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漩渦中的釋永信和少林商業帝國

由 財新網 發佈於 熱點

'25-07-29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請勿轉載

文|特約作者 郭清媛 財新 蕭輝,杜博涵(實習)

十年前,釋永信把“舉報門”事件稱爲人生中第三次大危機;十年後,他遇到更大的危機,涉嫌刑事犯罪和嚴重違反戒律被調查。龐大的少林寺資產何去何從?

2017年7月29日,河南鄭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圖:視覺中國

【財新網】給外人留下“身寬體胖、肥頭大耳”形象的釋永信1999年升任少林寺方丈,26年間白手起家,把少林寺打造成一個涵蓋旅遊文創、文化演出、地產餐飲、醫藥等行業的商業帝國,也被外界批評過度商業化,世俗化。多年來圍繞釋永信的舉報不絕於耳,2015年他被指違反僧人戒律,有兩名私生子女,侵佔寺院財產等問題,引發舉國關注和熱議。後經河南省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給予澄清,涉險過關。

但十年後,懸在釋永信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還是落下來。2025年7月27日晚,少林寺管理處發佈通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詳見財新網:《釋永信官宣被查 少林寺產所有權管理權再成疑問》)

7月28日上午,中國佛教協會發布公告:釋永信的所作所爲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了佛教界的聲譽,損害了出家人的形象,中國佛教協會堅決擁護和支持對釋永信的依法處理決定。日前,中國佛教協會收到河南省佛教協會報來《關於註銷釋永信戒牒的報告》。根據有關規定,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對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的戒牒予以註銷。(詳見財新網:《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戒牒被註銷》)

戒牒是佛教中用於證明僧尼受戒資格的法定憑證,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戒牒上通常會記載受戒人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承等基本信息。戒牒被註銷,意味着其在僧團中的資格被取消。

自擔任少林寺方丈以來,釋永信圍繞少林寺品牌打造的商業帝國不斷擴張,因資源和利益問題與地方政府摩擦持續不斷。隨着他轟然倒下,其身後龐大的少林寺資產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能人釋永信:千年古寺的現代轉型

1981年,時年16歲的少年劉應成來到嵩山少林寺出家,他是奔着學武術而來。“說書先生說,少林寺和尚多,功夫高。”釋永信在他的回憶錄中如是說。當年,他打算去少林寺或五臺山出家,因少林寺離老家安徽潁上縣更近,所以先投奔少林寺,拜在少林寺方丈釋行正名下。

河南鄭州,嵩山少林寺。圖:視覺中國

坐落在嵩山腹地茂密山林間的少林寺始建於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爲了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一座寺廟,這座千年古寺是禪宗的發祥地,被譽爲禪宗祖庭,還是中國功夫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譽,歷史上還有“少林十三僧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傳說,被李世民賜予“天下第一名寺”。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風靡全國,少林功夫和武僧團更是在民間披上一層神祕傳奇的色彩。

但是,初入少林的釋永信看到的卻是一派寺院破敗、香火難繼的衰敗景象。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少林十八門洞在戰火中煙消雲散,僅餘常駐寺內的東西南北四院。新中國建立後,少林仍然劫難不斷。1948年後的30年,少林寺僅剃度了兩位僧人;“文革”十年間,少林寺被毀嚴重,全國佛、道教寺觀中的僧道人員幾乎全被趕出廟門,少林四院基本上只剩兩院。少林塔林和壁畫險些被紅衛兵損毀,行正法師在保護塔林時甚至以命相逼:“如果你們要炸塔林,就先把我炸了。”

1981年,擺在少年釋永信眼前的少林寺不再是風光的皇家寺院,“20幾個僧人,28畝薄地,連口糧都不夠喫,早晚兩頓玉米糊糊,僅中午一頓饅頭,且限每人兩個”。更嚴重的是香火難以爲繼。釋永信入寺後,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跟隨失明的師父上訪。上世紀70年代末,“僧道管廟,以廟養廟”宗教政策出臺,但地方政府沒有真正落實,行正帶着釋永信多次去開封地區(當時登封縣屬開封地區)統戰部、河南省委統戰部、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中國佛協做工作,要求僧人管寺,把門票經營權等寺院管理權從文物部門移交給僧人。

