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日本時報5月19日報道,日前,印度國防部下屬研究小組“新德里聯合作戰研究中心”(CENJOWS)發佈報告,指控中國“介入印巴衝突”。
新德里聯合作戰研究中心的主任、印度退役少將阿肖克·庫馬爾在接受採訪時宣稱,在剛剛過去的新一輪印巴邊界衝突中,中國爲巴基斯坦提供了衛星和防空系統支持,以便巴基斯坦更有效地獲取印度軍隊的部署情況。

(阿肖克·庫馬爾接受採訪)
他表示,在雙方對峙-衝突的15天時間裏,中國幫助巴基斯坦調整了衛星的覆蓋範圍,並幫助巴基斯坦重新部署了防空雷達,以至於“我們(印度)在空中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如同裸奔,被他們看得一清二楚”。
他認爲,當前中國更高程度地介入了印巴衝突,爲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必需的後勤和情報支持,導致印度在衝突中失利。

(衛星資料圖)
有趣的是,即便是印度在和巴基斯坦的衝突中明顯失利、其最先進的陣風戰鬥機被擊落,庫馬爾仍然堅稱“雖然中國將印巴衝突作爲武器試驗場,但印度國防系統仍在衝突中做出了良好反應”、“印度的綜合傳感器網絡使印度佔據了優勢”。而在記者問及陣風戰鬥機被擊落的情況時,庫馬爾拒絕做出回應。

(印度認爲其“陣風”的失利是因爲中國的支持)
庫馬爾甚至還宣稱,如果情況“危急”,中國可能將直接介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衝突,因此“印度如今所有的規劃都考慮到了兩線作戰的局面”。
截至目前,印度當局並未公開就此事向中巴雙方發出正式指控。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發佈消息的“新德里聯合作戰研究中心”雖然自稱“獨立智庫”,但其本質是受印度國防部控制的研究小組,其顧問包括了印度防長拉傑納特·辛格以及印度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等等。

(中國製造的紅旗-16防空系統,巴基斯坦在邊境也有部署)
至於庫馬爾對中國的所謂“介入衝突”的指控,一方面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挑起衝突,庫馬爾對中國所謂的指責是完全沒有實際證據的假設,很可能是印度給自己的戰術失敗找的藉口。
再者,即便是中國爲巴基斯坦提供了雷達和衛星支持,這也並不奇怪——早在2020年,印度就和美國簽署了《基礎防禦協議》(BECA),以和美國交換敏感信息。美國將基於該協議向印度提供衛星和雷達數據支持,其中就包括了針對巴基斯坦的內容。換句話說,印度自己都在找第三方的“外援”來對付巴基斯坦,又哪來的面子去指責中國?

(時任美國防長馬克·埃斯珀訪問印度並簽署BECA協議)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中國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防務夥伴,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的殲-10CE戰鬥機、紅旗-9BE防空系統等武器裝備在本次印巴衝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衝突中,做出決策並展開反擊的是巴基斯坦軍方自己,並非印度人熱衷於鼓吹的“中國代打”。
軍事專家喬治·海斯勒和齊安·約赫姆也在蘇黎世報上刊文指出,印度發起的“辛多爾”越境空襲未能像美國和以色列那樣“安靜、迅速”,而是在高調行動的情況下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反擊,這主要是因爲印度錯誤地估計了陣風戰鬥機的空戰能力以及巴基斯坦的反擊決心,最終導致自身蒙受了災難性的損失。

(巴基斯坦空軍靠中國體系化武器以少勝多)
然而在自身蒙受戰術失敗後,印度非但沒有自我反省,反而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毫無根據的“中國支持巴基斯坦”,甚至進一步鼓吹起了什麼“印度可能同時和中巴兩國開戰”,完全忽略了印度乃至全球人民對南亞次大陸和平的呼聲。這種盲目、自大而充滿危險挑釁的野心,最終只會害了印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