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觀察 | 擱淺的國足選帥 “笨鳥難飛”的困惑

由 錦觀新聞 發佈於 熱點

'25-07-29

催笨鳥先飛,心情急迫;奈笨鳥難飛,行動遲緩。

距離18強賽結束,老伊萬卷鋪蓋走人,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備受關注的國足選帥,不僅沒有任何實質性結果,相反有擱淺的可能。最新消息顯示:因技術總監尚未確定,選帥工作還沒正式展開。

這多少讓人有些驚詫!在球迷和媒體看來,6月28日,足協官宣伊萬科維奇下課,選帥工作就已經全面啓動了。過去的一個月時間,選帥工作不僅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相反有擱淺的嫌疑。

外行看熱鬧,不熱鬧了一鬨而散;內行看門道,注重過程更追求結果。過去20多年,中國足協在國足選帥上走了太多的彎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因此變得謹小慎微,這是一種必然,可以理解。

選帥不是爲了讓教練臨時帶隊打一個或幾個比賽,而是從事球隊長遠的系統建設,識人還不明就倉促上馬的結果大概率不會好。遠的姑且不論,近的揚科維奇、伊萬科維奇便是明證——僅僅因爲東亞杯帶隊戰平“日本二隊”就倉促扶正的揚科維奇,三十六強賽還沒結束就下課,因“性價比高”接任的伊萬科維奇帶隊起起伏伏,如外界所料痛失2026年世界盃資格。

也正是因此,過去的50多天,中國足協在選帥一事上幾乎沒有任何官方表態,而是任由媒體、自媒體各類爆料,目的就是讓子彈飛一會兒。這是對公衆意願的試探,也是面對難題時的自我保護。經歷了太多次失敗,遭受了太多的批評,足協早已經學會低調保護自己。更何況,現在的足協確實是手中無糧、心中很慌。

因國足連續衝擊世界盃失利,尤其是2026年世界盃擴軍,亞洲區名額增加至8.5席的情況下,連18強賽附加賽資格都無緣爭取,國足贊助商數量和贊助金額都有一定程度下滑,導致新帥聘請薪資大幅下調,預估在100萬到200萬歐元之間。這樣的價格,世界足壇名帥肯定是請不到的,但球迷和媒體期望值又很高。面對這個兩難的問題,只能是“矮子裏面拔高個”,而且要選一個大家都稱心如意的,兜兜轉轉在所難免。

於是,足協一改“常態”,將之前選帥小組商定國足主帥,變成先選技術總監再選帥。最終國足新帥將由技術總監選擇,不僅是避免落人以口實,更重要的是發揮專家熟悉國際足球的長處。據悉,國足新的技術總監範圍已基本確定,不久將出結果,隨之國足選帥就將全面啓動,爲此足協取消了原定於9月進行的國家隊集訓。但即便如此,留給足協選帥的時間也不多了。

日前,中國足協發佈2025年下半年中國隊國際足球邀請賽承辦賽區徵集通知,明確國家隊將在10月、11月的國際比賽比賽日進行邀請賽,這也就意味着9月底前就要確定新帥人選。希望在未來兩個月時間裏,中國足協能夠給國足選擇一個真正“合適”的主教練,帶領球隊走上正軌,追上亞洲對手,而不是被越拋越遠。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銳凱 圖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常莉娟 編輯 趙子君 審覈 段禎

Scroll to Top