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上頭的治癒系倉鼠,在直播間做成大生意

由 娛樂資本論 發佈於 娛樂

'25-07-11

作者|李靜林

互聯網上興起了養倉鼠熱,很多養寵人說:“養倉鼠是用零花錢就能買的移動毛絨解壓包”,比奶茶上頭,比盲盒治癒,關鍵能擼能互動。

在抖音,有人分享倉鼠的脫敏訓練,從一碰就警覺,到捧在手心裏隨意盤,呆萌可人;有人發出倉鼠“雙手”握着黃瓜片認真炫飯,嗑瓜子、啃玉米,倉鼠喫播讓人刷起就停不下來;有的倉鼠住上了豪華“別墅”。平臺上#養鼠日常分享 話題有近三百萬人蔘與,話題總播放量超過272億次。

過去提起寵物,人們多會想到貓貓狗狗,但近兩年各類小型異寵成爲年輕人“新寵”互聯網還興起一個新詞——桌面寵物,那些好養活,活動空間要求不大,只需一個玻璃缸、一方小窩,就能擺在桌面、工位的小型寵物。有水裏遊的水族,爬行類的守宮、蜥蜴,倉鼠這樣的齧齒類等等。

小寵物催生大市場。

根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飼養異寵人羣的數量顯著攀升,國內異寵飼養者已突破2000萬,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5%,帶動市場規模跨過百億門檻。從活體到喫穿住行各類配套產品,小寵物所需一點都不比貓狗簡單。

越來越多人湧入水族小寵賽道掘金,挖掘供應鏈、做產品升級、做內容創新。據瞭解,來自廣東的抖音電商水族小寵產業帶體量每年便超過15億。廣東是水族小寵生意創業的沃土。近期剁椒Spicy與幾位來自廣東的抖音電商小寵商家交流,由於品類特點所致,幾乎所有商家都把“內容”作爲切入小寵生意的最佳路徑。

這是一門高度依靠內容種草的產業,也是一塊空間巨大的紅海。

小寵賽道創業,是一件需要情懷的事。

乖卷品牌2024年才成立,創始人楊浩早先做貓狗大寵物生意,“大寵市場太捲了,我們發現大小寵物在供應鏈層面有相同之處,所以就慢慢轉來。”

乖卷去年主要依靠外部代工,今年在供應鏈上發力。早先小寵市場很小,品牌下單量很少,寵物工廠不重視這塊生意。楊浩說,當他們這樣的品牌方逐漸訂單穩定,利潤穩定後,一些大寵產品工廠,甚至人用產品工廠開始爲其騰出一部分產能。例如倉鼠用的尿墊,可能用到餐巾紙或衛生巾邊角料生產,既能保證衛生,也有很強的吸水性。

但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湧入,品牌經營規模擴大,複用現成供應鏈已不可行。

楊浩舉例道,鸚鵡站杆過去多用原木製作,但若對產品創新,用石膏加上樹脂、礦物質製作,傳統的單一供應商就很難完成,需要品牌方自己去整合資源,設計生產。

倉鼠生性活躍,喜歡打洞。市面上常見的倉鼠水樽在籠子裏容易被碰倒,水撒得到處都是。乖卷寵物上線一款磁吸水樽,把水壺吸在籠子內壁,解決了行業痛點。乖卷的抖音旗艦店顯示該產品累計銷售超過30萬件。創新的產品生產,需要對供應鏈的精細掌控。

小寵產業的核心壁壘是產品創意。

從創意構思到開模、生產、上架,一款產品往往只需要40-45天左右週期,整個行業像飛輪一般高速運轉,“本質因爲門檻不高”,生產得快,意味着上市之後被模仿的速度也很快,產品銷售的最佳窗口期就短,品牌若想立足,就必須在創意層面上緊發條。

正因如此,小寵公司的員工都是養寵人。楊浩說:“只有自己養過小寵,才能發現產品需求點,才能真正快速融入到行業裏”,他告訴剁椒,招聘時這是一條硬性要求。

更有甚者,因爲養倉鼠才走上了小寵賽道創業之路。

廣州商家董嫺此前從事外貿行業。她和孩子都喜歡倉鼠,最初家裏只養了兩隻,是孩子生日時的禮物,漸漸地越買越多,甚至一家人搞起了倉鼠繁育,最多時候家裏有幾十只倉鼠,“出於好奇,也帶來了純粹的情緒價值,很快樂。”

先拿去送給身邊的朋友,但送的速度不及繁育速度,索性就做起倉鼠生意。一開始董嫺就選擇抖音渠道,她仔細計算過開實體寵物店的成本,想賺錢有難度。線上渠道就找人羣最大、流量最好的平臺。

妻子做直播,丈夫管中控,就這樣@熊熊很乖甄選抖音店鋪被董嫺夫妻二人開起。主營倉鼠主糧,也賣活體。夫妻二人因愛好在抖音電商創業,想做一門小而美的生意。

小寵賽道是一個打法豐富的行業,沒有一定之規。每個商家都基於小寵行業的基本現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內容電商打法。

同樣是寵物生意,小寵和貓狗大寵的行業基礎天差地別。

據瞭解,小寵行業的客單價、毛利率都低於大寵行業。大寵行業普遍毛利率在70%-80%,而小寵行業只有50%上下。大寵行業的供應鏈十分成熟,這一點小寵行業有很大差距。當行業供小於求,成本會不斷抬升,品牌的毛利率空間會被進一步稀釋。