釋永信曾回憶到,1983年建設部公佈了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嵩山是中國最早的36個國家風景名勝區之一。但文物部門沒有把少林寺交給宗教界,而是劃撥給風景區,風景區而後成立了一個少林寺管理處。

“嵩山風景管理區是一個很好的單位,待遇什麼的都不錯,進裏面工作的人一般都是幹部子弟或者親屬,都帶有很大的背景和後臺。”釋永信稱,當年,幾個和尚想要回寺院都很難,行正法師爲此多次往地區和省裏、北京跑,得罪了不少部門,也得罪了不少人。釋永信跟着行正也多次被叫到派出所談話,甚至還被當地個別有勢力的人以“法辦、拘留”要挾。

“我們終於說動了領導,班禪大師在全國人大替我們呼籲,趙樸初老先生在全國政協大會上替我們呼籲。”1983年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關於確定漢族地區佛道教全國重點寺觀的報告>的通知》,確定在全國漢族地區開放163座重點寺觀,作爲佛道教活動場所,並規定其中曾由文物、園林等部門管理使用的94座寺觀,要在1984年內移交給佛道教組織和僧道人員管理使用,少林寺位列其中。1984年4月,少林寺終於收回了門票權,全院每名僧人每月有30元錢補貼。

2013年3月5日,北京,釋永信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圖:IC PHOTO

僧衆實力漸強,寺院管理權也已收回,少林寺元氣逐漸回覆。1986年12月,72歲的行正得到政府批准,升任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九代方丈,是少林寺自清朝初年方丈制度中斷三百多年後的第一位方丈,也是1949年後全國首位升座的寺院方丈。作爲行正法師的門下弟子,釋永信1984年在江西雲居山普照寺受戒,歸來後,1985年,釋永信被推舉爲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成員,分管寺院部分事務。

少林剛有復興之象就再遇劫難。1987年7月,行正方丈在洛陽白馬寺醫院就醫期間病故,少林陷入羣龍無首的境地。隨後,政府派出工作組,開始着手整頓。少林寺重組了管委會,名譽方丈德禪任主任,釋永信爲管委會主要成員之一。

行正方丈圓寂之後,少林寺風波不斷,釋永信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遷單”劫難(“遷單”即僧人犯錯,被擯出門)。2015年,舉報人“釋正義“的舉報材料顯示:1987年5月10日,釋永信的師傅、當時還健在的行正方丈在給中國佛協的一封信中,曾歷數釋永信的不軌之處:“偷拿法卷”“對外接受採訪時自稱方丈”“出差虛報假單據”“以二當家的身份到流通處拿東西”;1988年2月,中國佛協發函對少林寺相關事件做出回覆,當時行正已圓寂;當年4月23日,釋永信的師叔祖、名譽方丈德禪做出釋永信遷單的決定:“爲了禪宗祖庭的榮譽,根據行正方丈的遺囑,和現在永信的所作所爲,對永信作出遷單的處理。”“釋正義”展示的該文件複印件圖片上,還蓋有“少林寺佛教管理委員會”的印章。多位當年曾在少林寺出家的僧人向財新證實,釋永信當時確實被“遷單”,但遷單原因也無法查明,只是記得被遷單之後,釋永信並沒走,還是住在寺院附近。

釋永信在自傳中,對於這一段歷史非常簡略地寫道:“行正方丈圓寂後,22歲的我,承師衣鉢,正式成爲少林寺的住持。”事實上,釋永信當時並沒有全面主持少林寺。行正圓寂後,少林寺通過管委會實行集體領導。釋永信是成員之一,名義上的領導是名譽方丈德禪和首座和尚素喜。

1995年正式掌權前,釋永信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帶着少林武僧走出去,擴大少林寺、少林功夫以及他自己的影響力。釋永信自己也稱,電影《少林寺》使他感悟到了少林寺的力量,發現了少林寺與外界的連接點,就是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1989年6月,少林寺武僧團在海口首次亮相,獲得滿堂彩。之後少林寺武僧團應邀訪韓,這是少林功夫首次在世界舞臺上的亮相。1993年少林寺武僧團跟隨釋永信,以“中國嵩山少林寺佛學文化訪問團”的名義訪問臺灣,是1949年以後40多年來兩岸首次宗教文化交流。演出交流歸來,正趕上中國佛協換屆,釋永信當選理事。這個職位既是對釋永信本人佛教界地位的肯定,也被釋永信理解爲其帶領少林復興的一個階段性勝利。

