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育兒補貼制度。
01
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領
三年總金額10800元
方案提出,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週歲。屆時,每年我國將有2000多萬的嬰幼兒可以享受到現金補貼。

對於2025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嬰幼兒,可連續申領3年補貼,共計10800元。
對於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且未滿3週歲的嬰幼兒,可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補貼金額。具體算法見下表。

目前,各地正在抓緊制定育兒補貼制度具體實施方案,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預計各地可以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申領育兒補貼。
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02
支付寶、微信可申領!
攻略來了
國家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強化地區和部門的信息共享。
育兒補貼申領人應當符合什麼條件?
申請育兒補貼以家庭爲單位,由申請家庭確定1名申領人。申領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嬰幼兒父母一方,包括生父母、養父母;父母離異的,由父母親中具有撫養權的一方申領育兒補貼。
嬰幼兒父母作爲監護人缺失的,由其他監護人申領。
申領時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嬰幼兒基本情況:嬰幼兒姓名、證件類型及號碼、出生日期、性別、孩次信息、戶籍地址。
申領人基本情況:姓名、證件類型及號碼、手機號、現居住地址、與嬰幼兒的關係。
收款賬戶類型及賬戶信息。
在哪裏可以申領?
線上申請:爲了方便羣衆申領,在支付寶、微信平臺設立“育兒補貼”小程序,依託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育兒補貼”專區,採用手機便捷操作。
線下申請:考慮一些特殊情況,育兒補貼制度也保留了線下辦理渠道,申領人可到嬰幼兒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現場辦理。

03
如何看待我國
每年3600的補貼標準?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的育兒補貼標準各不相同,總體上看,每孩每年獲得的補貼佔該國人均GDP的比例約爲2.4%~7.2%。其中,日本的標準爲每月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11元)、法國的標準爲每月96.65歐元(約合人民幣740元)、德國的標準爲每月219歐元(約合人民幣1676元);即使以北歐爲代表的高稅負高福利國家,育兒補貼的標準也不高,如瑞典的兒童津貼標準爲每人每月1250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948.6元)、挪威的兒童每月可以領取1766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1231.4元)、芬蘭的兒童每人每月可以領取100歐元(約合人民幣830.5元)的津貼。
參考國際經驗,發達國家每孩每年獲得的補貼佔該國人均GDP的比例大約在2.4%到7.2%之間,我國育兒補貼標準占人均GDP的比例3.5%以上,每孩每年3600元。應如何看待我國的標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朱坤: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的原則出臺的這個標準。發達國家的育兒補貼發放標準佔他們當年人均GDP的比例,大概在2.4%到7.2%之間。我們目前的標準是3.5%以上。如果參考2024年中國的人均GDP來算,我們大概佔了3.77%。
育兒補貼制度的特點是同標準起步、廣範圍覆蓋、可持續發展。在補貼標準上也給不同地區留出了調整的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 宋健:各地應該結合自己的經濟條件,家庭的需求,在國家補貼標準的基礎上調整,而不是比標準更低。國家的標準應該是一個兜底的、基礎的、最底線的標準,如果各地的財力足以支持,或者對於人口的需求比較旺盛,我覺得可以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提高。
另外,專家表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協同、各地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應該將經濟補助與普惠托育、生育假期、彈性工作制等措施配套實施,經濟激勵與服務供給互補,靈活施策。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這個政策也給各地制定更加適合本地的生育支持政策留足了空間。所以各地可能在配套實施其他相關政策的時候,要把相關的因素考慮進去,進行政策疊加。
04
育兒補貼能發揮多大作用?
將帶來哪些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 宋健:從供給側看,現在所提供的經濟支持、服務支持、時間支持和文化支持幾個方面需要同時發力,這一定是一個一攬子政策,但是經濟支持是最直接的。對於中國來講,每個家庭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各地區的差異也很大。國家出臺育兒補貼政策,至少起到兜底的作用,起到基本保障。
目前,我國對3歲以上兒童建立了義務教育等支持政策,但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支持政策相對較少。另外,實施育兒補貼制度也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養育子女是家庭、社會和國家共同的責任。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養育子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責任,而且生育的、育兒的這種勞動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這個政策也是非常好的價值導向,倡導全社會尊重養育孩子的社會價值。
從鼓勵變爲實際支持,發放育兒補貼,會給我們的生育形勢帶來哪些變化?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馬亮:這次出臺的育兒補貼政策是一場及時雨,對於減輕生育家庭的育兒負擔,進一步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實施的育兒補貼制度有很強的普惠性,基本上是生了就補,而不是隻是二孩或三孩纔可以得到補貼。同時這次國家出臺的補貼力度,也是綜合考慮了政府的財力和育兒的經濟負擔,形成全國育兒補貼標準,引導各地政府跟進出臺和調整政策。
這次補貼非常方便家長去領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開通了相應的渠道,實現補貼直達。在國家補貼基礎上,各級政府可以根據自身的財力和當地的生育狀況疊加補貼,還可以對生育家庭的購房、托育、個稅抵扣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實現更大力度的多方位補貼。鼓勵生育不光是涉及經濟負擔、經濟成本,也需要考慮營造一個鼓勵生育的氛圍,讓政府投入的育兒補貼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
央視一套微信公衆號綜合中國政府網、《東方時空》、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 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