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臺》:笑到最後,只剩悲涼

由 影視獨舌 發佈於 熱點

'25-07-26

必須承認,《戲臺》開篇不像電影。一個個粉墨登場的人物,對話裏抑揚頓挫的語調,怎麼看都像話劇。

像話劇也正常,因爲電影改編自同名話劇。隨着劇情的推進,我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笑點密集,劇本紮實,臺詞也有深意,如此高級的喜劇,大銀幕上已經許久未見。

《戲臺》的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德祥大戲院的吳經理(楊浩宇 飾)請五慶班來演出,京城觀衆都渴望一睹名角兒金嘯天(尹正 飾)的風采。可誰知剛剛打進城的洪大帥(姜武 飾)偏要來聽戲,他不光聽戲,甚至還想改戲。

就這樣,在德祥大戲院裏,圍繞一出《霸王別姬》,軍閥、演員、觀衆都捲到了一起,臺上臺下,熱鬧非凡。

01

民國亂世,城頭變幻大王旗,洪大帥打進北京城,各色人等的反應是不同的。

教化處處長徐明禮(陳大愚 飾)琢磨的是投機。早在城破之前,他就研究洪大帥的喜好,琢磨着如何在大帥面前露臉,撈取好處。

德祥大戲院的吳經理想的是賺錢。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戲院照常開張,票也已經賣完,他最關心的是五慶班能否按時抵達。

五慶班班主侯喜亭(陳佩斯 飾)想的是如何保證演出成功,別砸了戲班的招牌。原來戲班裏的“臺柱子”金嘯天因爲心愛的女人棄他而去,抽起了大煙,此刻渾渾噩噩無法登臺。

飾演虞姬的鳳小桐(餘少羣 飾),一門心思想跟師哥金嘯天搭戲,合作一出精彩的《霸王別姬》。

洪大帥的六姨太思玥(徐卓兒 飾)是個狂熱的戲劇迷,特別癡迷金嘯天扮演的霸王,很想見偶像一面,甚至還幻想跟偶像一起私奔。

這麼一羣心思各異的人,和剛剛進城的洪大帥一起,上演了一出好戲。

從這裏就能看出《戲臺》的設計感。多條故事線,全部彙集到戲院中,彼此纏繞,很快就能令人入戲。

洪大帥前腳派徐明禮傳令包下戲院,後腳就穿便服進戲樓閒逛,在後臺偶遇了前來送包子的夥計大嗓兒(黃渤 飾),兩人正巧是同鄉。

難得遇見不懂行的人,身爲戲迷票友的大嗓兒抓住機會,在洪大帥面前賣弄。洪大帥是窮苦出身,沒進過正經的戲樓,最熟悉的是老家的梆子。大嗓兒的《霸王別姬》雖不正宗,還帶着股梆子味兒,可歪打正着,正合洪大帥的胃口。

聽入迷的大帥當場拍板,今晚這出《霸王別姬》就由大嗓兒來唱。

大帥一發話,不容更改。難題就落到了侯喜亭身上,委曲求全是他唯一的選擇。

對大嗓兒,侯喜亭連哄帶騙。對戲班裏的衆位成員,他低聲下氣地請求配合,幫着大嗓兒好歹應付下這場戲。至於正牌的霸王金嘯天,則被砸暈送到後臺的樓上休息,以免鬧出兩個霸王的笑話。

大嗓兒在戲臺上過足了戲癮,給搭戲的鳳小桐等人折磨得夠嗆。戲好歹唱完了,可誰知洪大帥卻不滿意項羽的結局,堅持要改戲。

在《戲臺》裏,洪大帥兩次對戲班發號施令,第一回換演員充滿了滑稽的喜感,第二回改戲文就帶着幾分悲劇色彩。

五慶班能不能過這道坎,全在洪大帥一念之間。劇情在這裏從喜轉悲,電影的基調也變得嚴肅起來。

02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霸王別姬》就是那將要被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

從一開始,洪大帥和戲班的力量對比就不在同一層次,權力對藝術單向碾壓。

洪大帥讓賣包子的夥計扮霸王,唱一出梆子味兒的《霸王別姬》,戲班可以忍。但最後居然連戲文都要改,當真是斯文掃地。

“項羽不自殺,改劉邦上吊?”這是戲班裏諸位對亂改戲文的質疑。鳳小桐堅持護戲,他是所有人裏最後一個跪的,那句只有口型的罵,不光代表了五慶班諸人,也說出了觀衆的心聲。

改戲是爲了活命不得已而爲之,但侯喜亭給祖師爺的牌位磕頭時,內心的痛苦無法抑制,失聲痛哭。

經過幾代藝術家錘鍊出的精品,面對武力脅迫,無法保全自身的獨立和完整,實在令人心痛。

醒來的金嘯天在一旁聽了改戲的要求,搶在大嗓兒前登臺,而大嗓兒則被誤認爲是金嘯天,這回輪到他被砸暈扔後臺了。如此一來,純正的名伶唱腔也取代了梆子味兒的戲迷玩票。

金嘯天登臺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此前,他在觀衆眼裏是爲情所困、沉迷大煙的負面形象,但頂着巨大壓力站在臺上,唱詞一字不改,確實有霸王的風采。這是京劇名角兒的藝術堅守,也是“戲比天大”的生動詮釋。

金嘯天堅持不改戲,鳳小桐同樣全力配合,這大概是兩人合作最默契的一次。兵荒馬亂的外部環境,恰似《霸王別姬》裏的烏江兵敗。兩人隨時可能被槍頂住腦門,這種恐懼,也和項羽當時內心的憤懣、無奈相吻合。

那一刻,演員理解了劇中人,藝術也迸發出更大的生命力。

城外突起戰事,洪大帥帶頭逃跑。臺上的霸王和虞姬正演到酣處,沒逃走的觀衆不由自主地選擇留下,欣賞這難得一見的藝術。就連想着跟金嘯天私奔的思玥,也望着臺上的霸王兩眼放光。

從表演者到觀衆,都有一股豁出去的心態。劇中人、心中事兩相呼應,這出《霸王別姬》可謂絕唱。

如果只有這些,《戲臺》只能算精巧的喜劇,談不上深刻。結尾的兩個彩蛋,對主題進行了昇華性的表達,道盡了藝術在那個時代的悲哀。

第一個彩蛋說新的軍閥入主北京城,藍大帥取代了洪大帥,徐明禮開始了新的投機,大嗓兒依舊去送包子,五慶班仍舊唱戲。

新來的大帥並不喜歡霸王這類“淨”角兒,而是欣賞虞姬這類“旦”角兒。電影裏沒有明說發生了什麼,在第二個彩蛋中,鳳小桐站在河邊縱身一跳。這是以死明志,也是捍衛藝術的純潔。

大人物的喜好左右着藝術的流行審美,可沒有尊重藝術的土壤,藝術也只能淪爲權力的點綴。

臺上臺下,人來人往,唯有戲臺上那塊寫着“虛華寶鏡”的牌匾,見證這一幕又一幕的變化。曲終人散,只剩悲涼。

【文/忠犬七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