1995年,一心想恢復“少林寺大乘聖地、禪宗祖庭的地位”的釋永信抓住了少林寺建寺1500週年的機遇,決心牽頭舉辦一場氣勢恢宏的1500週年慶典。

釋永信在自傳中講:“我感到辦好慶典紀念活動,這是一個最好的契機:從領導的角度講,支持寺廟搞慶典活動,是對寺廟、宗教的一種尊重;從寺廟本身的角度講,也是向社會展示的一次機會。”釋永信坦陳,當時有關方面並不同意他做1500年慶典活動,於是他花了幾千塊錢,按他想法畫了很多幅效果圖,他拿着這些效果圖到處去“遊說”。遊說無果的情況下,他甚至去找時任河南省委書記。釋永信的自傳透露,在省委書記工作很忙的情況下,他打聽到了省委書記要去北京,並瞭解到省委書記坐哪一趟火車,隨即買了同一車次的車票,上火車後找到省委書記的車廂,向他遊說籌備1500年大典的事情。釋永信匯報了兩個小時,列車到北京後,他又買票回了少林寺。他說:“有省委書記支持,1500週年慶典的紀念活動總算可以按照原來的預想展開了。”

少林寺1500週年慶典歷時五天,邀請國外賓客1000多人,國內賓客10000多人,參與活動的信衆和羣衆達10萬多人次,1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新聞單位400多名新聞記者前來報道。

在1500週年慶典中,人們看到了少林寺十八般兵器,一套皇家寺院傳統規格的莊嚴儀仗,專門發行的紀念郵票以及紀念金幣、銀幣、銅幣,還舉辦了書畫攝影展和規模空前的國內外少林弟子功夫表演。

慶典中,少林寺新落成的鐘樓響起了太平鐘聲,這是少林寺古鐘沉寂60多年後再一次撞響。30歲的釋永信,在鐘聲中真正奠定了自己少林寺接法傳人的地位,兩年後,他從退休的曾師叔祖素喜法師手中接過少林寺公章,成爲掌管寺內外事務的住持。

盛典成功舉辦,釋永信不僅奠定了在少林寺接法傳人的地位,其政治地位也有了明顯提升。1996年12月,“經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認可,河南省宗教局、鄭州市民族宗教委員會、登封市委、市政府、市統戰部、市宗教局等聯合工作組考察和廣大僧衆推選”,退居少林寺管委會顧問一職數年的釋永信再次當選爲管委會主任,主持少林寺全面工作;1998年,釋永信作爲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當年底,他成爲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1999年8月19日,釋永信迎來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嵩山少林寺舉辦釋永信的曹洞正宗第三十任方丈升座晉院儀式。佛教界有兩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30餘位諸山長老參加釋永信的升座法會,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祕書長倪強,代表中國佛教協會送來了時任佛協會長趙樸初的金字賀軸。世俗序列中,全國人大、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和河南省約30名主要官員到會祝賀觀禮。國內外宗教界長老居士和政府官員發送的賀信上百條。時年34歲的釋永信正式成爲這座千年皇家古寺的掌門人。

早年少林寺那段窮困潦倒的歲月,以及追隨師父行正法師“上訪”的歲月,讓升爲方丈的釋永信強烈意識到,名山藏古剎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必須走出少室山的山溝溝。他在自傳中寫道:“我們要走出省外,走出國外,要先繞出去,擴大少林寺在省外和海外的影響力,沒有國家的認同,國際的認同,沒有中央和省裏的重視,少林寺將前途未卜、寸步難行。”

釋永信帶領少林寺,以入世的姿態,一起迎來新的世紀。這座古剎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書局、素食、香堂、武僧演出、武術培訓、品牌輸出……在釋永信的主持之下,嵩山少林寺也創造了諸多國內佛教界的第一:第一座有網站的寺院、打了第一場宗教界官司、第一個通過公司化運作保護名號商標權、第一個到海外發展下院。這一切,與少林山門外“天下第一名剎”的牌坊,共同昭示着釋永信入世的勃勃雄心。

