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罕見訪華,他來幹什麼?當着中國的面,印方又作了哪些承諾?爲什麼說美國徹底破防了?
最近,印度外長蘇傑生訪華了。印度部級高官訪華還是比較罕見的,就以蘇傑生爲例,他上次訪華還是在2019年,是6年前的事了。那麼蘇傑生現在爲什麼要來中國呢?和中方又談了什麼呢?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蘇傑生來中國,主要是爲了兩件事:第一,是來參加在天津召開的上合組織外長會的。在中方的邀請下,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都會來參加這場會議,印度沒理由錯過這麼一場外交盛宴。再從印度的自身處境上看,印度依舊對印巴衝突耿耿於懷,曾在多場重要國際會議上對巴基斯坦發難。包括之前在青島舉辦的上合防長會,印度就曾對巴基斯坦發難,所以不排除印度在這一次會議上繼續這麼做的可能性。
第二,將視角轉向全球,可以看到,其實印度現在也不太好過。美國之前發起全球貿易戰之際,印度高興得跳腳,認爲這是印度的一個好機會,可以渾水摸魚,將中國產業鏈吸引來印度。可結果,印度卻發現,自己不但撈不到任何好處,反而失去了部分美國市場,包括恆河蝦在內的水產品在美國賣不動了。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又揚言要對俄羅斯實行“次級關稅”。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要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徵關稅。印度是俄羅斯石油的大客戶之一,所以這意味的就是,特朗普還可能會對印度繼續加徵關稅。印度的日子真的不太好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就看向了中國,看向了上合組織,希望利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來反抗特朗普對印度加徵的關稅。

接着來看第二個問題,蘇傑生和中方說了什麼呢?我外長王毅在上合外長會開幕的前一天,就和蘇傑生在北京握手,並舉行了雙邊會談。會談中,王毅開門見山爲中印關係定調,說中印關係的本質就是“探索如何和睦相處、相互成就”。隨後,王毅還提到,中印雙方不該相互猜疑,不該相互競爭,不該相互消耗。王毅外長的這句話已經算是給印度留面子了。之前,印方借印巴衝突一事,向中國身上潑髒水,說中國在玩“借刀殺人”,借巴基斯坦之手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痛苦”。然而事實是,中國不僅從未介入衝突,反而積極斡旋促成停火。說得直白一點,如果中國真的介入印巴衝突的話,那印度承受的損失一定會呈指數級的翻倍。印度這樣做,無非是一箭雙鵰的算計:一邊給中巴全天候合作潑髒水,把中國污名化爲“地區攪局者”;一邊向美國遞“投名狀”,試圖用對華強硬姿態,換取華盛頓關稅政策的“優惠券”。
但印度卻發現,哪怕自己表現得再反華,美國根本就不搭理印度拋來的“媚眼”。所以印度爲避免陷入兩邊不討好的尷尬處境,只能選擇修復和中國的關係,畢竟中印關係能夠修復的話,印度至少不會那麼被動,甚至還有希望拿到中國的稀土出口許可證。可以看到,蘇傑生在會談中就當着王毅的面作出重大承諾,表示中印不是競爭對手,而是發展夥伴。印方願同中方一道深化互利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並全力支持中方作爲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辦好峯會。印度這等於就是在對華做出4大承諾,分別涉及經濟合作、人文、邊境這類中印關係發展議題以及多邊協作。

可以確定的是,印度現在對中國的態度,一定會讓美國破防。因爲美國一直以來都想挑起中印之間的分歧,甚至是戰火,正如俄羅斯方面說的,美西方之所以把亞太地區稱爲“印太”,絕非地理概念更新,而是人爲製造中印對立的地緣楔子,目的就是想挑撥中印關係,把印度當耗材點燃中印戰火。然而現實卻給了美國一記耳光,中印關係非但沒有如美方所願的變僵,反而是釋放出了“持續靠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