因此在直播電商中,大寵商家ROI達到2左右就能盈利,而小寵行業需要做到2.5-3這一水平。ROI數據小數點級別的差異,是生意經營的巨大鴻溝。

因此乖卷用一種極致的渠道打法,壓根不開直播,品牌在抖音電商全部收入都來自短視頻,楊浩說:“我不打無準備之仗,做抖音前我們就觀察,行業裏普遍直播帶貨的效率都不高。”

乖卷在摸索中形成了較爲穩定的內容製作方法論。他們拆解內容腳本的顆粒度很細,以秒爲單位設計文案和視覺,在不同畫面中產品道具等元素如何放置,用什麼方式運鏡,都形成已被驗證的經驗。楊浩介紹到,乖卷的爆款視頻,往往誕生於賣點清晰,配合恰當場景的內容。這類內容大多會出現在應季產品的推廣上。

賣點就是好內容的撬動點。而好內容,則能幫助商家實現精準轉化。

乖卷的用戶畫像年齡層偏小,多以學生爲主,消費決策大多來自家長。楊浩認爲,節奏很快的直播很難將種草直接轉化爲消費,但用短視頻轉化效率就比較高。與此同時,乖卷寵物的抖音貨架場也承接了一部分種草轉化職能,據瞭解品牌貨架場GMV佔比能達到30%。

楊浩的邏輯很清晰,由於小寵內容的種草對象和轉化對象分離,轉化鏈路需要被拉長,如此一來,短視頻就比直播更適合承接品牌生意。有時從種草到拔草,週期可能會達到1-2個月時間,據剁椒從小寵行業瞭解到,從A5人羣到A3再到A1人羣,往往要經過至少三次有效觸達。

用短視頻沖銷量,種草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很重要。

商家往往在素材上區分“種草內容”和“拔草內容”。種草視頻很少掛小黃車,內容要有趣、有料,提供情緒價值。拔草視頻掛車,簡單直接呈現商品信息,將消費者快速引向交易界面。例如在抖音首頁信息流中刷到的商品卡推薦。

當內容電商和貨架電商的價值實現交叉,品牌與精準人羣之間便建立起牢固的溝通橋樑。去年一年,乖卷完成了近千萬級別收入。

乖卷的生意模式,是一套有關投入產出比的精細計算,在成本、利潤、投流效率,轉化成功率之間尋找平衡點。這是平臺生意的常態,是標準動作。

但在這次對小寵行業的探訪中,剁椒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反常識”的流量打法。董嫺夫妻倆從製造業投身電商,半路出家,找各種門路花錢學習運營經驗後,竟然完全沒有學以致用,除了起號階段花了幾千元投流,往後全靠自然流經營。

熊熊很乖一個月20萬GMV,高達64%的周復購率,無他,全憑一股熱情和做自己的堅持。“當所有人都在聊該怎麼運營,有什麼技巧時,我偏要用最真誠、笨拙的方式做內容,這樣做事反而更容易接近本質。”

熊熊很乖每天下午一點直播,一天只播兩小時。家裏數量衆多的倉鼠就成了直播間裏最好的演員,每隻倉鼠都有名字,“這裏有明星,有頭牌,用戶在直播間裏會點名,讓我和倉鼠玩。”

主播不出鏡,只是“手播”,倉鼠纔是主角。董嫺的直播風格,某種程度與早期的董宇輝相近,兩小時內只有五六分鐘講產品賣貨,“不要賣貨了,不要影響我玩鼠,想買可以自己去小黃車裏下單。”

直播間裏有五十籠倉鼠,主播一個一個打開與倉鼠互動,遊戲。有時候打開籠子發現倉鼠一動不動地走了,董嫺在直播間裏就會流淚。這不是作秀,而是發自內心的心痛。“用戶會共情,會與主播產生更強的情感連接”,她說。

這種主播和粉絲的紐帶出人意料地強大。很多粉絲會自發充當直播間的“運營”,幫着新進直播間的粉絲答疑解惑,解答養倉鼠的問題,回答產品的內容。開始,熊熊很乖在直播間還會設置幾個“管理員”,後來野生管理員越來越多,直播間索性就成了老粉新粉社交的場所。

原本應該丈夫做好的中控工作,反倒被忠實的老粉承擔,他自己的工作都變得更輕鬆了。

什麼“密集成交”、低價引流品上架、叫賣,這些所謂方法論在查先生和夫人看來都過於“商業化”。小寵行業直播間的平均用戶停留時長30秒左右,熊熊很乖的用戶停留時長可以達到46秒。

董嫺說,“我問過自己很多次,要不要把直播間做得像賣場,更商業化,每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看起來“無爲”的經營方式,卻意外地穩定、可持續。哪怕今年初抖音平臺調整了流量分發機制,熊熊很乖直播間的流量出現下滑,但成交量不降反升。商家認爲:如此機制改變是好事,證明我們直播間的流量更精準、人羣更精準了。”

用一種“另類”的直播方法,熊熊很乖反倒在小寵行業普遍利潤薄的行業現實中,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既然做直播對ROI要求高,那就乾脆不做付費流量,以一種隨性的方式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意之道。

小寵行業已經卷起來了,市場逐漸變大、玩家越來越多,競爭開始變得激烈。但熊熊很乖堅持“小而美”,不打價格戰,不和別人拼GMV規模,專心做好產品,做好人羣,做好復購。至少夫妻二人,做得都很自在舒適。“我們不求大主播一聲吆喝幾千萬進賬,我們要細水長流。”

小寵不小。一塊潛力無限的藍海市場中,最有趣的現象就是多樣性,我們能在同一個流量場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意樣貌。激進的、佛系的,精細地、笨拙的,每一種方式都能靠着匠心的內容,找到與品牌契合的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