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智駕輔助碰撞測試出爐:多數車型考砸,營銷狂歡該結束了

由 駕仕派 發佈於 熱點

'25-07-26

7月23日,懂車帝做了一場中國汽車行業、乃至全球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具參考價值的智能輔助駕駛測試:

接近40款車型——涵蓋全球市場上智駕輔助系統最領先的產品——在一條封閉的高速道路上進行了超過200次模擬真實情況的極限測試,與此同時,在城市模擬場景也進行了230次碰撞測試,

再次強調,這次懂車帝所測試的高速和城市道路,都不是測試場地中的模擬道路,而是對高速和城市道路進行了管制封閉來進行測試的。給出的說法則是:“配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應用工作”,由此可見懂車帝的評測並非完全是媒體的自主行爲。

最終,這場測試得出的一個結論是:

過度依賴輔助駕駛存在極大的隱患。

儘管有人對這份測試的流程存在爭議,但是作爲相對客觀第三方的測試、並且也得到了相關部委和國內最權威媒體的支持,懂車帝的這次智駕測試無疑爲2025年狂熱的智駕浪潮敲響了一記警鐘。而要理解這鐘聲爲何敲得如此迫切,則需從測試發起的原點——全民智駕熱潮下的行業現狀說起。

01

測試背景:全民智駕熱潮下的“傳播急剎車”

就在懂車帝發佈智能駕駛實測結果的當天,央視不僅也有相關專題報道,同時監管部門也即時響應——公安部交管局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明確表示:“當前國內所有量產車型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的功能,這些車型都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車輛仍需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駕駛人在智駕系統開啓的狀態下若出現‘脫手脫眼’行爲,將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及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央視新聞在報道中進一步強調:“懂車帝的事故場景模擬非常有意義,對我們認識輔助駕駛的功能,關注智能駕駛安全起了一個重要的提醒作用。L2級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駕駛人需全程監管、隨時接管,仍是安全責任主體。”

這次評測之所以獲得廣泛討論,根源在於2025年上半年,中國車市深陷“全民智駕”的營銷狂歡:有車企創造“L2.999級”輔助駕駛宣傳用詞,也有車企在宣傳時愈發濫用“零接管”等模糊術語,更有車企在直播時演示“脫手駕駛”,誘導消費者放鬆安全警惕。

從以上智駕宣傳熱潮可見,懂車帝此次評測已遠超單純的技術測試範疇,而是一場由主流媒體發起、旨在向公衆揭示智能輔助駕駛潛在交通安全風險的公共安全警示教育——懂車帝將其定義爲“全民科普”。而央視的加入和傳播,更將這場技術測評提升爲更高層面的安全警示——其核心意義在於向行業提示過度營銷帶來的安全風險,讓汽車行業正視過度宣傳帶來的安全倫理危機。央視在傳播上的放大效應,確保了這場警示能穿透圈層,直達更多潛在購車者,重申“手握方向盤”依然是行車安全不可逾越的底線。

02

高速事故場景測試結果:低通過率帶來的風險警示

此次智駕輔助碰撞測試涵蓋了36款主流車型的高速事故場景模擬實測,以及26款車的城市事故模擬,其綜合結果出乎意料,堪稱汽車智駕行業版“皇帝的新衣”。

其中高速事故測試覆蓋了六類國內高速道路常見、高事故率的模擬場景,包括“消失的前車”“高速臨時施工”“高速驚現事故車”“施工路遇卡車”“高速入口遇野蠻加塞”“莽撞橫穿的豬”6項,而測試結果均不理想,尤其“莽撞橫穿的豬”成爲最強攔路虎,通過率只有慘淡的5%,實際上僅特斯拉Model X過關。

具體來看,特斯拉Model 3/X在6項測試中通過了5項,分別僅“莽撞橫穿的豬”和“高速臨時施工”項目未通過,其餘5大場景表現均穩定可靠,驗證了其在對危險判斷和訓練上的領先。而這一成績之所以讓人“意外”,是因爲今年特斯拉在國內推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之後出現了不少“特斯拉在智駕上落後了”、“特斯拉不適應中國路況”的觀點,可事實證明特斯拉依靠全球龐大數據與工程化能力的支撐,在智駕領域依然是第一梯隊的。

而魏牌藍山、小鵬G6、問界M9、智界R7、騰勢Z9GT EV等構成了第二梯隊,通過了3項;AION RT、鉑智3X、阿維塔07以2項通過位於第三梯隊;小米SU7 Max/Ultra、理想L6、蔚來ES6都是僅通過1項;而包括小鵬P7+、比亞迪漢DM/宋Pro、極氪001/7X、領克900、帕薩特等多款車型通過率均爲0。

