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娃哈哈再次出名,是靠這個短劇都編不出來的“宮鬥”戲。
近日,三名自稱宗慶後非婚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同時在香港和杭州兩地法院起訴娃哈哈新掌門宗馥莉。

他們要求獲得價值21億美元的信託基金權益,並主張對娃哈哈集團29.4%股權的繼承權。
這場突如其來的法律糾紛,徹底顛覆了公衆對宗慶後的認知。

這位生前以“布鞋首富”形象示人、年消費不超過5萬元的企業家,在去世16個月後,隱祕的家庭生活被徹底曝光。
根據法庭文件顯示,三位原告宗繼昌出生於1996年、宗婕莉出生於1998年、宗繼盛出生於2017年,均爲美國國籍。

整件事的核心人物,是杜建英。
她比宗慶後小21歲,畢業於浙大,1991年加入娃哈哈,歷任多個重要職位。

而她,正是前兩個孩子的生母,年僅8歲的宗繼盛,坊間傳言其生母另有其人。
更爲戲劇性的是,1996年宗馥莉赴美留學時,杜建英正以“陪護人”身份陪同。
就在同年,她在美國生下了宗繼昌。
這意味着14歲的宗馥莉,可能早就知曉父親的婚外情,並在異國他鄉目睹了這段複雜關係的發展。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家族內鬥,宗馥莉的應對可謂雷厲風行。
自2024年接任娃哈哈董事長以來,她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當別人以爲,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時,其實是宗馥莉在背後下着一盤大棋。

首先,是人事大換血。
將董事會成員全面更換,吳建林、潘家傑等宗慶後時代的老將紛紛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她的親信團隊。
其次,是業務調整。
宗馥莉關停了包括深圳、重慶、瀋陽等地的18家分廠生產線,這些工廠多數與杜建英有股權關聯。

表面上是業務優化,實則是對杜建英勢力的精準打擊。
同時,她將娃哈哈的部分生產外包給今麥郎等代工廠,但所有合同必須通過她控制的宏勝系公司,每瓶產品抽成0.4元。
最後,是處理信託。
這是宗馥莉“反擊”的最關鍵的一步。
據原告方律師透露,宗慶後生前曾承諾爲三個非婚生子女設立總額21億美元的信託。

但由於宗馥莉停止了注資,導致信託資金還差3億美元,信託尚未正式生效。
之後,宗馥莉利用自己繼承人的合法身份,以支付越南工廠設備款爲由,從匯豐銀行賬戶轉出110萬美元。
而宗馥莉正是用這110萬美元,宣告了自己對該信託基金的“主權”。

實際上,宗馥莉本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主。
在她的領導下,娃哈哈2024年營收重返700億元大關,比2023年的512億元暴增36.7%,重現了十年前的巔峯水平。
同時,她悄然將核心商標轉移到新公司名下,這樣即使股權分配發生變化,也能確保品牌控制權不受影響。
此外,她還對經銷商渠道進行重新整合,要求與宏勝系簽訂新合同,逐步將娃哈哈160萬個零售終端的控制權轉移到自己手中。
一系列操作,不僅證明了她的經營能力,也爲她在這場家族紛爭中增添了籌碼。

這場遺產爭奪戰的導火索,實際上源於宗馥莉對杜建英勢力的全面清算。
宗慶後去世後,宗馥莉迅速將杜建英從董事會中剔除,關閉其持股的多家工廠,切斷了其在娃哈哈體系內的利益鏈。
杜建英顯然不甘坐以待斃,這次讓三個孩子站到臺前,就是她以法律手段進行的反擊。

嫡庶之爭,古已有之。
在資產龐大的娃哈哈宗家,也不例外。
實際上,宗慶後生前確實在爲非婚生子女安排後路。
雖然他人設清貧,道德形象高大,但早在2022年,宗繼昌就進入瀋陽娃哈哈榮泰食品擔任董事。

2023年宗慶後病重期間,還將大理、雙城、南京等地的多家公司交由宗繼昌管理。
而宗馥莉的反擊,顯然是要徹底斷絕這些安排。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中間發生的插曲。

宗慶後三弟宗澤後,也就是宗馥莉的叔叔公開表態,不僅沒有支持侄女宗馥莉,反而爲杜建英和三個非婚生子女站臺。
宗澤後在採訪中毫不客氣地指責宗馥莉胸懷不夠大,要趕盡殺絕。並指責她作爲大姐太過自私,不僅要獨吞遺產,還要將他們掃地出門。
這番表態十分嚴重,不僅質疑了宗馥莉的人品,更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其進行了嚴厲批判。
隨後,宗澤後補刀,說宗馥莉從小就很自私,六親不認。

這樣的人身攻擊顯然超越了正常的家族內部的分歧範圍。
作爲長輩,在如此敏感的時刻公開羞辱侄女,真的是因爲宗澤後可憐大哥的三個子女,怕他們流落街頭嗎?
大家族沒有那麼善良的人,尤其在爭遺產的時候。

