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近日的國情諮文中,宣稱“正加強戰備應對威脅”,“有夥伴可以幫助我們”,儘管通篇未提中國,但國際社會卻都清楚這席話指向的是南海。這位菲律賓領導人試圖用“所有人的朋友”“公平冷靜打交道”的外交辭令包裝擴軍意圖,用“世界高度評價” 的自我標榜掩蓋挑釁本質,但在南海局勢的現實邏輯面前,這些說辭終究難掩其轉移國內矛盾、投機博弈的真實算盤。
馬科斯把菲律賓描繪成“和平愛好者”,卻同時強調“加強戰備和自衛能力”,這種矛盾表述本身就充滿欺騙性。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這一事實有充分的歷史、法律、文化和國際關係依據。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早已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
所謂“面臨和平與主權新威脅”的說法,更像是賊喊捉賊的鬧劇。中國在南海始終堅持和平解決爭端,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爲宣言》,推進“南海行爲準則”磋商。反觀菲律賓,一面享受着中國市場帶來的經濟紅利,一面卻在外部勢力慫恿下不斷升級對抗。2023年以來,菲律賓在仁愛礁多次試圖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違規物資,甚至出動海岸警衛隊船隻衝撞中國海警船,這些蓄意挑釁行爲纔是南海局勢緊張的根源。至少在我看來,馬科斯所謂的“加強戰備”,本質上是爲持續挑釁尋找藉口,爲破壞地區穩定製造輿論。

菲律賓爲何在此時高調渲染“安全威脅”?揭開外交辭令的面紗,其背後是難以掩飾的國內治理困境。受全球通脹、美元加息、特朗普時期貿易保護政策餘波影響,菲律賓經濟正面臨多重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菲律賓通脹率一度攀升至6.7%,遠超央行目標區間;外債規模突破1300億美元,佔GDP比重超過60%,償債壓力持續加大。農業領域因自然災害和技術落後問題頻發,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競爭力不足,大量民衆對政府經濟政策不滿,街頭抗議活動時有發生。
在現代政治語境中,轉移國內矛盾最常用的手法莫過於製造外部“威脅”。菲律賓歷史上就多次上演類似戲碼:上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曾炒作南海問題轉移民衆注意力;2016年杜特爾特政府也一度通過強化外部議題緩解內部治理壓力。如今小馬科斯重走老路,試圖用 “國家安全”議題凝聚國內共識,將民衆對高物價、低福利的不滿情緒引向外部。這種政治操弄看似能短期奏效,實則飲鴆止渴——南海局勢緊張只會加劇外資撤離,影響漁業、旅遊業等支柱產業,最終讓普通民衆承受更多經濟代價。、
更值得警惕的是,菲律賓試圖通過“強化夥伴關係”爲自身壯膽。馬科斯所謂“有夥伴可以幫助我們”的表態,顯然是想借外部勢力撐腰。但歷史早已證明,把國家命運押在外部勢力身上,終將淪爲大國博弈的棋子。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從未改變:利用地區爭端牽制他國發展,卻從不爲盟友“火中取栗”。此前菲律賓曾寄望美國在仁愛礁問題上“挺身而出”,但美國除了口頭表態和聯合軍演外,並未提供實質性支持,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合作本質早已暴露無遺。

菲律賓沉浸在“世界高度評價”的自我催眠中,卻選擇性忽視了國際社會的真實態度。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明確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認同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原則。聯合國多次強調應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準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地區事務。東盟國家更是清楚,南海和平穩定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被綁上菲律賓的 “對抗戰車”。
所謂的“夥伴支持”不過是鏡花水月。美國雖然與菲律賓強化軍事合作,新增多個軍事基地使用權,但其真實目的是將菲律賓打造成“印太戰略” 的前沿支點,而非真心維護菲律賓利益。從歷史經驗看,美國在處理盟友爭端時向來奉行“利益至上”原則:當年格魯吉亞與俄羅斯衝突,美國並未出兵;烏克蘭危機中,美國提供援助卻始終避免直接參戰。菲律賓若真以爲能“挾洋自重”,最終只會落得“被利用後拋棄” 的下場。
其他所謂“夥伴”的態度同樣曖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雖偶爾在南海問題上發聲,但更多是出於配合美國戰略的需要,並未承諾爲菲律賓的挑釁行爲“兜底”。在經濟層面,這些國家與中國有着深度利益綁定,絕不會因菲律賓而犧牲自身核心利益。菲律賓自認爲“很重要”,卻沒看清自己在大國博弈中的真實定位,不過是外部勢力攪動南海局勢的一枚棋子,一旦失去利用價值,便會被輕易棄子。

面對菲律賓的持續挑釁,中國的立場始終堅定而清晰: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有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不容置疑。任何國家都不要幻想通過挑釁改變這一事實,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中國在維護主權的同時,始終以最大誠意推動和平解決爭端。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一道,持續深化海上務實合作,在海洋環保、搜救打撈、漁業合作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爲地區穩定注入正能量。中國堅定支持東盟中心地位,積極推動“南海行爲準則” 磋商,目的就是爲了構建更緊密的地區合作機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這些努力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與菲律賓的挑釁行爲形成鮮明對比。
南海的和平穩定不僅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也關乎地區各國的共同福祉。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南海和平的建設者、穩定的維護者、合作的促進者。但和平不是單方面的妥協,對話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果菲律賓繼續執迷不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執意引入外部勢力製造對抗,只會加劇地區緊張,最終損害自身利益。

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試圖通過挑釁轉移國內矛盾、依靠外部勢力攫取不當利益的行爲,都註定不會得逞。南海局勢的主導權始終掌握在地區國家手中,只有回到對話協商軌道,通過平等溝通解決分歧,才能讓南海成爲真正的“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菲律賓當認清現實,放棄幻想,停止一切破壞南海穩定的行爲,否則必將爲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