“CEO”釋永信:少林寺的商業帝國

自1999年升任少林寺方丈,26年來一心入世的釋永信圍繞“少林寺“這一文化IP構建了龐大的商業版圖,業務橫跨文化旅遊、武術教育、醫藥養生、媒體出版、餐飲食品、服飾等多個領域。這一版圖通過少林寺直接或間接投資的公司以及關聯機構實現運作,甚至延伸至海外。據財新不完全統計,釋永信本人曾實際控制或影響約18家企業,包括少林寺旗下全資或參股公司以及其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相關機構。

擁有現代眼光的釋永信首先意識到“少林寺”品牌的重要性。在少林寺建立自己的產業之前,釋永信發現假冒註冊的“少林寺”商標氾濫,甚至有一家食品公司註冊“少林寺牌火腿”商標。1994年,釋永信通過法律手段維權,以侵犯名譽權爲由把這家食品店告上法院,贏得訴訟。少林寺從此開始註冊自己的正統“少林”商標,打造“少林”品牌。

1998年,在釋永信主導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旅遊資源及產品開發;文化、武術交流與傳播;商品包裝等,並由釋永信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後註銷。2008年12月,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少林資管公司”)成立,成爲釋永信商業運作鏈條的重要一環。少林資管公司原由釋永信持股80%,他於2022年退出,目前少林寺爲少林資管公司唯一持股股東。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文化藝術交流、武術交流;文化演出及經紀服務;會議展覽展示服務;少林及少林寺自有無形資產的管理;旅遊資源及產品的開發;從事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等。

少林資管公司對外投資了10餘家公司,多與“少林”直接相關,涉及文化旅遊、投資管理、展覽、茶業、香堂等,如鄭州嵩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2022年註銷);鄭州少林香堂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2018年註銷);河南嵩頂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2019年註銷);鄭州嵩山少林寺茶業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2022年註銷);登封嵩頂文化體驗營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2019年註銷);鄭州少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2019年註銷);河南少林中矅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2023年註銷);天津恆泰北少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2024年註銷);河南非常少林展覽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2022年註銷);河南少林盛世演藝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2019年註銷);鄭州源之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2019年註銷)。

目前少林資管公司持股並仍正常經營的公司僅有少林歡喜地(登封)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經營範圍包括運動用品、文化用品、旅遊用品、藝術品、日用品、武術用品的銷售,企劃諮詢、文化藝術交流傳播服務;現場製售飲料、餐飲服務等。

釋永信非常重視藉助傳媒提升少林寺的影響。1997年,少林寺影視公司創立,參與制作發行少林題材的電影、紀錄片、電視劇和音像製品等,例如2005年與鳳凰衛視合拍紀錄片《百年少林》等。在出版方面,釋永信推動成立少林書局,傳播少林寺及佛教文化資源。釋永信還將少林文化元素進行商業開發,註冊商標數百項,涵蓋食品、服裝、珠寶、餐飲、電子遊戲等類別,並通過IP授權獲取收入。此外,少林寺官方還開發各類文創和紀念品,諸如佛珠法物、禪意香薰、少林主題玩偶等。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被查 涉嫌刑事犯罪

釋永信還將少林習醫傳統與現代市場結合,整理少林祕方製劑,推向市場。2003年,登封少林藥局有限公司成立(下稱“少林藥局公司”),該公司由少林寺100%持股,經營範圍涉及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等。據少林寺官網,少林祕方包括急救方、止血方、跌打損傷方、藥酒方、膏藥方、接骨方、練功方等多項內容。

財新數據顯示,目前釋永信名下關聯企業或機構,多處於註銷或吊銷狀態,正常存續的主要爲寺廟等宗教場所或社會組織。

釋永信逐漸退出商界,或許與2015年7月的舉報有關。2015年7月25日,釋永信遭其弟子網絡舉報,稱其私生活不檢點,有私生子女,以及侵吞寺院資產問題。後經官方調查,涉險過關。在被舉報的半年前,少林寺因在澳大利亞建設分寺引發關注。據當地媒體報道,少林寺計劃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建設一個包括一座寺廟,一個酒店,一所功夫學院和一個高爾夫球場的綜合項目,總投資約3.6億澳元。對此,釋永信在接受採訪時回應稱,建寺就是爲了安僧辦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少林寺主持釋永信被查 涉嫌刑事犯罪

