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浦北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由 圖片中國 發佈於 圖片

'25-10-31

2025-10-31 21:04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10月31日中國網訊(記者趙娜)浦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隸屬於欽州市,擁有林業用地238.2萬畝,森林蓄積量128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4.51%,林地綠化率在96%以上。縱貫浦北縣境內中南部的五皇山山脈生長着全國最大的連片原始紅椎次生林。素有“南方人蔘”之譽的浦北紅椎菌便生長在這片林間。

當地農戶家中烘乾的浦北紅椎菌。中國網 趙娜攝影

紅椎菌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及硒元素,早在明代就爲人所食用。據《本草綱目》記載,其味清性溫、開胃止瀉、解毒滋補,常服益壽。

是福建產婦“坐月子”的必備補品。因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又不能被人工種植,且生長隨機性大,價比黃金。據當地人介紹,正常品相的浦北紅椎菌幹品每斤能賣到800元,好品相,烘乾技術好的,甚至能賣到1200-1600元之間。

紅椎菌喜歡生長在天然椎林中,實施紅椎菌人工促繁技術後,其產量能提升30%以上。中國網 趙娜攝影

紅椎菌並不是浦北獨有特產,據龍門鎮廣西浦北龍升紅椎菌有限公司加工、銷售基地負責人陳能波介紹,紅椎菌在我國福建、雲南、河南等多地均有分佈,在東南亞地區也有少量分佈。但品質和富硒含量都沒有浦北紅椎菌高。這都得益於浦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近年來浦北縣與欽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合作組織實施的《紅椎菌促產技術推廣示範》項目,通過林地生態調控、菌根無損傷採摘等方法對當地紅椎菌進行人工促繁技術,使其產量提升30%以上。另外,在採摘加工環節,推廣免洗技術和烘乾分級技術,提升了其食用的便捷性,也大幅減少了紅椎菌在加工運輸過程中的營養流失。

採摘和加工工藝的提升直接促進了浦北紅椎菌的產品影響力,2011年浦北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爲“中國紅椎菌之鄉”,2014年浦北紅椎菌被認定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爲大力發展好這項林下產業,浦北縣與當地企業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多措並舉擴寬紅椎菌銷售渠道,建立了林農參與的產銷聯盟,與廣東、福建等地客商簽訂長期訂單,2024年實現年外銷幹菌810噸。利用電商平臺直供廣州等一線城市,部分合作社年網銷額超千萬元。

龍門鎮廣西浦北龍升紅椎菌有限公司加工、銷售基地負責人陳能波介紹浦北紅椎菌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中國網 趙娜攝影

浦北紅椎菌採摘加工流程。中國網 趙娜攝影

當地知名企業廣西浦北縣龍升紅椎菌有限公司與當地農戶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1.5萬戶林農直接參與紅椎菌採摘、加工、物流等工作,其中脫貧戶佔比30%,涉菌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萬元/年。屬亞熱帶雨林地貌的龍門鎮林塘村是紅椎菌的優質產區,村集體將紅椎林劃分到戶,每戶採摘紅椎菌年收入可達3萬元到8萬元不等,僅依靠紅椎菌採摘產業就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中國森林養生基地石祖禪茶園(資料照片)

“產業+文旅”方面,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和資源優勢,近年來浦北縣先後被認定爲“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全國富硒農業示範基地”“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等稱號。浦北縣依託五皇山國家地質公園天然紅椎林景觀,將“資源+綠色”融入生態旅遊發展,創新“林菌+旅遊”模式,開發森林康養、生態研學等多元化發展新業態。地處浦北縣北通鎮那新村 的中國森林養生基地石祖禪茶園利用紅椎林清新空氣、優美環境,建設森林康養基地,結合紅椎菌文化與地方民俗,舉辦“紅椎菌採摘節”,推出紅椎菌養生餐、菌菇宴、森林浴、菌類手工藝品等衍生產品和服務,打造“林—菌—文—旅”深度融合全產業鏈條。

石祖禪茶園有機茶採摘。(資料照片)

石祖禪茶園依託5000多畝林中茶園,打造“茶園觀光步道+森林康養民宿+鄉村餐廳”旅遊集羣,推出“禪茶品鑑+茶道教學”體驗項目,讓遊客在採茶、製茶中感受鄉村傳統文化。通過“禪茶主題民宿”帶動周邊村民轉型民宿經營者;開發“山地騎行+古樹茶探祕”特色線路,串聯周邊鄉村景點,形成鄉村旅遊帶。組建村級茶藝表演隊,吸納村民參與,既傳承茶文化,也讓村民成爲文化傳播者。搭建“石祖禪茶”電商平臺,推進全網覆蓋,採用“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模式,營銷示範基地禪茶系列產品,解決村民農產品銷售難題。輻射帶動全縣3000戶以上農戶就業增收,年接待遊客量約30萬人次,每年爲園區周邊那新村、學堂村等村委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達80萬元。

石祖禪茶園(林中茶)基地裏栽植的茶樹顯現紫芽特點。中國網 趙娜攝影

石祖禪茶園(林中茶)基地裏的有機農產品標誌認證茶園。中國網 趙娜攝影

採用太陽能智能捕蟲器和林間放養土雞等綠色環保方式防治蟲害。中國網 趙娜攝影

石祖禪茶園(林中茶)基地獲評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中國網 趙娜攝影

林下經濟是指依託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遵循可持續經營原則,以開展複合經營爲主要特徵的生態友好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發展林下經濟,是推動“兩山”轉化、實現鄉村振興、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

2024年,浦北縣林下經濟發展面積達144.61萬畝,林下經濟產值28.5億元。“靠山喫山”的浦北縣通過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