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談判剛開始,兩國就已經談妥了?這次談判最終會帶來什麼影響?現在最擔心的國家又是誰呢?
如今,中美第三輪經貿會談正式拉開帷幕,這場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談判,在瑞典首相辦公室及政府所在地羅森巴德展開,場內談判緊鑼密鼓,場外記者們屏息以待,各國媒體緊盯着這次會談的一舉一動。

(中美第三輪經貿會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開始舉行)
爲了此次會議,瑞典警方準備周全,不僅派出警用巡邏車進行戒備和無人機進行監視,而且還封鎖了會場附近的部分街區。
早前,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就表態,中美嘗試達成協議,是一個積極進展。另外有瑞典專家指出,這次會談鞏固了瑞典作爲國際對話平臺的地位。
從瑞典方面對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準備和表態來看,彷彿對於這次的中美談判,最擔心的不是中美兩個當事國,而是瑞典。

(瑞典十分看重這次中美談判)
當然,瑞典擔心的自然不是中美的談判結果,而是談判是否能順利進行,並且不受到任何的外力干擾,若是一切風平浪靜,那瑞典的國際聲譽自會水漲船高,得到更多國際社會的關注。
除了瑞典的“小心翼翼”,此次談判最重要的就是中美的態度,而從一些消息看,有猜測認爲,中美可能已經有了初步的談妥跡象。具體來看,最主要的就是推遲8月12日到期的關稅緩衝期,繼續將“關稅停火期限”延長3個月,也就是到了11月份。
從中方角度看,我們已經告訴了美方,不要試圖挑戰我們的利益,這也是談判的最後底線。
這是因爲,美國和歐盟最近達成的協議,被一些人視爲“不那麼理想”,所以有質疑稱,中方會不會願意接受次優之選。說白了,就是適當對美方作出讓步。

(美歐達成協議)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強調,中國在經貿合作中仍持務實態度,強調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同時堅決拒絕損害自身利益的交易。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美國方面的風向標則顯得相對複雜,美財長貝森特的態度無疑是最大的變數之一。
此前,他放話要說服中國停止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無異於給談判加上了地緣政治的包袱。對此,中國顯然更希望專注於純粹的經貿問題,而不是被捲入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博弈。
當然,也不排除貝森特此舉,只是爲了提前在談判桌上增加籌碼,或許並沒有真的想讓地緣政治成爲中美第三輪談判的絆腳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美磋商如火如荼之際,一個美國商界高級別代表團正準備前往中國。這次行程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牽頭,看起來像是在中美談判結束後進行的商業活動續集。波音高管隨團訪華也說明,美國在第三輪談判中,大概率考慮到了航空合作的重新啓動。而此行能否順利達成目標,關鍵在於中美是否能在大框架下達成共識。
要知道,這不是普通的商業活動,而是兩國經濟互動的重頭戲。在特朗普掀起新一輪貿易摩擦後,這是美國派出的最高規格商界代表團,顯示了美國商界對中美關係的重視。若中美能達成初步協議,那麼這些商界領袖的到來,將使具體合作細則迅速落地。
從另一面來看,儘管有樂觀猜測,但談判桌上的變數從未減少。比如,美方是否會繼續將其他地緣政治議題綁上談判議程?中方又會在多大程度上給予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
若雙方談判成功,最直接的成果,或許將是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計劃提上日程。這種高級別的外交行動,不僅是對兩國關係的重新定位,也象徵着一種外交信號:合作依舊是未來的主旋律。
然而,任何一個細節的分歧,都有可能導致新的僵局,特別是在牽扯到能源進口、知識產權及市場準入等問題時。中美這場談判的成功與否,關乎全球經濟走勢,影響着無數企業和個人的命運。
總結來看,關於中美經貿談判,好的結果不僅對雙方都有利,對整個世界經濟也將產生積極影響。畢竟這可不是兩國的私事,而是事關全球經濟走向的大事,在此也希望美方能做出積極改變,同我們相向而行,達到雙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