2022年,少林寺還曾因“進軍房地產”惹爭議。據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其於2022年3月22日至2022年4月6日網上掛牌出讓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其中一地塊由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競得,成交價4.52億元,使用權面積近4萬平方米。公開信息顯示,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就成立於2022年3月22日,註冊資本4.52億元,分別由河南鐵建投綜合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和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沅翰實業”)持股51%、49%。彼時,少林資管公司是沅翰實業的大股東,持股70%,釋永信則持股少林資管公司80%。幾天後的2022年4月12日,釋永信退出少林資管公司股東行列,少林寺成爲少林資管公司唯一股東。

接近少林寺的消息人士告訴財新,釋永信2025年春節前後出國訪問歸來即被限制出境,接受主管部門談話,但在國內尚能自由活動。但至5月份左右,當地政府派人以少林寺管理處的名義常駐少林,這個新機構的成員主要來自鄭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統戰部。

釋永信在接受財新專訪時也曾表示,當年變通取得的企業法人身份,非少林寺和他所願。“事實上宗教活動場所法人身份不合法,而合法的從事經濟活動的企業法人又不是少林寺的本分。”他說,這種困局至今是少林寺的困擾,也是中國傳統宗教活動場所乃至法律界的尷尬和困擾。

利益紛爭:釋永信的三次危機

釋永信一手締造龐大的少林商業帝國,卻也因爲利益分配問題深陷爭議漩渦。釋永信和少林寺與當地政府、委託經營景區旅遊商業的央企等各路人馬的衝突不斷:而在少林寺內部,大和尚的威望不足以彌合因爲名利分配而滋生的分歧,導致釋永信頻頻成爲爭議焦點人物。

2015年,釋永信曾向財新透露,他自擔任少林寺方丈後,遭遇三次重大危機。第一次危機是2000年,少林寺山門外進行少林寺景區環境整治與美化。當地居民抗拆圍堵少林寺。當時登封市政府也曾被拆遷居民告上法庭。

1981年,釋永信初入少林寺門下,少林寺只有28畝土地,被劃入登封縣郭店大隊第23生產隊。少林寺周邊兩個行政村的村民,祖上從光緒年間就住在寺院周邊,成爲少林寺的佃戶;1949年之後經過土改和“文革”,少林寺僧人又被編入生產隊。長年累月,周圍的村民中有少林寺還俗的僧人,更有不少鄉里鄉親成爲少林的居士。

少林寺紅火熱鬧起來之後,周邊的村民也多了賺錢門路。人們在少林寺門口那條小溪上,架起了一座座簡易的小橋,橋那頭,賣飯的、賣菜的、賣各種雜貨的簡易帳篷到處都是。久而久之,這些臨時店鋪固定了下來,形成了少林寺商業街。被商業街包圍的少林寺,山門內的晨鐘暮鼓和青瓦牆外的叫賣、流行歌曲聲此起彼伏。

“亂得不忍心看。”釋永信曾對財新掰着手指頭數,“當時在這個狹窄的小山溝裏面,竟然有30多家武校,兩個行政村,公安、工商、郵政、消防等都在少林寺附近設立辦事處,數不清的商鋪,將近兩萬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裏面不到100個僧人。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少林寺的生存環境、文化空間幾乎都沒有了。”

釋永信決意依靠政府力量,推動少林寺景區拆遷改造整治工程——確切的講,就是把少林山牆外方圓五平方公里的商業街、武校和村鎮拆除,把老百姓搬到山下去。

釋永信此舉無異於點燃了“火藥桶”。方丈室被老百姓團團圍住。“又是吆喝又是罵,連續有一個月時間,天天圍着山門來鬧。“釋永信曾對財新回憶,“從少林寺大門口到塔林,都是我的大字報,看情形馬上就要針對我開批鬥大會了,算是給我補了一次‘文革’經歷。”讓釋永信難過的是,其中不少人原來是少林寺在家弟子,他們同樣也不理解釋永信爲什麼要這樣做,“眼前利益受到衝擊時,哪怕是我幫過的人,甚至我救過的人,最後都反目爲仇了”。一位接近少林寺的人士告訴財新,就是那次拆遷後,開始有人寄告狀信,說釋永信嫖娼、包二奶生孩子。

