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W漫展看遊戲本新趨勢:安靜、高能,還能開口“交流”

由 ITheat熱點科技 發佈於 科技

'25-07-16

在剛剛結束的 BiliBili World 2025 上,除了Coser、手辦和遊戲,PC硬件也成了展會現場的一大焦點。尤其是在遊戲本展區,一些新品不再只是強調性能,更把注意力放在了“安靜運行”“智能交互”這些更貼近使用場景的體驗上。不吵的風扇、不燙的鍵盤,能聽會說的AI助手,成了吸引年輕用戶駐足的關鍵。這背後,是英特爾聯合多家筆記本廠商共同推出的“AI高靜遊戲本”系列產品,一種從用戶實際需求出發,重新思考遊戲本該怎麼用、怎麼好用的新嘗試。

功耗釋放越高≠好體驗

在目前的遊戲本市場,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商,好像都在想方設法增加整機的散熱性能,突破功率釋放的極限。由起初的200W到如今主流的250W,再到部分頂級機型上的300W,大家對於功率的追求愈發狂熱。我們在此不禁要拋出一個疑問:性能釋放功率越高,體驗就真的越好嗎?

誠然,我們必須尊重物理規律,在能效比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越高的功率釋放能讓CPU、顯卡充分發揮性能,甚至超常發揮性能。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在能效曲線達到一個平衡點、甜蜜點之後,更大的功耗帶來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反而帶來的是一些新的問題:噪音、溫度。

一般風冷散熱的遊戲本在滿載運行時,噪音往往可達50甚至60分貝。如果玩家獨自一人使用,還可通過佩戴耳機來置身事外,但在學校宿舍等多人共處的環境中,這種“起飛級”噪音無疑會對室友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筆者至今仍清晰記得大學時期,每當舍友關掉那臺轟鳴了一晚的遊戲本,整個寢室瞬間安靜下來,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都歸於平靜。

縱然轟鳴如此,溫度也並沒有明顯好轉,在C面的鍵入區域,部分高溫熱區仍在50℃以上。玩家不得已只好墊高筆記本,外接鍵盤,從圖書館回來想要玩遊戲,還需要連接各種繁瑣外設。

在之前的遊戲本評測中,我們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了諸如“靜音狂暴模式”、“高能靜音模式”之類的折中方案。通過限制CPU、GPU等部件的功耗釋放,在用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實現性能與體驗的平衡。但廠商終究不是芯片開發者,難以深入到硬件層面去觸碰到這一甜蜜點。好在,Intel聯手OEM廠商,給出了新的答案。

Intel的答案:AI高靜遊戲本

2025年7月10日,在BiliBili World 2025前夕,熱點科技受邀參加了Intel舉行的遊戲本新概念媒體分享會。

會上,Intel十分大膽地推出了遊戲本領域的全新概念、全新標準——AI高靜遊戲本。

相比於傳統遊戲本,Intel在靜音、溫度、性能、調校、續航以及AI,合計六個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具體而言,想要成爲一臺AI高靜遊戲本、一個六邊形戰士,設備在開啓高能靜音模式後需同時滿足6個關鍵指標:

1、風噪 ≤45dB:在高性能運行狀態下,風扇噪音不得高於45分貝。

2、表面溫度 ≤42°C:WASD與掌託等高頻鍵入區域的溫度不得高於42°C。

3、性能輸出 ≥平臺峯值的90%:即便在“高能靜音模式”下,仍保留90%以上性能。

4、智能功耗調度 APO + DTT 支持:根據任務自動優化資源分配,無需手動調參。

5、續航時間 ≥6小時:在日常辦公/學習等典型負載下支持6小時以上使用。

6、AI助手預裝:搭載一套AI助手方案,幫助玩家更好娛樂與工作。

Intel並未止步於口頭定義標準,而是通過一整套APO+DTT動態調優方案,助力OEM廠商快速實現這一“六邊形戰士”的構想。

熟悉Intel硬件產品的老玩家肯定對APO技術不陌生,APO全稱Application Optimization,意爲應用優化器。它類似於英偉達DLSS那種非通用的優化方案,需要廠商提前對遊戲進行適配,目前在桌面平臺上已經有30+主流遊戲支持這一功能。

APO技術可以對不同遊戲實現定製級別的資源分配,在一些更喫P核而無需E核的遊戲中,APO技術可以主動關閉E核避免調度干擾,而在一些需要多線程的遊戲中則會保留E核。在Intel內部測試中,開啓APO後在15款主流遊戲上帶來平均5%~20%的幀率提升,且不會對系統溫度、噪音帶來負面影響。

而與之搭配的DTT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技術,則通過AI模型對系統負載進行學習和預測,實現CPU與GPU功耗的動態分配調節。例如,在運行GPU負載較高的3A大作時,系統可自動降低CPU功率,將更多功率提供給顯卡,從而儘可能提升遊戲性能。而在例如《英雄聯盟》之類的輕度負載的遊戲中,DTT技術則可以大幅降低整機功耗,在完全不損失幀數的情況下帶來更加涼快安靜的體驗。

