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長公主復仇”:一場用情感敘事對沖法律風險的生死公關

由 娛樂資本論 發佈於 娛樂

'25-07-17

作者|老六

“14歲開始隱忍,20開始佈局,40歲開始反殺”,只有短劇纔敢寫的劇情,竟然在現實中上演了。

由宗馥莉導演的這場“大女主”公關風暴,精準命中了大衆對“豪門復仇爽劇”的嗨點,將娃哈哈推向了輿論高地。

“她真的好厲害,14歲跟着三和私生子在國外求學,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學壞,而是大女主歸來,接手企業,媽媽一定很欣慰。”

關於娃哈哈“豪門遺產爭鬥”的輿論還在持續發酵中,事態走向愈發精彩,被網友調侃作“短劇都不敢這麼編”的抓馬程度。

在年輕人活躍度頗高的社交媒體平臺上,關於宗馥莉大女主的討論話題此起彼伏。曾經作爲娃哈哈集團的品牌公關負責人的宗馥莉,深諳輿論傳播的要素,在這一波輿論傳播中,更是精準命中了大衆情緒的“大女主逆襲”敘事。

“上任先砍皇親,再砍前朝老臣,接着搞業績,完了開始鬥私生子信託家產,中間還完成了權利交接,穩定軍心和內外改革,宗馥莉真的像短劇女主”。

伴隨天價遺產案曝光的私生子醜聞,一波男女對立的爭論再度引發。“娃哈哈遺產案,男的都支持三個私生子,女的都支持宗馥莉。也充分說明親爹有錢,錢不一定是自己的,有可能是各種三的;親媽有錢,那子女纔是真有錢。”

在父親宗慶後去世後的輿論戰中,宗馥莉通過強化“不被父親喜愛但仍堅守家業“的悲情人設,綁定“民族品牌正統守護者”的身份,以及“鐵腕改革者”的形象,成功將輿論的矛頭從父親人設崩塌扭轉至大衆對“豪門長女逆境掌權”之艱難的共情。

然而在這場輿論公關順風局背後,是“短劇化”敘事難以掩蓋的深層隱憂,如人設反噬的危機、公衆情緒透支的風險,以及輿論無法撼動的“國資紅線”與“法律硬傷”。

總的來說,宗馥莉的這場輿論戰,本質上是試圖用情感敘事爲娃哈哈緩解危機陣痛的公關戰略,但帝國的最終歸屬,終究取決於法庭的判決、國資的態度與市場的選擇,而非熱搜上的眼淚。輿論場的狂歡終將退潮,留下的將是資本傳承的殘酷法則。

在這場豪門遺產爭奪戰中,作爲宗慶後妻子的女兒及外界公認“接班人”的宗馥莉有着天然的身份優勢。

宗馥莉於2018年開始擔任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強調父親是她“前進路上的榜樣和引路人”。在崗期間,她爲父親宗慶後樹立起了“好父親、好男人、企業家楷模、僅有宗馥莉一名獨生女”的標籤,也在潛移默化中爲外界傳遞出,宗馥莉就是唯一接班人的訊號。

而此次由宗馥莉引導的這波公關輿論戰,之所以引發大規模關注,離不開三大因素。

首先是人設短劇化。14歲隻身赴美留學,監護人竟然是父親情人,且在陪讀期間生下私生子的狗血劇情,將宗馥莉刻畫成了一名父愛被掠奪的孤勇者。後續私生子成年後索要遺產,更是充滿了戲劇性衝突,宛若小說短劇中的爽文女主復仇劇情,這一buff疊滿的豪門恩怨故事,迅速在社交媒體發酵並引發了網友們的情感共鳴。

“絕對是短劇裏的大女主,隱忍、堅韌,果敢,無論如何都支持宗馥莉嫡長公主!”