2000年第一次拆遷沒有成功,但釋永信不死心。次年鄭州換了新的市委書記,他又跑去要求政府配合拆遷。前前後後當地政府陸續投入1.28億元,到2002年,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少林景區裏,還有700多家商戶,人口密度依舊在每平方公里兩萬人。

2003年“非典”過後,在“三點一線”工程推進的倒逼下,再加上一位中央領導前來視察,在聽取釋永信匯報後要求當地政府加快整改,大規模拆遷終於啓動。規劃核心區內的所有民宅、商業門店及其他不符合景區規劃的建築物全部拆除。

但是還有很多村民拒絕離開。知情人士曾向財新透露,爲抵抗拆遷,有當地村民試圖喝毒藥自殺,也有村民跑到山上住山洞,273戶農民把登封市政府推上了被告席,該案曾在鄭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過。

2005年春,少林景區拆遷最終完成。當地官方媒體報道稱,“經過拆遷改造及少林寺整修,少林寺景區旅遊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鄭少、洛少高速公路相繼通車,極大地改善了登封的旅遊交通條件”。

釋永信遭遇的第二次危機是2009年的少林寺上市事件,釋永信稱,他當時是持反對態度,稱少林寺永不上市。

2009年12月,央企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總投資1億元,雙方分佔51%與49%股份,主營旅遊開發投資、文化產業開發、旅遊地產等業務,當年12月10日的一份《登封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中稱,“新公司爭取2011年上市”。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主要圍繞少林寺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約佔登封地方財政收入的1/3,政府的意圖是將各旅遊資源捆綁在一起,帶動整體旅遊業及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少林寺並不願意完全與地方經濟捆綁在一起。釋永信一直以來的目標,是從景點聯票中獨立出來。少林寺上市消息一放,鋪天蓋地的罵聲都湧向釋永信。這位長相“肥頭大耳”的少林寺方丈,被公衆認爲是少林過度商業化的始作俑者和“幕後黑手”。

在釋永信眼中,這次“被上市”可怕程度堪比1928年的那場少林寺大火。“少林寺一旦上市,品牌和主權就等於拱手讓人,少林寺還如何弘法利生?”釋永信對少林寺“被上市”作了堅決抗爭。2009年12月28日,時任河南省省長接見釋永信,就“少林寺被上市”事件聽取意見。釋永信當場表示:“少林寺是佛教寺院,無論名稱權還是門票經營權,都不能以任何形式上市。”省長的回應是,“政府會嚴格按照我國的宗教政策法規對待此事,保護佛教寺院以及佛教徒的合法權益。”

與省長面談後第二天,中國社科院召開“佛教熱點問題高層論壇——以少林寺經營權、名稱權被‘股份制’爲中心”。20餘位宗教學者出席論壇,認定少林寺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分別屬於國家或少林寺僧衆,登封市政府無權將少林寺上市,“宗教對經濟的參與和捲入應該把握一定尺度,宗教爲社會做貢獻更多應該體現在文化、精神等方面”。

經多方博弈之後,最終的結果是合資公司只能在名字中使用“少林”二字,而不得用以他途。

釋永信決心把少林寺資產管理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得罪不少利益相關方。

2015年,釋永信遭遇人生中第三次危機,也是最爲嚴重的一次危機。當年7月25日,一位自稱“少林弟子釋正義”的匿名人士,在網絡上發文舉報50歲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稱釋永信早年曾被寺院遷單,亦曾違反戒律有私生女,且存在侵吞寺廟資產的經濟問題。釋正義釋舉報釋永信將少林寺相關公司產業股份逐步轉給情婦,併購買多輛豪車,以及某深圳女商人聲稱與釋永信有性關係的公安局筆錄等。

2015年8月8日,被釋永信趕出門的親信弟子釋延魯、少林資管公司原法務總監王永華、少林武僧團原團長李國營等五名少林舊人,赴北京向最高檢察院、中國佛協和國家宗教局三家單位遞交材料,正式舉報釋永信敲詐財物、挪用善款、侵佔少林資產、生活腐敗等十宗罪。該事件經過網絡發酵,釋永信成爲全國焦點人物。