具體到用戶而言,這意味着玩家無需手動調整複雜的硬件參數,也無需在性能模式、平衡模式以及節能模式之間反覆切換,只需打開高能靜音模式,即可自動實現性能與體驗的平衡。說到底,科技的目的本該就是解放雙手,而Intel也正做到了這一點。

除了核心硬件和系統調度方面的提升,AI高靜遊戲本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對AI能力的全面整合。Intel此次推出的AI遊戲助手SDK,基於XPU架構打造,內置了四項核心能力模塊,分別是:“千里眼”、“嘴替”、“遊戲百科”和“隱形管家”。

過去很多CPU雖然配了NPU單元,但由於缺乏軟件適配,一直處於“有硬件沒應用”的狀態,甚至被吐槽是“會發熱的電阻絲”。這次Intel則真正用上了NPU的視覺感知能力,能實時識別遊戲畫面,判斷玩家所處位置和戰鬥場景,爲AI助手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這就是“千里眼”。

AI助手當然不能只是輸入文字、輸出文字這麼簡單。玩家更希望通過語音直接發出指令、接收反饋。“嘴替”模塊正是基於XPU架構中的CPU實現的語音交互功能,得益於大小核設計,即使系統在運行遊戲時,也能以很小的性能開銷實現流暢、快速的語音識別和回覆。

在一些挑戰性較高的魂類遊戲中,比如《黑神話:悟空》或《艾爾登法環》,玩家常常會在打Boss時卡關,很多人還得掏出手機查攻略,切出遊戲反覆搜索,非常影響沉浸感。而通過大語言模型(LLM)結合RAG檢索技術,AI助手的“遊戲百科”功能可以直接給出實用的通關建議。比如在《黑神話:悟空》的試玩中,它能準確提示“先打廣智,再處理右邊的幽魂”,既及時又貼合實際。

當然,本地AI助手運行也會佔用一定的系統資源。爲此,“隱形管家”模塊會自動進行資源分配,最大限度減少內存和算力消耗。根據Intel的數據,優化後的AI助手內存佔用比早期版本降低了60%,在32GB內存平臺上,同時運行3A遊戲、助手和其他應用依然流暢不卡。

話說回來,Intel提供的AI遊戲助手SDK本質上是一套平臺級解決方案,真正落地還需要和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共同開發、打磨。在發佈會上,北京心影隨形展示了“逗逗AI遊戲夥伴”——一款主打情感陪伴與實時攻略功能的AI助手。新智慧遊戲則帶來了“遊戲技巧GameSkills”,支持諸多電競遊戲的戰術訓練、打點指導和賽後覆盤等功能。

可以預見,隨着IntelAI遊戲助手SDK的推出,越來越多創新型的AI遊戲應用將陸續登場,爲玩家帶來更智能、更豐富的遊戲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Intel也聯合南京虎踞龍盤推出了基於XPU架構的本地語音助手“櫻桃”,作爲AI高靜遊戲本的標配之一,支持超300條語音指令,覆蓋大部分日常操作,如系統設置、文件搜索、音樂播放等。“櫻桃”無需聯網即可本地運行,既保障隱私又提升響應速度。現場演示中,其在酷睿Ultra平臺上實現了百毫秒級的喚醒與執行,並支持自定義喚醒詞、方言識別及第三方應用聯動。

Intel的彎道超車:大顯存戰略

在發佈會的最後,Intel也沒忘了我們桌面級用戶,展示了此前在臺北電腦展亮相的AI特化型GPU——ARC PRO B60。該產品基於消費級顯卡ARC B580,採用雙面佈置顯存的設計,使顯存容量從原本的12GB提升至24GB,在衆多消費級甚至部分專業級顯卡中展現出不俗的性價比。

此外,Intel聯合銘瑄展示了一款NUC靈魂之作:一臺搭載酷睿Ultra 200HX處理器的迷你雙卡工作站。整機體積僅20L,內部顯卡倉採用背靠背佈局,兼顧性能與緊湊設計,頗具巧思。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機型還配備了雷電5接口,Intel工程師透露,未來可藉助該接口實現點對點多機並聯,以支持更高算力拓展需求。

隨着發佈環節告一段落,Intel在BiliBili World 2025現場的展示也正式開啓。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展區,看看AI高靜遊戲本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以及更多面向玩家的互動體驗。

BW逛展:AI高靜遊戲本與二次元

雖然BiliBili World是一場以二次元文化爲主的展覽,但動漫、遊戲與PC硬件始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要說展館裏出現頻率最高的硬件品牌Logo,Intel無疑穩居第一梯隊。

BW上,Intel與雷神、機械革命、機械師、惠普、聯想、外星人以及華碩等數家OEM廠商聯合展出了多款搭載酷睿Ultra 200HX系列處理器的遊戲本,其中雷神、機械革命、惠普、聯想以及華碩均擁有AI高靜遊戲本型號,而其餘廠商也在打磨過程中。Intel中國技術部總經理高宇表示,將會在雙11之前推出至少十款AI高靜遊戲本。

從各家展臺展示的遊戲本來看,幾乎每臺設備都搭載了自研或定製的AI助手,界面設計多以Q版、二次元形象呈現,互動方式也從以往的靜態功能介紹升級爲語音問答、動態展示。這種變化並非BW的個別現象,而是整個PC行業趨勢的一種外顯。