其實,細細捋一捋整件事,就會發現,宗澤後背刺宗馥莉的背後,藏着很深的糾葛。
首先,是利益相關。
宗澤後自20世紀90年代就定居美國,多年來一直負責在海外推廣娃哈哈產品,同時也經營着自己的商業帝國。
關鍵在於,他與杜建英在業務上有着深度合作關係。
杜建英進入娃哈哈後,因英語優勢被派往海外開拓市場,兩人開始了深度合作。

宗澤後在美國的公司名爲“捷爾思”,杜建英的投資公司叫“三捷”,連她的女兒都叫宗婕莉。
這個“捷”字十分關鍵,說明杜建英在事實上,已經被宗家接納了。
而宗馥莉上臺後大刀闊斧的改革,觸動了宗家既得利益羣體。
宗澤後作爲宗家在海外的代表,多年來享受着娃哈哈帶來的紅利。
可宗馥莉則強調按勞分配,拒絕“家族文化”,這對包括宗澤後在內的宗家親屬的利益,是直接威脅。

其次,是口碑相關。
實際上,宗馥莉此前有一系列“得罪人”的操作。
2024年7月,宗馥莉曾因受到“侵佔國有資產”的匿名舉報而陷入輿論風波,當時她採取以退爲進的策略,發佈辭職信以爭取同情。
在這個關鍵時刻,宗澤後曾公開表態,教育侄女要“夾着尾巴做人”,暗示她行事過於張揚。

這種長輩教訓晚輩的姿態,實際上反映了宗澤後對宗馥莉改革路線的不滿。
說到底,娃哈哈算是傳統家族企業。
在這個利益團體中,長輩享有特殊地位。
可宗馥莉的現代化管理理念,與這種大家族傳統觀念格格不入,導致她在宗家老一輩裏,口碑很差。

最後,是權力相關。
細細想,如果三個私生子女能夠成功分割宗馥莉的股權,誰的權力會增大?
其實,答案不言自明。

當娃哈哈的控制權被稀釋,包括宗澤後在內的裏外戚掌權者,就有了重新洗牌的機會。
《權遊》裏說,混亂是階梯。

相比於鐵血手腕的宗馥莉,三個毫無企業管理經驗和人脈的非婚生子女掌控股權,在狼多肉少的宗家,簡直就是送上門的肥肉。
一個四分五裂的娃哈哈,或許纔是某些人想要的娃哈哈。
或許這也是爲什麼,宗澤後在輿論尚未完全形成之際發聲的原因之一吧。
通過質疑宗馥莉的人品和動機,爲這場法律戰增添道德維度的爭議,在輿論場爲三個非婚生子女爭取同情分。

然而,宗澤後似乎低估了公衆的判斷力。
在傳統道德觀念中,原配子女天然享有更高的道德地位;而非婚生子女雖然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繼承權,但在道德評判上往往處於劣勢。
宗澤後作爲長輩支持非婚生子女對抗嫡女的做法,不就是胳膊肘往外拐麼?

更重要的是,宗馥莉的經營能力和改革魄力,贏得了不少專業人士的認可。她將娃哈哈從低谷拉回巔峯的成績,證明了其商業能力。
相比之下,三個非婚生子女除了血緣關係外,並未展現出足夠的管理能力。
這也讓宗澤後的支持,缺乏十足的說服力。

其實,在番茄君看來,這場娃哈哈家族內鬥,不僅是一個豪門恩怨的八卦話題。
它更是一個涉及法律、道德、商業倫理等多個層面的複雜內鬥。

從道德層面評判這件事的是非對錯,太過複雜。
但從社會影響角度看,宗慶後作爲第一代創業者,在財富傳承方面顯然缺乏周全的規劃。

他既想維護公衆形象,又想照顧非婚生子女,是典型的“既要又要”,最終導致了人去樓空後,家族內部的激烈衝突。
這種心態,在很多企業家身上全都存在。

而且,更爲嚴重的是,這場內鬥對娃哈哈品牌的影響是空前巨大的。
一直以來,娃哈哈都以“民族品牌”自居,但其曾經的掌舵者,在如今看來卻是一個有道德瑕疵的人。

宗慶後現在的形象,與自己生前對自己的標榜大相徑庭。
作爲“民族品牌”的掌舵者,三個非婚生子女還都是美國人,極其諷刺。
雖然宗馥莉在業績上交出了亮眼答卷,但這種形象崩塌和持續的家族紛爭,一定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這種影響,是無法修復的。

一旦被競品友商抓住把柄,娃哈哈可能自此一蹶不振,一個民族品牌可能因此隕落。
所以,在番茄君看來,娃哈哈的宮鬥,沒有簡單的對錯之分。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財富可以繼承,但信任與聲譽無法世襲。
宗馥莉的操作,三個非婚生子女的決定,終將影響娃哈哈這艘巨輪的前進方向。
作爲舵手,宗馥莉是否會在家族內鬥的“潑天流量”中再讓業績翻倍,我們拭目以待。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