在全網飛的段子和調侃中,宗馥莉的人設打中了傳播的第一要義——傳奇化。

其次是正統性和民族情懷的綁定。在這波天價遺產爭奪戰中,輿論之所以大量偏向宗馥莉,除了其“嫡長女”的身份之外,還有一重是娃哈哈“傳承與創新”家文化的繼承者,以及民族品牌的捍衛者。在遺產爭奪戰中,三位美籍子女被網友歸結成“海外勢力”一派,宗馥莉則成爲了正統血緣和民族品牌的捍衛者,順理成章得到了輿論的傾斜,此舉被看作是藉助民族情緒壓制對手,具備道德正當性。

這一公關策略早在娃哈哈對陣農夫山泉時,便已發揮過顯著作用。在2024年宗慶後逝世後,其“布鞋首富”“實業報國”的人設曾引發全民緬懷,娃哈哈產品也一度被推爲“愛國符號”,由此引發了大衆對競品農夫山泉的“商戰考古”,農夫山泉也因創始人鍾睒睒的兒子爲美國國籍一事,被貼上“親日”“買辦”標籤,遭到了全網抵制。如今輿論戰再響,但這次槍口向內,瞄準的是與宗馥莉站在對立面的弟妹。

網友們的調侃式評論“娃哈哈純淨水變渾水”,固然有對血緣正統性的執念,也不乏觀看“豪門爭產”大戲時終於可以站邊輸出的娛樂心態。

其三是對品牌年輕化改革者的人設強化。在接管娃哈哈之後,娃哈哈的業績確實是得到了有效回彈,尤其是在2024年宗馥莉交出了業績重回700億的成績單,成爲了支持宗馥莉一派的強有力鐵證,而其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的決策和行事風格,雖然飽受爭議,卻也爲其坐實了“鐵腕接班人”的形象。

過去一年,宗馥莉關停了18家分廠,先是被扒出皆與杜建英勢力相關,緊接着迅速被美化爲企業優化產能的戰略決策,並非家族清洗。

這種“破舊立新”的敘事,迎合了市場對二代企業家銳意改革的期待。

不可否認的是,在商業巨頭“掌門人”大多爲創一代的內地,宗馥莉憑藉這場大衆情緒順風局,成功打響了二代接班人IP的第一槍。

不過,站在宗馥莉的角度,這樣的輿論造勢也是在特殊局勢下的必須爲之。

對於當下的娃哈哈來說,發起輿論戰的深層動機在於,用情感牌來對沖經營和法律風險。這場由宗馥莉團隊主導的輿論戰,本質上是哇哈哈在公關層面的一場進攻式防禦。

其一,這是爲了切割父親宗慶後人設崩塌帶來的連帶傷害。

由宗馥莉一手打造起來的宗慶後“布鞋首富”“一妻一女”的民族企業家人設,在非婚生子一事曝光後,迅速塌房。更有犀利網友評價稱:“去年吹一妻一女一布鞋,今年爆三妻四妾美籍娃”。

在輿論場中,藉助人設敘事,宗馥莉知情人誤導大衆的公關操盤手形象得以迅速轉化爲忍辱負重運籌帷幄的受害者,公衆對宗馥莉的同情之意,遠大於對已故宗慶後的道德聲討,這一情緒引導對於娃哈哈品牌價值的維護起到了極大緩衝。

其二是對沖經營層面的動盪。此次遺產案雖說是豪門家庭的私人恩怨,尚未波及到娃哈哈公司架構,但輿情的過度發酵,也已牽涉到一衆利益相關者和上下游供應商。

全國工商聯飲料業商會調研顯示,2025年7月以來,已有3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哇哈哈,擔心“股權變動影響供貨穩定性”。與此同時,農夫山泉等競爭對手正趁機擴大市場份額,新興飲品品牌也在搶佔市場。這場突如其來的家族內鬥,也消解娃哈哈作爲“國民品牌”的正面形象和才奮力搶下不久的市場份額。

