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短短48小時,特朗普對中俄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一邊對中國笑臉相迎,一邊對俄羅斯火力全開。這種反差,讓全球外交圈都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

特朗普對中國“變臉”:從145%關稅到“貿易非常公平”
特朗普對記者說:中美貿易“非常公平”,“我跟中國”的關係也很好!這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諷刺的味道。
財長貝森特也緊跟節奏,表示:“幾周後和中國同行會面。”這種突然的友好,顯然不是無緣無故的。

特朗普的轉變,背後有兩個關鍵原因:
1.稀土問題: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國是絕對主導者,美國嚴重依賴中國,軍工、電動車、芯片產業都離不開這些“工業維生素”。中美達成臨時協議,中國同意放寬部分稀土出口,換取美國取消部分技術限制。但中國留了後手,出口許可證有效期僅6個月,隨時可以收緊。
2.貿易協議:特朗普急需中國簽下最終貿易協議,否則其他國家也會觀望,不願向美國妥協。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確認將率團訪華,繼續談判。
但特朗普的“友好”是戰術性的。他需要中國在稀土和貿易上讓步,但遏制中國的大戰略不會變。

對俄羅斯火力全開:爆粗口、威脅制裁、錄音曝光
同一天,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截然不同。他提到普京時直接爆粗口,指責普京“不想結束戰爭”,並強調正在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
CNN當天曝光了一段2024年的錄音,特朗普私下對友人說:“我已經告訴過普京,如果他敢打烏克蘭,美國就會轟炸莫斯科。”

這段錄音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但克里姆林宮的反應很剋制。新聞祕書佩斯科夫回應稱,普京在2024年沒有和特朗普通過電話,並強調俄羅斯會“平靜面對”特朗普。普京本人至今沒發聲,這種沉默反而更耐人尋味。
特朗普對俄施壓不止停留在嘴上。他已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重點是“防禦性裝備”。這對俄軍前線作戰構成直接威脅。

普京的壓力:戰爭、經濟、外交三線受困
特朗普的態度突變,讓普京面臨三重壓力:
1.戰場僵局:俄烏衝突進入第四年,俄羅斯未能速勝,反而陷入消耗戰。烏克蘭靠西方軍援硬撐,俄軍傷亡和裝備損失持續增加。
2.經濟困境:西方制裁重創俄羅斯經濟,2025年一季度GDP萎縮0.5%,通脹高企,軍費佔GDP比重飆升。能源出口轉向亞洲雖緩解部分壓力,但長期增長仍受限。

3.外交孤立:特朗普突然對華示好,可能讓中俄關系微妙變化。儘管中國堅持“不干涉內政”,但美國若在貿易上讓步,中國未必會爲了俄羅斯硬扛西方壓力。
普京現在進退兩難。停戰意味着戰略目標失敗,繼續打則可能拖垮經濟。特朗普的施壓,無疑讓他的選擇更加艱難。

特朗普的策略調整,中國不能掉以輕心
特朗普對中俄的態度變化,說明他已放棄“聯俄製華”的初始計劃。但中國絕不能因此放鬆警惕。
美國對華遏制是長期戰略,不會因爲短期貿易談判改變。特朗普現在的“友好”,只是爲了在稀土和貿易協議上爭取籌碼。一旦達成目標,對華施壓可能捲土重來。
對俄羅斯來說,特朗普的強硬態度意味着更大的外部壓力。普京的沉默,預示着下一輪博弈的開始;這場大國角力,遠未結束。

參考資料:
1.《俄外交部發言人:俄中合作爲金磚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上海證券報
2.《特朗普“威脅”,中俄回應》參考消息
3.《特朗普稱對普京“很不滿意”》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