在摩爾定律逐漸放緩的大背景下,處理器IPC提升空間有限,單靠頻率和核心數量的堆疊已經難以持續帶動用戶換機意願。廠商也意識到,真正打動用戶的,已經不再是PPT上的數字差距,而是能否在日常使用中帶來更流暢、更貼心、更好玩的體驗。因此,AI智能交互與人性化的二次元角色的融合,逐漸成爲新一代PC的重要賣點。

這一點在AI高靜遊戲本中體現得尤爲明顯。它不僅通過軟硬協同實現性能、噪音和溫度的動態平衡,還通過AI助手與語音控制,顯著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進一步解放了用戶的雙手。並且通過SDK合作研發的方式,讓其他廠商也能用各自擅長的方式,豐富AI體驗的具體呈現形式。

可以說,AI能力正在成爲遊戲本的新標準,而讓AI更易用,更加符合用戶直覺,已經成爲廠商贏得這一輪競爭的關鍵一環。

除了遊戲本,Intel還與藍戟、銘瑄等AIC廠商展出了ARC B系列以及A系列顯卡,當然目前最火的ARC PRO B60顯卡也未曾缺席。

藍戟展臺以常規展示爲主,但也帶來了尚未正式發佈的ARC PRO B60顯卡。不得不說,藍戟在AIC卡外觀設計上依舊保持了其一貫的風格,整體造型簡潔低調,頗符合理工類用戶羣體的審美偏好。

此外,藍戟也以旗下二次元虛擬IP形象“Sia”爲主題,在展區內設置了大面積宣傳燈板,幾乎遍佈展臺各處。不過,從立繪圖的整體風格來看,仍帶有明顯的AI繪圖痕跡。這也反映出目前不少廠商在“二次元化”過程中存在的通病——將加入虛擬形象視爲產品溢價的捷徑,但缺乏足夠的原創投入,更多是依賴AI生成素材完成相關宣傳。實際上對於二次元羣體而言,這難以建立真正有粘性的用戶認同,未來仍有改進空間。

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銘瑄展臺展示的一臺四卡工作站,其採用的正是基於英特爾ARC PRO B60 Dual的顯卡方案,合計顯存容量高達192GB,在這個顯存金價的時代,屬於難得性價比產品。不過從技術層面來看,稱其爲“四卡”並不嚴謹,準確來說,這是一臺“八卡”工作站。每張B60 Dual顯卡集成了兩套完整的B60核心及顯存,通過PCIe拆分功能將一條PCIe x16通道劃分爲兩個獨立的x8通道,系統識別時會將每張B60 Dual視爲兩張獨立顯卡。也就是說,這臺工作站在設備管理器中將顯示爲八張B60。不得不說,雖然該功能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卡內互聯,但是對於單機部署、PCIe物理插槽有限的場景下,不失爲一種頗爲可行的方案。

總體來看,在本屆BiliBili World現場,英特爾不僅帶來了AI高靜遊戲本這一兼顧性能與體驗的新形態,也通過與OEM、AIC廠商的多維合作,展示了從筆記本整機到桌面顯卡的全系列產品佈局。而在二次元文化氛圍濃厚的BW上,無論是AI助手的擬人化設計,還是虛擬角色IP的嘗試,都體現出廠商們在貼近年輕用戶、探索智能交互方面的積極姿態

寫在最後:玩家們到底需要什麼?

AI高靜遊戲本的出現,是PC行業從“堆參數”走向“看體驗”的一個縮影。產品不再只強調硬件規格或性能極限,而是通過更合理的設計、更智能的交互方式,讓整機迴歸到“好用”“舒服”的使用本質

從概念提出到產品落地,Intel選擇在BiliBili World期間發佈這一全新遊戲本標準,也並非偶然。像BW這樣的展會,雖然主打二次元文化,但其年輕化的觀衆羣體,恰恰是當前遊戲本的核心用戶羣。其中以學生爲主的年輕用戶,對設備的關注點已經從跑分、頻率,轉向安靜、續航、智能體驗等更貼近日常的維度。能不能跑得動固然重要,但是否足夠安靜、不打擾他人,打遊戲能否更省心,能不能帶進圖書館看網課,纔是他們真正關心的。

也正因如此,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越來越多硬件廠商正將新品首發和核心產品展示的重心,從過去的ChinaJoy等傳統數碼或遊戲展會,轉向面向年輕用戶的BW這類內容型展會。而年輕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也催生了廠商在綜合體驗上的不斷改進。

選擇出現在BW,不只是換了一個地點,更代表廠商在產品理念和用戶溝通方式上的變化——從講參數到講場景,從比配置到比體驗。這一次,他們不再只是告訴用戶硬件有多強、性能有多高,而是在認真回答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這臺設備,是否真正適合你、能不能自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遊戲本不再只是一個跑分工具,而會變成一個能安靜運行、能語音互動、能陪伴玩家成長的智能設備。AI高靜遊戲本只是起點,更“人性化”的PC體驗,纔是整個行業下一階段真正努力的方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