在此關鍵節點,宗馥莉以“控局者”形象出現,獲得大衆市場的認可和支持,對於市場渠道也起到了很好的安撫效果。

其三是爭取民意籌碼。當前在這門遺產爭奪案中,宗馥莉在法律層面並不處於有利位置,三位私生子已經正式向法院提交了DNA鑑定申請。通過大衆輿論,或許會影響法院對“非婚生子女平等繼承權”的裁量傾向。

但儘管當前輿論大方向是偏向宗馥莉的,其公關策略也埋藏着諸多隱憂。

一方面是人設的反噬。此前,宗慶後胞弟宗澤後在接受“財經無忌”採訪時公開評論宗馥莉“不夠厚道,只圖賺錢忽視社會責任”,直指其大規模關廠、裁員等動作傷及了老員工利益行爲。同時,一邊倒的輿論場和過度美化的傳奇人設也極易引發公衆逆反,當前,已有關於宗馥莉過度營銷、國籍問題等不同聲音出現。倘若接下來娃哈哈的改革走向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宗馥莉的大女主人設極易發生動搖,進而變爲冷血資本家、陰謀家。

另一方面是過於狗血的豪門爭鬥劇情,提前透支了大衆情緒,過度消費家族隱私可能會引起公衆疲勞,導致關注焦點轉向。一旦後續情感牌失效,娃哈哈的品牌形象也面臨更大挑戰,經營當年如產品缺乏創新力、代工質量引發爭議等更爲嚴峻的問題將掀起新波瀾。

更重要的是,無論輿論聲討走向何方,掌握着娃哈哈家族遺產爭奪案命脈的,一頭是大股東國資,另一頭是法律。

杭州上城區文商旅集團(簡稱“國資”)持有娃哈哈46%股權,據鳳凰網《風暴眼》報道,有娃哈哈老員工透露稱,此前國資有和宗馥莉持續談判,有意將持有的46%“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給宗馥莉,但價格沒有談攏。而杜建英同樣也對接手國資股份有意。

國資股份的最終導向決定了娃哈哈的實際控股權,這是公關輿論戰無法化解的政治因素。

此外,宗馥莉所持有的遺囑並無家族成員見證,另外三子女主張的信託又缺乏書面文件面臨無效的風險,法院在做出司法判決時,還是要依靠充分的證據,民意輿論對司法程序的干預還是相對有限。

縱觀宗馥莉的這場公關戰,本質上是寄希望通過人設打造,暫時掩蓋娃哈哈集團的經營問題和品牌形象風險,併爲其司法爭奪積累籌碼。但最終結局走向,還要取決法律的確權結果、國資態度,以及市場渠道的信心迴流。

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1分鐘速讀本文:

這篇文章講的是娃哈哈集團繼承人宗馥莉如何用“豪門復仇爽劇”式的公關手段,應對父親宗慶後去世後的遺產爭奪戰。總結起來就是:

1. 狗血劇情拉滿

宗馥莉被塑造成“隱忍大女主”——14歲留學時監護人竟是父親的情人(還生了私生子),20歲佈局企業,40歲反殺爭產。網友直呼“比短劇還刺激”:

2. 三大公關套路

  • 賣慘立人設:強調自己“不被父親偏愛但堅守家業”,引發共情
  • 打民族牌:把美籍私生子弟妹打成“海外勢力”,自己標榜民族品牌守護者
  • 秀業績:用公司年收700億的成績單,證明自己是“鐵腕接班人”

3. 背後真實困境

  • 法律劣勢:私生子已提交DNA鑑定,可能平分遺產
  • 國資博弈:杭州國資持有46%股份,雙方正在談判
  • 反噬風險:過度營銷可能引發反感,關廠裁員已遭老員工批評

關鍵點:這場輿論戰本質是轉移焦點——用“豪門撕X”掩蓋公司經營問題,但最終輸贏取決於法院判決和國資態度,熱搜幫不上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