在政府的領導下,蘇聯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在當前的普京政府中是完全不可能的。
更加難堪的是,俄羅斯處在經濟封鎖和制裁中,油氣出口都是一件很勉強的事。中國購買了俄羅斯的大量能源,可以說給了它很大的經濟支持,但對其他地區的能源出口就很難保證了,比如歐洲決定未來斷絕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

這使得俄羅斯的經濟更加困難,並且俄羅斯希望買其他國家的商品都很難做到。世界上的幾大飛機生產商,不是在美國就是在歐洲,俄羅斯怎麼可能去這些國家購買呢。同理,相關的工業也是如此,俄羅斯面對的不僅是工業能力倒退難以提振,還有無法找到替代品的困境。這也是爲何俄羅斯現在如此依賴中國。
因此,這場飛機事故,反映的不只是俄羅斯在航空管理上有問題,更多反映的是一個曾經的工業大國,如今衰敗到令人嘆惋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