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消息,特朗普威脅普京,50天內不同意達成協議結束俄烏衝突,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約100%的關稅。英國廣播公司跟進報道,特朗普官宣“重大決定”後,莫斯科股市不降反漲,看似反擊發揮效果,實則俄羅斯劣勢瀕臨被拆穿。

特朗普的兩大訴求:一是俄烏50天內達成協議,二是美援烏的“頂級武器”歐洲支付100%費用,100%關稅是備選方案,確保協議未達成後美國可對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徵收高達100%的關稅,呂特代表歐洲接受,他非常感謝特朗普能批准軍援讓烏克蘭維持對俄羅斯的抵抗,表態歐洲願意爲軍援買單。
先說俄方回應,克宮十分淡定,佩斯科夫只說了句“俄美有必要繼續保持對話”,美軍援規模不大可能如澤連斯基期待的那麼大,一方面,在中東戰場,美國消耗了大量防空彈,據英國《衛報》消息,美國“愛國者”導彈的庫存只能滿足五角大樓25%的軍事計劃,有限庫存下撥給烏克蘭的10枚相當杯水車薪,並不足以讓烏克蘭保衛城市;另一方面,普京傾向對特朗普“用強”,特朗普越炒作輿論,俄軍前線攻勢就越猛,暗含不會爲了改善與特朗普關係而犧牲在烏克蘭的目標。然而,猛雖猛,俄羅斯也有“虛張聲勢”在,從兩大方面看,普京的喫力已屬難掩。

其一,前線缺人,烏克蘭徵兵難擺在明面,俄羅斯缺人雖未挑明卻可從細節處看出。塔斯社消息,普京簽署通過了一項新法律,非俄羅斯公民也可加入俄羅斯軍隊,直到動員期結束、戒嚴結束或者戰事結束,簡單理解,俄軍前線缺人,內部已招不到更多人,索性放寬條件,允許無國籍人士和外國軍人加入,維持時間直到俄烏衝突結束,因爲特殊情況下獲批的新法律等特殊情況過去自然就失去了意義。

其二,俄羅斯缺錢,大約3000億美元的主權資產遭西方國家凍結,能源出口又遭制裁,爲了開源節流,俄羅斯做了兩件事:一方面,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列夫找上中國,希望擴大雙方在石油和煤炭領域合作,另一方面,普京6月發減少2026年度俄軍費開支的聲明。一石二鳥之舉,俄羅斯官宣降軍費開支在北約各國增加軍費開支之後,高下立見,降費雖有“俄烏衝突能否解決”的前提,側面卻也烘托三年俄烏衝突花了普京不少錢。
然而,特朗普處境與俄羅斯似“截然相反”,當地時間7月13日,特朗普自曝美國6月通過關稅政策獲利至少250億美元,高興純沒必要,首先,關稅油水是從美國人民身上壓榨,250億美元更多不是從國際獲利,而是源自美國人民的錢包;其次,各國都在發動對美關稅反擊,印度計劃對部分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日本的石破茂也稱要堅定捍衛國家利益,打擊輪番上演,爲捍衛“關稅勝利”,特朗普又想一狠招。

彭博社消息,貝森特要在7月19日前往日本參加大阪世博會,正是日本參議院選舉投票的前一天,石破茂少數派政府本就處不利地位,此行極大可能是爲攪局,特朗普不滿美日汽車貿易不平衡,然而,石破茂已再三強調,美製汽車在日本賣不動,責任在“左側駕駛、體積大且油耗高”,產品不怎樣還要強買強賣,蠻橫如特朗普,誰敢和他做生意?

各國都在反擊美國關稅,至於俄烏衝突,“速戰速決”對誰都好,再打下去,只可能有兩種結果:其一,澤連斯基淪爲炮灰,其二,俄羅斯經濟和人力墜入更大困境,美國虎視眈眈,普京不能不考慮美國落井下石的可能,正因此,前線猛進的同時,俄羅斯外交人員也在努力推進與烏直接談判。
不難發現,俄方一直堅持先俄烏談,再美俄烏談,這是因爲普京清楚,美國一旦加入,利益排序就將變成美俄烏,從烏克蘭處撈到礦產油水只能稱得上開胃小菜,美國更大的利益分割目光還在俄羅斯身上,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消息,100%關稅威脅外,特朗普還計劃向烏克蘭提供進攻性武器,意圖打擊俄羅斯境內遠程導彈,軍事和經濟上的施壓兩招並用,普京這一次,還能扛住嗎?【戰旗團隊創作,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