不過這次爭議最大的還是華爲系智駕在高速場景的測試表現。雖然位於僅次於特斯拉之後的第二梯隊,但在“消失的前車”場景中的集體失分,這也成爲華爲智駕用戶質疑懂車帝測試公平性的主要原因。

針對質疑,懂車帝聲明測試結果僅反映特定事故模擬場景下的車輛表現,不代表所有智駕場景,呼籲公衆不要以片面信息曲解結論,並表示測試核心目的是提醒消費者“輔助駕駛存在安全邊界”,駕駛員需始終保持對生命負責的主動安全意識。

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問界、阿維塔、小鵬等不同車型採用了相同的智駕方案,但測評結果卻不一致,背後原因可能是智能駕駛的泛化能力不如特斯拉,存在一車一案的情況。

03

城市事故場景模擬測試:中國智駕很懂中國路況

相比於高速事故場景模擬的爭議表現,在城市場景測試中,華爲系智駕展現出顯著優勢。面對包括“開進大轉盤”、“大轉盤內匯入”、“過馬路4小學生”在內的9項複雜挑戰,參與測試的6款華爲系車型均穩定通過5項以上測試,彰顯了其智駕輔助系統在城市路況下的綜合實力。其中,智界R7與阿維塔12更以7/9的高通過率領跑陣營,僅分別在“開進大轉盤”、“平庸的掉頭”與“故障車躲不躲”、平庸的掉頭”場景中失誤。

特斯拉Model X依然以8/9的通過率位列第一,僅倒車難題未通過,猜測可能還是和泛化能力有關。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表現遠不及Model X,在9項測試中僅通過5項。

採用Momenta方案的鉑智3X以7/9的通過率和華爲系車型同屬於第二梯隊,但其未通過的測試項目與華爲繫有顯著差異,在華爲系未通過的項目中都順利過關,反而在倒車、斜刺電瓶和兒童過馬路項目中未通過,可能是算力方面的問題。其他品牌車型,小米、小鵬和理想則全都是僅有3/9的通過率。

總體來看,無論高速還是城市事故模擬,特斯拉綜合表現依然領先,而華爲系智駕在處理城市路況時基本上比較穩定,但在極限工況下依然難以避免事故。所以相關部門始終強調,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

正如央視新聞在報道中指出,“今年以來,主管部門對車企在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宣傳口徑、安全邊界等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而從事故場景模擬結果來看,對如何正確使用L2級輔助駕駛的科普很有必要。L2智能輔助駕駛不等於自動駕駛,安全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交管部門也在反覆強調“目前市面上的車型的智駕系統都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如果駕駛人在開啓智駕行駛過程中‘脫手脫把’,一旦出事,就會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此次測試用數據印證了上述警示:當前技術條件下,過度依賴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無疑是將自身置於不可預知的風險之中。當下車企最需要思考的,或許不是測試結果的最終排行,而是整個行業亟需褪去營銷浮誇,迴歸對生命安全的敬畏——畢竟,再炫酷的算法,也抵不過一次真實的碰撞。

結合相關部門近日提出的“進一步加強智能駕駛規範管理”要求,懂車帝此次測試具有風向標意義,無疑會對下半年車企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營銷口徑形成強烈約束效應。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當多數車企因成績不佳保持沉默時,部分測試中表現尚可的品牌卻借勢發起反向營銷。

其中,在高速測試中以3/6通過率排名第三的魏牌藍山,將自身與特斯拉Model 3/X並列,卻隱去了其未通過“消失前車”“夜間施工”等高風險、高難度項目,藉機宣傳其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鉑智3X在6項高速測試中僅通過2項,在城市測試中則以7/9通過率與華爲系同屬第二梯隊。該品牌便迅速以“並列第二”爲核心賣點,營銷時着重突出“唯一一款14萬級純電車型”的價格優勢,卻未提及其在高速事故模擬測試中的表現和在“兒童過馬路”等場景的風險。

此類營銷話術的隱患在於,兩者用局部成績掩蓋其在特定高風險場景中的不足,可能會誤導消費者。當品牌用“並列特斯拉”“比肩華爲”的話術營造技術平等假象,實則掩蓋了激光雷達車型在假車識別、AEB功能衝突等共性缺陷。

總之,此次測試的目的在於向公衆做出重要提醒:安全沒有“選擇性達標”,營銷狂歡更需敬畏生命。消費者應認清 “報喜不報憂”的話術陷阱,哪怕99.99%的場合智能駕駛表現優秀,但剩下0.01%所帶來的失誤都可能會造成慘痛的代價。

04

懂車帝測試獲馬斯克點贊,海外反響強烈

對於這次測試,鴻蒙智行在官方微博發佈的一條信息表示:“已看到某平臺所謂‘測試’,不予置評。 ”

但實際上,這次評測的影響力已輻射至海外。懂車帝在YouTube平臺發佈的測試視頻引發了不少海外網友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綜合海外評論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測試專業性與價值的肯定:

“這是我見過的最全面的此類評測!”

