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簽字制裁中國,烏克蘭爲什麼這麼做?我們又是怎麼回應的?
近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字批准了一項新的涉俄製裁措施,該項制裁主要是爲了配合歐盟的第18輪對俄製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澤連斯基批准這項對俄製裁措施的同時,其中被制裁的對象除了俄羅斯外,還包括來自中國等國家的53名個人和法人實體。制裁措施包括凍結公司在烏克蘭境內的資產、吊銷執照、取消正式訪問、禁止轉讓知識產權產品、中止貿易協定、文化交流、科學合作等。至於制裁的理由,按照烏克蘭方面給出的說法,制裁對象是開採和加工用於無人機制造的稀土的公司和個人,其中一些公司與提供軍事用途技術有關。

怎麼來看這件事?說白了,就是在繼續炒作所謂“中國援俄”論調。這已經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這麼做了,在這之前的數輪對俄製裁措施中,西方國家都會將中國列入被制裁名單。例如,今年2月份,歐盟在對俄羅斯發起第16輪制裁的時候,就曾將部分中國企業和個人列入制裁清單。另外,今年6月,歐盟又將兩家中國小型銀行列入制裁名單,理由是這兩家中資銀行爲俄羅斯繞過歐盟現有貿易限制提供了便利。
不僅如此,除了歐盟借所謂“中國援俄”制裁我國的個人以及企業,美國特朗普政府這邊也沒消停,公然出言污衊稱,中國想用俄烏衝突“拖住”美國。在他們看來,我國與俄羅斯正常開展貿易合作,就是在經濟上援助俄羅斯,讓俄羅斯能夠繼續與烏克蘭作戰,這樣就可以借俄烏衝突來分散美國政府的精力。爲了美國不被“拖住”,美國常駐北約代表惠特克一邊煽動稱,中國必須因“資助”俄烏衝突受到“譴責”;一邊搬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所謂“二級關稅”概念,威脅稱美國可以通過“二級關稅”,“打擊”中國、印度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以此來中斷中印等國對俄羅斯的“資助”。

針對美西方的這種惡意炒作,我國的反擊早已就緒,在28號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就明確強調了三點:第一,我國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第二,敦促烏克蘭應當立即糾正錯誤,消除負面影響;第三,我國將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另外,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咱們已經多次公開表明了自身的立場,中國不是俄烏衝突的當事方,更不是俄烏衝突的挑事一方,中俄企業的正常交往合作符合世貿規則和市場原則,不應當受到干擾和影響,對話談判纔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就目前這種情況來看,顯然美西方是沒有聽進去,或者說就是故意充耳不聞。

話說回來,爲什麼澤連斯基政府要在這個時候將制裁令發往我國呢?結合當前的俄烏局勢來看的話,其主要目的還是爲了以此來討好美西方,繼而換取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尋求更多的武器援助。近段時間以來,俄烏雙方可以說是動作頻頻,甚至不久前有德媒還在爆料,普京已經拿到了一份俄軍總參向其提交的“總攻”計劃,根據該計劃,俄軍最有可能會在這個夏天對烏軍發起總攻。在這個俄烏“決戰”在即背景下,澤連斯基積極尋求美西方的援助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