河南省有關方面針對舉報成立了聯合調查組。2015年11月28日,河南日報網發表題爲《釋永信被舉報違反戒律問題調查有果——調查組負責人接受本報專訪》的文章(下稱“調查組專訪文章”),就2015年夏天針對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網絡舉報進行了部分澄清,主要涉及四點:經查,釋永信當年“被遷單”的說法不實;所謂釋永信與釋某某的“私生女”韓某恩,系釋某某收養,此前釋某某已喪失生育能力;所謂釋永信與關某某的“私生女”劉某亞,經親子鑑定證實是釋永信四弟的女兒;最後,涉釋永信被舉報的經濟和其它問題,正在依法依規調查中。

2017年2月3日,對於多項經濟問題舉報的調查結論也公之於衆:關於釋永信向釋延魯索要財物700餘萬元、釋永信轉移少林資管公司股份給自己情婦並僞造賬目侵吞少林寺資產、侵佔高香收入、以鑄造世紀大鐘爲名籌集善款高達千萬元加以侵吞、購買多輛百萬級豪車等問題,均不屬實或查無實據。官方調查結論僅指出少林寺在財務及其他內部管理上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要求少林寺按有關要求整改。

儘管認爲釋永信是“麻煩製造者”,當地政府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還是對其堅持毅力感到佩服。他認爲,釋永信一入寺就跟着師父釋行正去縣裏、市裏、省裏甚至中央告狀,釋行正個性剛烈,永信當年沒少受影響,“入寺十幾年,修大殿、爭門票、爭商標、打官司,哪一項工作釋永信都會爲少林寺爭取點啥權利”。

寺產管理困境

在早期歲月,釋永信曾經和少林寺所在地政府有過密切合作,但隨着少林寺發展壯大,經過門票爭奪戰和上市爭奪戰,釋永信和當地政府衝突越來越激烈。首當其衝的就是門票拉鋸戰。

少林寺賣門票始於1975年,由當年登封縣文教委下屬的文物保管所負責,5分錢一張,門票收入歸登封縣財政。1982年初電影《少林寺》上映,《登封縣誌》記載,1983年少林寺遊客達到116萬人次。此後,少林寺門票收入隨着人潮的湧來逐年遞增。

也是在1983年,中共中央下發《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對“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的宗教工作進行撥亂反正,重申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隨後,國務院發文明確規定163座寺觀由僧道自管,少林寺位列其中。同年,登封縣成立嵩山風景管理局,在少林寺設風景名勝管理處,負責少林寺的修復、風景區開發和文物保護,文管所把門票權移交給了嵩山風景管理局。

1984年4月,少林寺要回了門票管理權。但是,釋永信的師父釋行正晉座方丈不滿一年即圓寂,當地政府收回少林寺門票權心思又起。釋永信稱,當時寺院僧人也成爲寺外各種勢力拉攏的對象,寺內本就混亂的夾雜有香火錢、門票錢拉鋸的門頭房利益之爭,在外力作用下更加白熱化。

1992年,登封縣在少林寺東1000米,現少林寺武術館東側,修建了“天下第一名剎”石牌坊,並在此賣景區門票,10元一張;而少林僧人在山門前也同時賣門票,8元一張。

“天下第一名剎”石牌坊,是前往少林寺的唯一通道,雙方同時賣票的局面僵持不破。經過反覆協商,到1994年登封市改隸鄭州,雙方纔達成一致,解決辦法就是聯票制。登封市政府將包括少林寺在內的整個少室山旅遊娛樂項目囊括其中,包括百鳥林、影院、十方禪院、少林寺武術館等,門票價格升至40元,政府從每張門票收入中分8元給少林寺,聯票制由此開端並延續至今。

據當地宗教部門人士稱,1994年的聯票制,少林僧人是顧慮重重的,政府再三承諾保證其利益。爲了讓少林寺放心,市政府出面,專門成立了獨立於少林寺、嵩山管理局之外的門票管理處,目的是監督門票分配,該管理處的成員中,包括少林寺僧人、管委會成員和宗教局官員。

2005年,少林景區環境治理完成並擴大了景區範圍後,登封市政府把嵩山少林景區內的景點打包,景區囊括了少林寺常住院、三皇寨、達摩洞、武術館、塔林等,進而將門票價格從40元提升至100元。少林寺每張票分30元。

