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8 杯水是騙局?醫生:過量喝水可能傷腎,這 3 類人千萬別盲從

由 楊醫生醫學科普 發佈於 熱點

'25-07-16

“每天喝夠 8 杯水才健康”—— 這句話估計大家都聽膩了。

超市貨架上的大容量水杯、朋友圈的喝水打卡圖,好像不喝夠這個量,就成了 “養生失敗者”。

但上週腎內科的劉醫生卻跟我說:“哪有什麼統一的喝水標準?有人喝多了反而傷腎,特別是這幾類人,千萬別盲目跟風。”

先說說 “8 杯水” 這個說法的由來 —— 其實最早是上世紀 40 年代國外的一個飲食建議,而且人家說的 “水分” 包括了粥、湯、水果裏的水分,不是讓你硬灌 8 杯白開水。

現在很多人把這當成鐵律,早上起來先灌一大杯,開會時猛喝幾口,結果喝得胃脹還總跑廁所。

劉醫生最近就接診過一位 50 歲的大姐,聽說 “多喝水能排毒”,每天逼着自己喝 2 升多水,結果連續一週覺得腰脹,檢查發現腎功能出現輕微損傷。

腎臟就像身體的過濾器,正常情況下每小時能處理的水分有限,短時間喝太多,會增加它的負擔。 嚴重的還可能引發 “水中毒”,出現頭暈、乏力,甚至影響電解質平衡。


這 3 類人尤其要注意,別被 “8 杯水” 綁架:

第一類是腎功能不好的人。

比如有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腎臟排水能力本來就弱,過量喝水會導致水分在體內瀦留,加重水腫和心臟負擔。

劉醫生提醒,這類人最好根據尿量來調整飲水量 —— 前一天尿多少,當天就喝多少,再加上 500 毫升左右補充出汗流失的水分就行。

第二類是心衰患者。

心臟功能弱的人,喝太多水會讓血液循環中的液體增多,心臟要花更大力氣才能把血液泵出去,容易誘發胸悶、氣短。

我認識一位患心衰的大爺,夏天覺得口乾,一天喝了 3 升水,結果半夜喘不上氣被送進醫院。

這類人喝水要 “少量多次”,每次喝一兩口,別一次性喝超過 100 毫升。

第三類是胃不好的人。

本身有胃炎、胃潰瘍的人,空腹猛喝水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就像做豆腐腦時水放多了不成形,胃裏的消化酶被稀釋後,喫進去的食物難消化,容易反酸、脹氣。

這類人可以在飯後半小時再喝水,每次小口喝,別讓胃裏 “水滿爲患”。

其實判斷自己喝沒喝夠水,身體早就給出了信號:尿液顏色是淡黃色,說明水分剛好;如果顏色深黃,就適當多喝兩口;要是總覺得渴,別等口渴了才喝,隔段時間抿一口。

不同人需要的水量也不一樣 —— 辦公室白領坐着不動,喝 1.2 升到 1.5 升就夠;

戶外工作者出汗多,可以加到 2 升;

而平時愛喫粥、喝湯、喫水果的人,喝少點也沒關係。

劉醫生說:“最好的喝水方式是‘不渴也喝點,渴了別猛喝’,比硬湊 8 杯的數字靠譜多了。”

說到底,喝水是爲了讓身體舒服,不是完成任務。

把水杯換成自己喜歡的款式,渴了就喝,不渴別硬灌,比盯着 “8 杯” 數字更有意義。

覺得有用的話,轉發給總逼着自己 “多喝水” 的家人朋友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