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解讀“九三閱兵”爲何意義重大?

由 財經林妹妹 發佈於 熱點

'25-07-10

【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謝絕轉載】

一場中國的9·3閱兵,爲何讓全球屏息以待?,不光多國政要爭相出席,連川普都被爆出可能要來

說的就是今年的9月3號,即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大閱兵。

我爲什麼說它全球矚目?因爲這次跟以往的閱兵有三大不同,而且每一個都是分量十足。

哪三大?

先說第一個不同——時間節點


93閱兵?是不是有點反常識?這一般的閱兵不都是在十一國慶嗎?怎麼今年提前了?還特意選了這9月3號,背後有何含義?

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在這次閱兵之前,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共有18次大閱兵,而其中有15次都是在國慶期間,僅有3次是非國慶,而這上一次還是在2015年,也就是十年前,一樣是9月3號。

爲什麼?兩個原因:一是紀念抗戰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下投降書,所以從此以後的9月3日都被定爲“抗戰勝利紀念日”。

這二呢就是亮劍:2015年,美國當年在搞亞太再平衡,小動作不斷,不但拉着日本改《安保條約》、挑動釣魚島局勢,甚至還把軍艦開進了南海,戰機隔三岔五貼臉偵察、頻頻挑釁,一連串的動作讓整個東亞火藥味十足,而中國隨即就舉行了一場“非國慶閱兵”來像全世界回應。隨着航母殺手:東風21D導彈這類大殺器的亮相,從此周邊還真就安靜了不少


而今年再次選在9月3日,意味同樣不簡單

你看眼下,全球局勢複雜,俄烏、巴以、伊以衝突不斷,戰火升級,世界局勢再一次到了需要“亮肌肉”的時刻

與此同時,2025年又恰逢抗戰勝利80週年,而這一次,一批抗戰老兵、包括國民黨的抗戰老兵也將受邀到現場觀禮,你想想10年過去了,目前還健在的這些老兵們基本都是年近百歲了吧,這很有可能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能親眼見證的大閱兵了。

這個意義大家想想:讓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們再來看看,他們用命拼下來的這片土地,早已挺直了腰桿,越來越強。


這第二就是意義大有不同,先說一下,咱們國家的閱兵,我覺得至少可以總結爲三大作用:

第一:展示國防進步

有誰還記得1949年開國大閱兵的時候嘛,那時候飛機都不夠阿,咋辦?飛了兩圈來湊數,就連槍、坦克,很多還是從日軍那兒繳獲的,但在那之後的每一次閱兵,我們都在進化,1959年,59式坦克亮相,中國也能造屬於自己的裝備了

再到了1984年,戰略導彈的第一次亮相,那一次,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不只是能打,還能打得很遠。

再到2019年,東風-17、殲-20等各種尖端武器輪番上場,徹底打破了世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而這第二類是紀念型閱兵,你像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的時候,我們就請了17個國家軍隊組團來參加,讓全球一起來紀念反法西斯勝利,致敬和平

還有這第三類叫實戰演練型,比如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坦克飛機全實戰演練,真刀真槍地展示了作戰能力

而今年,爲什麼我說最不一樣?因爲這次,不僅是升級裝備、紀念歷史,很有可能還要改變未來戰爭的玩法。

據媒體透露,本次93閱兵將會有四大“新質作戰力量”首秀:包括無人智能作戰、水下攻防體系、網絡電子戰、高超聲速打擊武器

這意味着,未來的戰爭將徹底告別靠飛機轟炸、靠士兵衝鋒的老路,直接進入科幻片模式


比如前段時間火出圈的“機器狼”:看着像個玩具,但實則戰鬥力拉滿,它能在危險區域代替士兵執行偵察、攻擊、運輸任務,等於“軍犬 + 偵察兵 + 運輸兵”三合一

再比如空中航母“九天”無人機,一口氣能帶200架小無人機飛7000公里再投放,每一架都能偵察、攻擊、甚至自爆,相當於一支會飛的智能空軍

還有東風-41洲際導彈,射程1.4萬公里,相當於半個地球都在它的射程內,而且最大速度超過20馬赫,相當於16分鐘到倫敦,20分鐘就能到紐約,而這些黑科技,都有可能在本次閱兵中亮相


而這第三個不同就是嘉賓不同

以往的閱兵,大多是我們自己人看自己的軍隊,但今年,很多的外國領導人和政要都會受邀共同出席。屆時的天安門廣場,也將變成全球關注的現場直播,這些歷史級別的鏡頭阿,我是建議最好邀請法新社來拍


這場閱兵,誰來、誰不來、誰願意坐在一起,早已說明一切。

比如,俄羅斯總統普京他已經確定來了,而且要待四天,這是他近幾年出國訪問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韓國總統我們也邀請了,但他還沒表態,那他的選擇也引起了衆人的遐想,畢竟十年前人家朴槿惠可是毅然前來阿,事實證明盲目依附別人當小弟也並不能拿到真正的好處嘛。更讓人期待的是,據日本媒體報道,特朗普可能也會在下半年訪華,這裏咱們瞎想想阿,如果懂王真來了,那這場面可就大了,百分百會載入史冊。


最後我想說阿,這場閱兵我們並不是在炫耀什麼,而是在向全世界擺明立場,同時也是爲了提醒我們自己,今日的和平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施捨恩賜的,而是無數的中國人浴血奮戰出來的。

西方這些年一直在試圖淡化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但數字不會說謊:我們付出了3500多萬人的代價,牽制了日本六成陸軍,沒有中國人的貢獻,二戰的結局可能早就改寫了

而今天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強大,底氣更足,所以這些真相、這些歷史,我們作爲後代必須銘記。


還記得毛主席那首詩嘛?“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果還有人想像過去一樣,耀武揚威、炸我大使館、撞我軍機,最好掂量掂量,現在的我們捍衛和平的“決心”有多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