“真是太棒了,這是我在YouTube 上看到的最好的視頻之一,恭喜!”

“祝大家一切順利,因爲這些關於ADAS的視頻太有教育意義了。太棒了!”

“這是我見過的最全面的此類評測!”

“精彩的視頻,對防撞系統進行了全面且完美的測試!全面的分析和清晰的演示讓內容引人入勝。非常感謝您提供如此深刻且可靠的內容!”

“感謝您的客觀評價!這比現在很多美國YouTube用戶和媒體做得好多了。”

“精彩的視頻,對防撞系統進行了全面且完美的測試!全面的分析和清晰的演示讓內容引人入勝!”

海外網友普遍認爲這是“最全面的此類評測”、“精彩且完美的測試”,其“全面的分析”、“清晰的演示”和“深刻可靠的內容”極具教育意義。許多人驚歎於懂車帝能完成如此大規模且專業的測評。其客觀性“比很多美國YouTube用戶和媒體做得更好”,是難得的非廠商贊助(“純車主視角”、“非車廠業配”)的權威內容。

2、對技術結果的討論,尤其是特斯拉的輔助駕駛能力:

“有趣的是,特斯拉純視覺系統幾乎完美地通過了所有測試,即使在黑暗環境下,人們都說激光雷達/雷達會更好。感謝您的客觀測試,產品價值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看起來沒有激光雷達的特斯拉比許多帶有激光雷達的系統表現更好。”

特斯拉純視覺系統在測試中的優異表現引發了熱議。網友觀察到“沒有激光雷達的特斯拉比許多帶激光雷達的系統表現更好”,認爲這證明了其技術路線的價值。

3、對行業影響的呼籲: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有預算做這些,但我要把這個視頻看100遍,這樣你們就能拿到錢了!這是一份無價的工作,而且沒有偏見。政府應該要求製造商在銷售自動駕駛產品之前通過這類測試!”

此外,視頻製作背景也引發好奇,有網友則是介紹了懂車帝爲什麼有如此強大的資源能力:“你要知道,懂車帝是字節跳動的,也就是抖音和tictok的兄弟公司,經費問題可能是最小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於7月25日轉發了懂車帝高速測試的相關信息,並配文:“由於法律禁止數據出境,特斯拉在沒有本地訓練數據的情況下,在中國取得了最高成績。”馬斯克表示,正在添加來自特斯拉的世界模擬器和測試軌道的訓練數據以實現6/6,也就是測試項目全部通過。

馬斯克的親自回應,進一步放大了懂車帝此次測試在國際範圍內的廣泛影響力。同時,這場測試本身的價值也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排名,隨着公安部擬推動車企宣傳規範、法律責任界定等監管措施落地,任何過度宣傳都是對消費者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任。比如在測試之後的第三天,媒體羣裏面某家企業的智駕術語有所更新,其中「智能輔助駕駛」、「高階智能駕駛」等被呼籲改爲「輔助駕駛」,「智能泊車輔助」改爲「泊車輔助」。

同時,科技部官網於7月23號公佈《駕駛自動化技術研發倫理指引》,旨在防範技術研發與產品應用過程中的科技倫理風險,推動該領域健康發展。《指引》特別強調,在面對不可避免的交通的交通事故,或極端行車環境時,應確保駕駛自動化系統能高度尊重生命,積極尋求有效應對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對人的傷害。與駕駛自動化相關的算法、模型等內容應當被清晰記錄、隨時可查。

此舉與公安部的責任界定形成雙重約束——科技部從技術研發源頭築牢倫理底線,要求系統設計貫徹“生命優先”原則;公安部則從產品宣傳與責任認定端嚴控誤導性話術,明確事故法律邊界。

當政策組合拳直擊過度宣傳的行業亂象,那些曾被包裝成“自動駕駛”的營銷話術,正加速退場——測試後三天,已有車企將“智能輔助駕駛”悄然降格爲“輔助駕駛”。此時,行業也必須明白:

再精妙的代碼,也必須在人類的生命安全面前保持謙卑。

文|李靜文

圖|網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