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年起,中國房地產市場會有明顯變化。不管你是要賣房,還是想買新房,都得留意一個關鍵問題:當前中國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還是打壓房價嗎?

顯然不是了,如今調控的核心方向是讓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點。既然目標是讓房價止跌回穩,有人就想,能不能不再建新房,靠讓房子變得稀缺來實現呢?也不可行。
未來房地產行業最大的變化會是什麼?
房地產行業與財政、就業等諸多方面緊密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沒辦法輕易停下腳步。這就意味着,既要穩住房價,又要保證房子的銷售,需要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實現這一目標。
我們既不想讓商品降價,又想讓它銷量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商品的量。
明年上市的新房,將與過去大不相同。可以說,這是中國有史以來對房屋標準的一次重大改革。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到 4 月的政治局會議,再到近期的住宅新規,頂層持續發力。本文就不多贅述政策方面的內容了,直接帶大家看看這次改革的力度究竟有多大。
先看土地容積率,它決定了一個小區最多能容納多少居民。一般來說,居住人數越少,人均享有的空間就越大,居住體驗也就越舒適。現在二手房小區的容積率普遍在 4 以上,最高甚至能達到 7。
而正在建設的新一代小區,容積率大多在 2 左右。這意味着,同樣規模的小區,過去可能要容納三千多戶居民,如今只需住 1000 戶。
以前常見的二十多層高樓,如今更多被十層及以下的小高層和洋房取代。如此一來,小區內的電梯、停車位、綠化、物業服務等公共空間,在舒適度上都將實現質的飛躍。
房地產迎來“量質齊升”新時代
容積率降低後,對我們的居住空間有什麼影響呢?這裏面有個很巧妙的地方,就好比商場搞促銷,價格沒變,但是給你的東西變多了,相當於單價變相降低了。

比如武漢市某新小區和隔壁舊小區相比,舊小區每平米售價 1.4 萬,得房率 80%;新小區售價 1.6 萬,得房率卻高達 95% 。
雖然看上去新小區價格略高,但同樣購買 90 平米的房子,舊小區實際使用面積爲 72 平米,新小區則有 86 平米,足足多出 14 平米,差不多能多一間臥室。
再算實際面積單價,舊小區達到 1.75 萬每平米,新小區僅 1.68 萬,在各方面都比舊小區更具優勢的前提下,新小區的價格居然還更便宜。當然,這只是一個隨機例子。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地方就不再算公攤面積了,買房按套內面積來算,開發商還會很慷慨地贈送陽臺、飄窗。在重慶等一些地方,贈送面積的比例能達到 40%。
買一套 90 平米的房子,能獲贈一個 36 平米的大陽臺,這對實際居住體驗的提升不言而喻。不僅如此,明年新建房屋在層高上也有硬性要求,普通住宅層高需達到 3 米,配備中央空調的更要提高到 3.1 米。
而上一代房子很多層高僅 2.8 米,層高增加後,通風采光條件改善,還能安裝地暖、做隔音處理,有效減少鄰里間的噪音干擾。
爲了促進新房銷售,開發商也開始注重提升房屋質量,在許多不易察覺的地方採用了更好的建築材料,與過去高週轉時期趕工的產品截然不同。
新房將對二手房形成降維打擊
此外,由於近年來開發商拿地熱情不高,政府拿出了不少優質地塊,未來兩年將陸續推向市場。這意味着,各地市中心將迎來一批面積大、品質新、價格實惠且居住舒適的新房。
如此一來,新房與二手房之間將出現明顯差距,就如同新款手機上市,對舊款形成降維打擊。
這種變化不僅能保障新房土拍市場穩定,還有利於將存量房改造爲保障性租賃住房。商品房品質不斷提升,居民花錢能買到更好的居住體驗;保障性住房供應增加,價格親民,讓更多人住有所居。
如今,這一趨勢正逐漸成爲現實。而住房雙軌制的關鍵一步,就是要顯著拉開商品房與保障房的品質差距。未來的高品質商品房,將更加註重居住感受。

當越來越多人住進層高 3.15 米、得房率高的新房後,很難再接受層高 2.8 米、公攤大的舊房子,畢竟人都是嚮往美好生活的,體驗過更好的,就很難再退回去。
不過,房地產市場的這一輪變革,必然會引發更多房屋置換和二手房出售,其中有人獲利,也有人面臨損失。
在接下來的市場變動中,無論你是想置換更舒適的新房,還是打算入手價格實惠的二手房,都務必認清這一市場大方向,結合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