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美財長貝森特在保守派媒體活動上斷言"中國經濟模式開始崩潰",特別點名中國房地產危機。但現場沒人問他:爲何美國商業地產正以更猛烈的速度崩塌?

就在貝森特講話當天,美國商務部公佈二季度經濟數據:GDP增長率僅1.1%,不到預期的一半。更諷刺的是,他提到的"重力定律"正在美國顯靈——黑石集團旗下商業地產基金6月違約金額達43億美元,全美商業地產空置率突破18%,高盛報告顯示未來兩年將有近萬億美元債務到期。美聯儲數據顯示,今年已有超過700億美元商業地產貸款違約。
有網友評論道:"貝森特說中國不信重力定律?可美國商業地產纔是自由落體。"還有人留言諷刺:"他該看看自家超市雞蛋價格——去年漲了60%,現在仍是中國的三倍。"有網友則翻出舊聞:2023年1月貝森特宣稱"美國通脹已受控",結果三個月後硅谷銀行因利率飆升倒閉。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在CNBC反駁:"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3%,而美國扣除通脹後的實際增長率僅0.6%。要說房地產,美國商業地產價格已跌回2016年水平,中國住宅市場至少還維持着交易量。"更關鍵的是債務對比:國際金融協會報告顯示,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例達130%,中國則爲77%。
貝森特沒說的是,他口中的"中國危機"正緩解。7月中國製造業PMI回升至49.3,新訂單指數三個月來首次擴張。而美國製造業PMI連續8個月萎縮,創2009年以來最長衰退紀錄。穆迪分析指出:中國房地產投資降幅從年初的-16%收窄至-7%,同期美國住宅投資暴跌23%。
這場口水戰暴露的深層問題,或許是某些政客的"鏡子效應"。當貝森特指責中國"忽視經濟規律"時,美國財政部自己正在破壞市場規律——爲彌補債務窟窿,二季度發行1萬億美元國債,直接引發全球債市動盪。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專欄點破:"用中國當替罪羊,掩蓋不了美國財政赤字佔GDP8%的事實,這數字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高兩倍。"
真正的經濟規律其實很公平。上海美國商會7月調查顯示,超60%美企仍將中國列爲首要投資地;而中國對美投資額跌至20年最低點。就像網友調侃的:"當美國財長說別人崩潰時,最好先確認自己錢包——畢竟他們連31萬億債務上限都是靠臨時暫停才通過的。"
或許最辛辣的評論來自前白宮經濟顧問史蒂夫·拉特納:"貝森特應該讀讀自己2021年的發言,當時他說‘中國嚴格防疫會摧毀經濟’,結果2022年中國出口創了歷史新高。"經濟規律從不是政治演講的裝飾品,它終將用最直白的方式顯現——就像此刻美國超市裏,普通家庭爲8美元一打的雞蛋皺起的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