這與釋永信一直提倡的寺廟門票免費理念相違背。釋永信利用自己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上提議取消或降低寺院景點門票。2004年,釋永信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交《關於取消或降低佛教活動場所前後景區(公園)門票的建議》,“我國主要的佛教活動場所,都被有關旅遊管理部門利用開發爲景區或公園,並收門票。無論遊客還是信徒,都要先買昂貴的門票,才能進去寺院。一些地區把許多和佛教活動場所無任何關聯、甚至是遊客也都不感冒的商業項目強行列入到所謂的聯票當中去,引起了普遍的反感”,他希望政府部門應更多地着重於旅遊服務產業的開發,“而不要把眼睛死盯住門票——殺雞取卵、急功近利”。

2005年,釋永信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再次提交《關於減免以佛教活動場所爲主要遊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門票的建議》。釋永信寫道,佛教活動場所的景區功能爲佛教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發揮過積極作用,“但目前形勢下,高門票已妨礙了佛教文化的健康發展”。他希望逐步減免景區門票,政府部門可以由經營門票過渡到經營景區,引導遊客從古蹟遊轉爲文化體驗,尊重寺院恢復佛教生態的努力,尊重僧衆、信徒信仰的權利。

圍繞門票收入紛爭,釋永信和當地政府摩擦不斷。門票是當地政府最爲看重的旅遊收入來源,根據當地媒體報道,門票漲價當年“十一”黃金週,登封市各旅遊景點七天累計接待遊人31.6萬人次,各項旅遊收入896萬元,共實現各項稅收52萬元,同比增長83.6%。其中,少林景區旅遊人數達到19.1萬人,各項旅遊收入716萬元,實現稅收43.8萬元,居嵩山各景點稅收收入首位。

2009年,少林寺“被上市”爭奪戰,釋永信和當地政府的糾紛更是進入白熱化。釋永信接連向全國人大提交建議,希望依據佔地面積和歷史影響力,對宗教場所實行國家、省、市、縣四級分別直接管理,或省、市、縣三級分別直接管理——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脫離登封市的控制。

根據釋永信的建議,對於少林寺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寺院,應由省裏或國家直接進行管理,要明確場所登記、法人和教職人員備案、財產歸屬等,理順宗教活動場所與文化、文物、旅遊、林業、土地、水利等政府部門的關係,“避免辦事扯皮或爭喫‘唐僧肉’、亂爭亂佔宗教資源的問題”,並且“堅決制止‘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和利用寺廟招商引資開發旅遊”。

釋永信態度鮮明,當地政府不得不另闢蹊徑,扶持少林寺的下院十方禪院、永泰寺和天中寺獨立開發。這些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的少林寺替代品,被釋永信稱爲“亂爭亂佔宗教資源”的矛頭所在,最後項目都黃了。儘管釋永信否認參與干預這些項目的實際開發,但當地政府人士認爲這些項目被叫停與釋永信的激烈反對有關。

一位當地消息人士告訴財新,2015年針對釋永信的舉報,其親信弟子釋延魯等人只是被推到前臺的舉報者,“參與策劃者中還包括當地官員和商人”。

釋永信、少林寺與地方政府的利益爭奪與我國宗教寺產現行管理辦法相關。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的規定,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可以依法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境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與該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旨相符的活動;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的財務、會計、稅收管理制度,應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並以適當方式向信教公民公佈。

按照2017年以前的《宗教事務條例》,少林寺作爲宗教活動場所並不具有法人資格,它的對外經濟活動需要以代理人的形式進行。這就造就了釋永信所說的困局,當年變通取得的企業法人身份,非少林寺和他所願。“事實上的宗教活動場所法人身份不合法,而合法的從事經濟活動的企業法人又不是少林寺的本分。”他說。

2017年8月,《宗教事務條例》完成修訂,第23條規定,宗教活動場所符合法人條件的,經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縣級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可以到民政部門辦理法人登記。第49條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對依法佔有的屬於國家、集體所有的財產,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對其他合法財產,依法享有所有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

2025年7月27日,釋永信被署名“少林寺管理處”的機構通報涉嫌刑事犯罪,並嚴重違反佛教戒律,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耐人尋味的是,財新從接近少林寺的消息人士處得知,5月份左右,當地政府派人以“少林寺管理處”的名義常駐少林寺,這個新機構的成員主要來自鄭州市和登封市的宗教局、統戰部。而且與釋永信關係密切的某些弟子也在接受調查,少林寺進入非常時期。(完)

更多報道詳見:【專題】釋永信少林風波路|前事·後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